小儿脑瘫

来自医学百科

小儿脑瘫,全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的病因

(1)脑瘫是一个综合征,可以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临床表现与病因有关。各种先天性原因所致的脑发育障碍,常有不同程度的大脑皮质萎缩脑室扩大,可有神经细胞减少和胶质细胞增生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引起室管膜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变性,可有多个坏死或变性区及囊腔形成。经内囊支配肢体的神经纤维区域(锥体束)常受累。认为这些胚胎早期发育中的异常很可能是造成早产围生期缺血缺氧的重要原因,而且是高危新生儿存活者以后发生脑瘫的重要基础。这些研究为脑瘫发病原因及今后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途径。核黄疸后遗症可有基底节对称的异常髓鞘形成过度,称为大理石状态。近年已发现一些脑瘫伴有癫痫的小儿,其脑组织有脑沟回发育不良,细胞移行异常和灰质异位等早期脑发育障碍。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头部外伤抽搐感染中毒营养不良等。

(2)脑瘫的发病诱因可能还有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孕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早期绒毛膜羊膜胎盘炎症前置胎盘先兆流产。还可能与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因素有关;高产次,高孕次,有死胎死产史,早产、流产史,双胎多胎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妊娠反应重、脐带绕颈急产,不恰当助产,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等原因。

小儿脑瘫的症状

因为脑瘫的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同脑区受累的特征。根据相应的临床特点,脑瘫可分为多种类型。

1.手足徐动型

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协同运动能力极差。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单纯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不亢进,亦无病理反射。但本型常与痉挛型共同存在。

2.痉挛型

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受累肢体呈典型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痉挛型脑性瘫痪又可分为四肢瘫、偏瘫、三肢瘫及单瘫等。其中以四肢瘫或偏瘫较为多见,其他类型少见。

3.共济失调

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4.其他类型:除上述二型外,尚有以下少见类型:

(1)强直型:主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腱反射不亢进。

(2)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进。

(3)震颤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与锥体外系受累有关。

5.脑性瘫痪患儿常由于较广泛的脑损伤引起,故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者较为常记。例如,25~80%的患儿伴有智力低下;25~50%的患儿合并癫病,并有少数病例合并语言障碍或感知觉及行为异常等。

小儿脑瘫的诊断

小儿脑瘫的检查化验

1.电诊断

(1)脑电图(EEG)

由于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者较多,故应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该合并症。常见异常包括背景活动减慢、限局性慢波灶或发作性痫样放电等。

(2)诱发电位

怀疑有视、听功能异常的患儿可做视觉听觉诱发电位,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

(3)脑电地形图(BEAM)

检测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

(4)脑磁图检查

(5)肌电图

了解肌肉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作此检查。

(6)脑阻抗血流图(REG):检查头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

2.影像诊断

颅脑CT、MRT检查

主要用于明确有无器质性病变及病变部位等。可见有脑萎缩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多发性脑软化灶及多囊性软化,可伴有先天性脑穿孔畸形透明隔发育不良、囊肿、脑室扩大、白质发育不良等。CT检查帮助探讨脑瘫的病因,如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宫内感染等。

3.实验室诊断

智商测定:评价智力和社会适应状况,明确患儿是否合并智力低下

小儿脑瘫的鉴别诊断

一、正常小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个别小儿运动发育如坐或走等暂时未达同龄正常水平,但这种落后只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后可达到正常水平。除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外,无其他异常表现,肌张力正常,无病理反射,易与脑性瘫痪鉴别。

与先天性韧带松弛症相鉴别

本病主要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尤其是独自行走延缓,走不稳,易摔倒,上下楼费力。有时误认为是脑瘫,但本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可过度伸展、屈曲、内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惊厥。有时有家族史。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好转。

二、与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相鉴别

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

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

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遗传性共济失调

如Friedreich综合征、橄榄桥小脑变性等,应与小脑症状为主的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鉴别。鉴别要点是前者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而后者症状无变化。

