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

来自医学百科

全国爱耳日为每年的3月3日。1998年,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 Care Day)[1]

2013年3月,据中国残联消息,世界卫生组织将3月3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  

由来

1998年1月,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在京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建议由卫生部牵头,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以减少耳聋发生。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1]

1999年,中国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

2000年3月3月,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展[3]

2007年,由中国残联、卫生部及世界卫生组织主办、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发表“北京宣言”,发出建立“国际爱耳日”的倡议。推动设立“国际爱耳日”是我国对全球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事业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4]

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3月3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

时间

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000年3月3日,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展。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3月3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历年主题

【2000年】

主题:“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2001年】

主题:“减少耳聋发生 实施早期干预”。

【2002年】

主题:“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2003年】

主题:“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2004年】

主题:“防聋走进社区”。

【2005年】

主题:“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年】

主题:“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年】

主题:“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年】

主题:“奥运精彩—我听到”。

【2009年】

主题:“正确使用助听器”。

【2010年】

主题:“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希望”。

【2011年】

主题:“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年】

主题:“减少噪声,保护听力”。

【2013年】

主题:“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1]

世界卫生组织将3月3日确立为“国际爱耳日”。

2013年国际爱耳日主题为“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4]

【2014年】

主题:“爱耳护耳,健康听力”[5]

【2015年】

主题:“安全用耳,保护听力”[6]

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

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

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毒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产钳外伤、嗓音等均不到1%。前四项占70%以上。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听力残疾的原因,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孕期或婴儿期致聋原因不了解,对于可能使胎儿或婴儿致聋的因素不能排除。

调查中还看到0-4岁的听力残疾儿童中城市占5.64%,城镇占11.16%,乡村占83.2%。这说明大多数(80%以上)听力残疾的婴幼儿和少年在广大农村,也就是宣传防聋科普知识和爱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还有另一项统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各类残疾儿童占被调查人口的比例大于全国的平均数。全国是每千人中有残疾儿童7.75人,侗族是10.5人,藏族10.64人,白族11.01人,苗族11.97人,土家族12.04人,瑶族14.81人,壮族15.82人,彝族20.01人,哈尼族高达29.69人,近4倍于全国平均数。

成果

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系统实施。

全国共有聋儿康复机构1422个,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技术资源中心,以省聋儿康复中心为龙头,以市级语训部为骨干,以基层聋儿语训班(点)为基础,社区家庭为依托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截止1998年底,全国已训练7岁以下聋儿11.2万名,其中15.73%进入普通小学和幼儿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全国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防聋指导小组,开展了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拓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指导医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

耳聋

一般认为语言频率(0.5、1.2Hz)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即有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在70dB以内者称重听,在70dB以上者为聋,临床上习惯统称为聋(deafness)。

耳聋分类

按病变部位及性质分:

按病变部位及性质可分为三类:

1、传导性聋(conductive deafness):

是因外耳中耳有病变,使声音传导过程发生障碍,而引起耳聋。常见致聋原因有外耳道盯聍、异物、炎症、先天性耳道闭锁、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畸形肿瘤大疱性鼓膜炎耳硬化症早期等。

2、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deafness,neurosensory deafness):

耳蜗螺旋器病变不能将音波变为神经兴奋或神经及其中枢途径发生障碍不能将神经兴奋传入;或大脑皮质中枢病变不能分辩语言,统称感音神经性聋。如梅尼埃病、耳药物中毒迷路为、噪声损伤、听神经瘤等。由于内耳耳蜗螺旋器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障碍称感音性耳聋(临床上还将内、外淋巴基底膜病变引起的内耳导音性聋亦概括在感音性耳聋中),神经传导径路发生病变引起的耳聋称神经性耳聋。但临床上通常不易鉴别两者间的异点,故常将两者合并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所以,临床上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耳并发病、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迷路炎膜迷路积水、颞骨骨折、听神经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硬化或痉挛等引起的耳聋及[[老年性耳聋]]均可概括在感音神经性耳聋之中。

3、混合性聋(mixed deafness):

传音和感音机构同时有病变存在。如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晚期爆震性聋等。    按病变的时间分:

按病变的时间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两类:

1、先天性耳聋

母亲怀孕分娩时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胎儿耳聋是先天性的,胎儿出生后发生的耳聋是后天性的。从病变对儿童形成语言的影响看,也可以分成学语前(4岁前)耳聋和学语后耳聋两类。

2、后天性耳聋

学语前聋:儿童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4周岁前)出现的耳聋。由于听不到他人说话,因而不能像听力正常儿童那样学习言语和语言。这类聋童的教育要求与语言形成后聋的儿童有很大不同,通常侧重语言和交流方法的获取。

学语后聋:言语和语言形成后,(通常4周岁以后)出现耳聋。这类聋童的教育应强调保持其原先可理解的语言和恰当的句型,充分利用已有的言语经验,以利于此类儿童的心理发展。  

