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

来自医学百科
蜂毒
Fēnɡ Dú
别名 蜜蜂毒素
功效作用 祛风湿,止疼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膝酸痛坐骨神经痛
英文名 Bee Venom
始载于 吉林中草药
毒性 有毒
归经 肺经肝经
药性
药味

蜂毒是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液体,贮存在毒囊中,垫刺时由蛰针排出。  

来源

人工要集蜂毒,目前多采用电刺激蜜蜂取毒法,它靠电取蜂毒器来完成。  

理化性质

蜂毒是一种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味苦、呈酸性反应,pH为5.0~5.5,比重为1.1313。在常温下很快就挥发干燥至原来液体重量的30%~40%,这种挥发物的成分至少含有12种以上的可用气相分析鉴定的成分,包括以乙酸异戊酯为主的报警激素,由于它在采集和精制过程中极易散失,因而通常在述及蜂毒的化学成分时被忽略。蜂毒极易溶于水、甘油和酸,不溶于酒精。 在严格密封的条件下,即使在常温下,也能保存蜂毒的活性数年不变。  

主要成分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它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若干种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组织胺、酸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在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约占干蜂毒的50%,蜂毒神经肽占干蜂毒的3%。蜂毒中的酶类多达55种以上,磷脂酶A揽&127;2攭含量占干蜂毒的12%,透明质酸酶含量约占干蜂毒的2%~3%。  

生物学作用和毒性

1.蜂毒的生物学作用:人体受蜂蜇后在受蜇部位立即出现肿胀充血,皮肤温度升高2~6℃,有烧灼感。这只是蜂毒局部产生作用,一旦蜂毒被吸收后还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变化。

蜂毒及其组分蜂、托肽平和蜂毒明肽等具有明显的亲神经性。全蜂毒及蜂毒肽对烟碱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蜂毒明肽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蜂毒具有神经节的阻断作用。蜂毒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约为消炎痛片的70倍。临床证明,蜂毒对神经官能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认为蜂毒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紧张度的作用,使大脑皮层活动正常化,调整物质代谢,从而促进神经本身的修复。

蜂毒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影响。被蜂蜇的人有呼吸加快的现象,一般认为这是血压降低引起反射性的反应。大量的蜂毒可使人或动物大脑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蜂毒可引起动脉血压降低的交应,主要与磷酯酶A揽2攭有关。蜂毒肽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并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蜂毒中的心脏肽和蜂毒明肽有类似于异丙肾上腺素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而且作用的持续时间远较异丙肾上腺素长。

蜂毒的溶血作用很强,在极低的浓度(1/10000)下,就能产生溶血作用。其机制是蜂毒中的蜂毒肽和磷酯酶A揽2攭能增强血红细胞壁的浸透能力,导致细胞内的胶体大量渗出,细胞内渗透压降低,致使细胞裂角产?quot;胶体渗出性溶血"。蜂毒在体内或体外都有抗凝血的作用,使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

蜂毒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减轻辐射损伤的程度,减少由于辐射所引起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频率,提高动物的成活率。蜂毒有保护和复苏造血细胞的潜在作用,防止因辐射所引起的骨髓脾脏退化现象。蜂毒抗辐射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蜂毒肽、磷酯酶A揽2攭、透明质酯酶、酸性磷酯酶以及致敏原B和C。

2.蜂毒的毒性:蜂毒对哺乳类动物的作用最强,健康人同时接受10次蜂蜇可引起局部反应;接受200~300只蜂蜇会引起中毒;短时间内蜇500次,可致人死亡。 临床使用蜂毒的治疗剂量很少,因此,说蜂毒应用是安全的,但是每个人对蜂毒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有个别人对蜂毒过敏,表现蜂蜇部位局部红肿反应强烈,或出现严重的致命性反应,因此,临床上使用蜂毒时和青霉素一样,对过敏者采用纯净蜂毒涂作诊断性皮试和脱敏治疗

大多数人会对蜂毒产生免疫力。常受蜂蜇的蜂农一旦产生免疫力,即使同时遭受数百只蜂蜇也不会发生任何中毒症状。  

临床应用

1.结缔组织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的基本病变是疏松结缔组织的粘液样水肿和类纤维蛋白变性,这类疾病中常见的是风温病和类风温关节炎

自18世纪以来,关于蜂毒对风湿病克有疗效的报道已屡见不鲜。1888年,特尔什报告了173例风湿症病人经蜂蜇而获得痊愈的事实。1912年,&127;鲁道夫.特尔奇用蜂毒治疗666例患有风湿症的病人,临床结果表明,有554人痊愈,99人有显著效果。我国医务工作者在用蜂毒治疗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也获得理想疗效。