4.婴儿脊髓性肌萎缩

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5.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6.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7.GM1神经节苷脂

本病分型,I型(婴儿型)属全身性GMl沉积病,生后即有肌张力低下、吸吮无力,运动发育落后,晚期肌张力增高,呈去大脑强直状态,有时可能与脑瘫相混。但本病病情进展迅速,且有特殊外貌,表现为前额突出,鼻梁凹陷,耳位低,舌大,人中长,面部多毛,病儿发育迟缓,不能注视,有眼震,听觉过敏,惊吓反射明显。早期就出现严重惊厥,约 l~2个月病儿在视网膜黄斑部有樱桃红点。6个月后出现肝脾肿大脊柱后弯,关节挛缩。晚期呈去大脑强直状态,对外界反应消失,多在2岁以内死亡。

GM1神经节苷脂病Ⅱ型只侵犯神经系统,可有运动发育落后,走路不稳,腱反射亢进,有时需与脑瘫鉴别。但本病在婴幼儿期起病,病前发育正常,此点与脑瘫的病程明显不同。本病常表现听觉过敏,惊吓反射增强,多有智力低下及惊厥,但本型无特殊容貌,肝脾不肿大,眼视网膜黄斑无樱桃红点。

三、与孤独症相鉴别

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四、与三体综合征相鉴别

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根据其特殊面容及异常体征一般诊断不难。但有些病例新生儿时期症状不明显,只表现活动减少,面部无表情,对周围无兴趣,肌张力明显低下,肌力减弱,有时可误认为是脑瘫肌张力低下型,但本病膝反射减弱或难引出,这是与脑瘫明显的不同点,而且Moro反射减弱或引不出。确诊本病可查染色体

小儿脑瘫的并发症

1.身体方面

(1)脑瘫患儿一般身高比正常儿童矮,营养吸收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还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碍流涎

(2)大部分脑瘫患儿合并癫痫发生。因为大脑内有固定病灶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不仅妨碍脑瘫的康复治疗,并且反复的惊厥有增强脑损伤的危险。

(3)患儿容易患牙齿和齿龈疾病,而且治疗困难。患儿牙齿疾病中多为龋齿,以及由于使用抗痉挛药而致的齿跟增生、牙服炎、齿列及咬合异常等

(4)大部分脑瘫患儿在视觉上有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斜视弱视。一般在婴儿期出现,随年龄增长斜视逐渐消失。

(5)脑瘫患儿伴有听力缺损,部分患儿完全失聪,部分听力丧失。听力障碍多见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这主要由核黄疽后遗症所致。

2.生长发育

(1)智力发育

智能低下,多动症,多有自闭症,智商测定困难。

(2)性格特征

患儿可能有以下的性格特点: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3)知觉认知障碍

脑瘫患儿在这方面的功能看起来很好,但已确认存在有两点识别、形的鉴别、空间知觉等知觉、认知障碍。

(4)语言障碍

四肢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往往以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为先导,表现为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

小儿脑瘫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特别是婴儿出生前,从母亲怀孕分娩这段时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是优于其他系统发展的,而胎儿依赖母体生存,故孕妇的健康及营养状况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早期产前检查、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2.孕妇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要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避免流感风疹病毒感染及接触猫、狗;避免辐射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最好少看电视及操作计算机,如因为工作需要,可以穿着防辐射的衣服,减少辐射。

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1)高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

(2)近亲结婚;

(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亡史;

(4)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他遗传病史。若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就尽早终止妊娠。

3.在出生时,分娩过程中引起的胎儿窒息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预防早产、难产,提高医护人员的医技、医德,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各项处理,这是预防小儿脑瘫发生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4.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高热惊厥脑外伤疾病,若出现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