耳聋分级

按WHO 1980年耳聋分级标准,将平均语言频率纯音听阈分为5级。

1、轻度聋:近距离听一般谈话无困难,听力计检查纯音和语言听阈在26-40dB。

2、中度聋: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听阈41-55dB

3、中、重度聋:近距离听大声语言困难,听阈56-70dB。

4、重度聋:在耳边大声呼喊方能听到,听阈71-90dB。

5、全聋:听不到耳边大声呼喊的声音,纯音测听听阈超过91dB。

病因

传导性聋

1.先天性:常见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2.后天性:外耳道发生阻塞,如耵聍栓塞、骨、异物、肿瘤、炎症等。中耳化脓或非化脓性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或耳部外伤使听骨链受损,中耳良性、恶性肿瘤或耳硬化症等。  

感音神经性聋

1.先天性:常由于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等。

2.后天性:有下列几种原因:

(1)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2)药物中毒性聋: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奎宁水杨酸顺氯氨铂等都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耳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

(3)老年性聋: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

(4)外伤性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导致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轻者可以恢复。耳部手术误伤内耳结构也可导致耳聋

(5)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认为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病变可累及螺旋器,甚或前庭膜、蜗窗膜破裂。耳聋可在瞬间显现,也可在数小时、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亦有双耳患病,伴耳鸣,有的可伴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6)爆震性聋:是由于突然发生的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鼓膜和耳蜗是听器最易受损伤的部位。当人员暴露于90dB(A)以上噪声,即可发生耳蜗损伤,若强度超过120dB以上,则可引起永久性聋。鼓膜损伤与压力波强度有关,表现为鼓膜充血鼓膜穿孔耳聋的程度与噪声强度、暴露次数以及压力波的峰值、脉宽、频谱、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耳聋性质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

(7)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纯音测听表现为4000Hz谷形切迹或高频衰减型。亦可出现头痛失眠、易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其耳聋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暴露时间有关,其次与噪声频谱、个体差异亦有一定关系,有人发现2000Hz-4000Hz的噪声最易导致耳蜗损害。  

治疗方法

1.西医药治疗

多采用静脉给药结合肌肉注射的疗法,也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同时配合维生素B1、B2肌肉注射。或配以中药针剂,如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液等,滴注。

2.中医药治疗

(1)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多为气滞血淤,耳部经络被淤血所阻塞,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发生了耳鸣、耳聋等表现。

治法:活血祛淤,通络开窍。

方法:柴胡6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路路通10恕⑤牌?0克、生甘草6{克。伴有眩晕加菊花10克、双勾藤10克、夏枯草6克。体质虚弱者加党参10克、炙黄芪10克。情绪易急躁者加白芍10各、灵磁石30克。

(2)针灸治疗或做体外反搏治疗均有辅助作用。

突发性耳聋的预防

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4.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发生耳聋。   

耳聋饮食疗法

1.枸杞粥:枸杞子15克,大米适量,煮粥服食。

2.猪肾粥:猪肾2枚,大米60克,葱白适量。猪肾洗净切块与米合煮成粥,加入葱白及调料服食。

3.狗肉黑豆:狗肉1斤,黑豆60克。共煲极烂,调味分服。

4.猪肾煲黑豆:猪肾2枚,黑豆60克。共煲烂熟,调味佐膳服食。

5.羊骨粟米粥:羊骨适量,粟米100克,陈皮5克,生姜3片。共煮粥,盐调味服食。

6.羊肾杜仲汤:羊肾1枚,杜仲12克,补骨脂12克。羊肾洗净切块,杜仲、补骨脂用纱布包好,加水共煮熟,食肉饮汤。

7.猪肉山萸补骨汤:瘦猪肉100克,山萸肉、补骨脂、知母各10克,龟板20克。将药物先煎去渣,加猪肉煮熟,吃肉饮汤。

8.黄酒炖乌鸡:雄乌鸡1只,黄酒1公斤。将鸡宰杀去内脏洗净,放锅内,加入黄酒,煮开后用文火炖至肉烂,用盐调味,食肉饮汤。

9.刀豆煮猪肾:刀豆100粒,猪肾1枚,将猪肾半剖开剔除白网膜,把刀豆放于猪肾内,用细线捆紧,以文火煮熟,用盐调味,吃肉饮汤。

10.羊肉苁蓉粥:精羊肉100克,肉苁蓉20克,大米60克。将肉苁蓉加水煎汁去渣后,入羊肉、大米煮粥,熟后加调料服食。

11.黑豆煨塘虱:黑豆60-90克,塘虱鱼2-4条,去肠脏。共放入瓦锅加适量水,文火煨熟,盐调味服食。

12.鲤鱼脑髓粥:鲤鱼脑髓30克,大米60克,煮粥服食。

参考资料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