一、针灸治疗

1.体针:主穴百会大椎肾俞肝俞脾俞足三里关元智力低下四神聪印堂;下肢瘫痪环跳秩边阳陵泉;腕下垂外关阳池;足内翻绝骨昆仑;足外翻三阴交太溪。每次选主穴2~3个,配穴4~5个,予补法平补平泻,不留针,每日1次,2~3月为1疗程。停1~2周后,可继续第2疗程。

2.头针:主取运动区,可酌情配取语言二区、三区,视区,平衡区,舞蹈震颤区等。用26或30号针,快速捻转针柄,每分钟200次,持续2~3分钟,留针5~10分钟,再重复上述治疗,捻针2~3次,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治疗中应注意严格消毒,避免头皮感染

3.穴位注射法 选大椎、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合谷。用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B12注射液等,每次穴注入0.5-1毫升,隔日1次。

4.耳针法 选枕、皮质下、心、脑、肾、肝、脾、神门毫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二、推拿按摩法

头部选百会、印堂、太阳、风池穴上肢肩井、曲池、尺泽合谷穴,下肢选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足三里、太溪、太冲昆仑穴失语哑门天柱穴;舌斜视瞳子睛明穴,此外必须加推督脉。施术顺序为四肢-头-脊柱。手法宜平稳,由轻渐重,以不引起肌肉痉挛性收缩为要。一般先用摩法,逐渐改用揉法滚法,推四肢时,由肢体远心端逐渐推向近心端。每次15分钟,隔日1次,3月为1疗程。

三、常用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

2.益髓冲剂

功能补肾填精。适用于本病属肾精不充,肾阳不振者。6月以下每服3.75g,6月~2岁服5g,2岁以上每服7,5g,每日2次。

3.小儿智力糖浆

功能滋阴益肾,补心益智。适用于本病所致的智力低下。6月以下每服5ml,6月~2岁服7.5ml,2岁以上每服10ml,每日3次。

4.偏瘫复原丸

功能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本病屑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者。6月以下每服1/4丸,6月~2岁服1/3丸,2~6岁服2/3丸,6岁以上每服1丸,每日2次。

5.补中益气丸

功能补中益气。适用于本病属气虚血弱,脾胃不健者。6月以下每服1/4丸,6月~2岁服1/3丸,2~6岁服2/3丸,6岁以上每服1丸,每日2次。

四、常用中药

山萸肉桑寄生杞子熟地龟板鳖甲当归、山药、菟丝子续断益智仁补骨脂千年健鹿衔草宽筋藤牛膝

小儿脑瘫的西医治疗

一、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关节挛缩畸形可予以恰当的手术矫治。常见的有腱膜松解术,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 Hoke跟腱腱滑动延长术, 股直肌远端转移术等。

二、药物治疗

(1)本症的治疗无根治方法,药物也是辅助治疗作用,主要有脑活素胞二磷胆碱, A型肉毒毒素, 脑苷肌肽, 巴氯酚、安定等。

(2)及时治疗合并症。对有视听障碍者及时矫正,有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智力低下者进行特殊教育,有癫痫发作者应积极用药物控制发作。

三、康复治疗

(1)以纠正运动障碍异常姿势、恢复正常运动发育为主,应采用理疗体疗、手术疗法等多种措施进行矫治和训练。

(2)对于运动异常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常用方法有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体疗、理疗等。按摩针灸推拿等也能促进症状的改善。

(3)全面关心患儿,注意生活护理及营养保证。

(4)功能和智力训练: 以鲍氏提出的“0~3岁早期干预大纲”为指导, 针对疾病损伤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碍, 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 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 结合婴儿操综合治疗。

(5)运动疗法: 减重步态训练、Bobath法、Bojta法、上田疗法、 作业疗法、平衡功能训练、感觉统合治疗、文体疗法等。

四、心理疗法

与患儿交谈, 观察其情绪、心理、兴趣, 进行诱导和启发, 调整病态心理, 通过游戏、音乐开发智力。

小儿脑瘫的护理

坚持家庭康复开始应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介绍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重视能力影响与进食能力很贵时,成功可以开始许多语言训练了,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 才能给有语言障碍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参加游戏和活动。

小儿脑瘫吃什么好?

食疗方:

甘草小麦大枣汤

配料:甘草10克、大枣5枚、小麦10克

制作:将3药用冷水浸泡后,用小火煎煮,半小时为1煎,共两煎,合并煎液

用法:每日2次,早晚温服,喝汤食枣

功效:健脾益气,平燥缓急,可降低大脑兴奋性,使人易于进入睡眠状态

百合熟地龙齿汤

配方:百合15克,熟地15克,龙齿15克

制作:龙齿先煎40分钟,再入百合、熟地同煎煮,取汁饮

用法:每日1次

功效:用于精神涣散,多语多动,烦躁易怒,好冲动,睡眠不安,舌质红,脉细数或玄细之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型小儿多动症

参枣桂圆

配方:党参15克,炒枣仁15克,桂圆10克、粳米150克,红塘适量

制作:将党参、枣仁纱布另包,与桂圆、粳米同煮成粥,加糖即成

用法:每日2次

功效:用于精神涣散,多语多动,面色少华,身疲乏力,纳少体瘦,唇舌色淡,脉细弱无力等心脾气虚型小儿多动症

龙眼肉粥

配方:龙眼肉10克,合欢花5克布包,莲肉20克,粳米50克

制作:将上4味加水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早餐服1次,乘温食

功效:用于小儿虚劳羸弱,健忘贫血,多动多语等症

患者适宜多食什么?

②气虚、阳虚的患儿,表现为: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自汗,应指导施以补气补阳的食物。

一般情况下可食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如粳米、玉米扁豆、白菜、鹌鹑、鹑蛋、猪肉、牛奶等,既能补气,又能补阴;或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既补脾肺之气,又补脾肺之阴,枸杞子补肾阴,又补肾阳

阴虚血虚的患儿,表现为:腹胀纳呆腹泻、倦怠消瘦等,应指导家长施以滋阴补血的食物。

如蛋类、百合、海参、桂圆、甲鱼、蚌肉等。

④如患儿有胃热,二便不通,消化吸收差,应推陈而致新,以泻中求补。指导家长用清补食物。

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

⑤如患儿阳虚或气阳亏损,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长而频,可指导家长应用冬令进补的食物。

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猪肝狗肉鸡肉、鲇鱼、鳝鱼、海虾等。

饮食护理要点:

护理中应详细了解患儿的饮食习惯,要细嚼慢饮,避免粗糙的食物,选择易肖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低脂肪的食物,并在色、香、味上加以调整,以保证患儿的营养供应。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食滋肾养肝,健脾养心血之品,常饮骨头汤;多食桂圆、大枣、莲子黄芪、党参、胡桃、山药等以达强筋健骨,补益脾胃的功能。对于心脾两亏的患儿,应根据其脾胃吸收功能,逐步加强饮食营养。可用茨实、薏米、山药、北芪煲瘦肉汤,或茨实、薏米、肉汁煮粥服用等,耐心喂服,保证能量供给。施以调整情志的饮食以使患儿心情愉悦,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应避免引起脾气的食物。

对家长宣教在喂食时多亲近患儿,亲切称呼孩子,播放轻松型音乐能使手足徐动症患儿放松,刺激型音乐有助于痉挛的缓解。让患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的进食状态。婴儿应以母乳喂养为主,人工喂养应注意乳食的质量、适时增添辅食,保证充足的营养。

小儿脑瘫不适宜吃什么?

1、不要吃油炸、辣、油腻、辛热、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难消化的食物,因小儿体质多热,再食油炸等辛热食品易引起热病

2、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物。

3、不要过多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患蛀齿而影响食欲。

4、不要偏食,因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5、不要过多食用姜、葱、味精胡椒、酒等调味品。

资料仅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