2.神经炎神经痛:蜂毒对治疗神经痛和神经炎疗效显著。1960年波德罗夫用蜂毒治疗100例叉神经痛患者,全部治愈。1959年索科洛夫用蜂毒治疗51例脊神经炎患者,结果43名治愈,4名明显好转,4名症状改善。目前在临床中,蜂毒已应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背神经根炎等。

3.心血管疾病:蜂毒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内膜炎都有良好的效果。1958年科诺年科用蜂毒治疗830例高血压,&127;血压降到正常的289例,血压显著降低的420例,无效的121例,有效率为85%。

4.变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变应性疾病。阿列斯克1964年曾用蜂毒治疗此类病症患者140例,其中50例用蜂蜇治疗,90例用蜂毒注射。&127;结果多数患者疗效良好,哮喘发生停止,呼吸困难减轻,全部患者感觉蜂毒有祛痰作用,蜂毒远期有效率达80%。  

蜂毒疗法

将蜂毒导入人体内的方法有几种,但由于蜂毒对某些人有致敏作用,所以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均必须在治疗前进行过敏试验,观察治疗对象对蜂毒是否过敏,若不过敏,可采用蜂毒进行治疗。

1.蜂蜇法:这是最古老的方法,应用历史悠久。目前这种方法仍被广泛采茫捎诜潋胤苁苟疽喝拷胩迥冢识菩灾>咛宸椒ㄊ牵褐瘟魄敖茯夭课挥梦滤头试硐淳唬缓笥媚髯蛹凶∶鄯浞旁谘《ǖ奈恢蒙希姑鄯浣卣氪倘肫し簦?~5分钟毒液排空后,取出蜇针。蜂螫虫治疗后应观察10~60分钟,看有无不良反应。治疗必须由医生操作进行。一般第一天用1只蜜蜂蜇,以后每天增加1只,至第十天用10只蜜蜂,此为一个疗程。休息4~5天后,可进行第二疗程,即每天用3只蜜蜂连续蜇刺42天。两个疗程后,若病情无好转,说明蜂毒疗法无效,应停止使用。

2.蜂针疗法:蜂针疗法是蜂蜇疗法与我国的传统针灸相结合,以蜜蜂的蜇针代替针灸中使用的钢针。方法是:按病人来诊时间,用ZW-82型子午流注计算仪求出该时辰应选的穴位经络,然后用镊子夹蜜蜂在选定的穴位蜇刺。由于蜂针疗法对原始的蜂蜇疗法更精细,效果更好,所以蜂针疗法很快由我国传入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国。

3.蜂毒电离子导入法:蜂哲疗法和蜂针法虽然效果都很显著,但病人由于怕痛,加上活蜜蜂不易保存,故而有人发明了蜂毒电离子导入法。具体方法是:先将蜂毒冻干粉与生理盐水配成一定比例的溶液,然后将该溶液均匀地浸湿衬垫,并接通两极的电源,利用直流电通过无损伤皮肤将蜂毒离子导入体内。治疗后,皮肤略有充血、微肿和轻度的痒感。

4.蜂毒注射法:将蜂毒制成各种制剂,然后皮下注射,治疗疾病。此法简单易行,不受地区、季节、活蜂的限制。但由于生产蜂毒制剂时,挥发性物质易丢失,因此效果不如以上方法。  

蜂毒疗法应注意的问题

1.蜂毒的过敏现象:不同的人对蜂毒的反应有所差异。绝大多数人接受蜂毒治疗时,在受蜜蜂蜇的部位会出现局部的红、痛、肿、痒的反应,这种局部反应,过几小时或过几天会自然消失。但是极少数人在接受蜂毒治疗时,会发生呕吐腹痛,或是出现全身皮肤潮红骚痒荨麻疹、紫瘢、怕冷、发热等反应。如有上述症状时应进行药物脱敏治疗,方法是服用扑尔敏(4毫克)和强的松(5毫克)各1片,若服用4小时后还没有好转,可继续按以上方法服用,直至症状消失。若3~4次后仍不见效,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鉴于人们对蜂毒疗法反应的差异,在采用蜂毒治疗疾病时,应先进行过敏试验,方法是:用1只蜜蜂在病人背部蜇刺,蜇后20分钟拔出蜇针,第二天在背部再做1次同样试验,每次按常规方法检查尿中有无蛋白质,若无蛋白质,则可进行蜂毒治疗。若蜂毒是针剂,可以进行皮下注射,第一次用0.25毫升,第二次用0.5毫升,第三次0.75毫升,每次注射后必须检查尿中是否有蛋白质。

2.蜂毒的禁忌症:蜂毒治疗的病种甚多,并且疗效确实不错,但不能说蜂毒是万能药。在临床中,对患有肝炎肾炎、性病、糖尿病胆囊炎尿崩症以及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等应禁止使用蜂毒。对老年人、儿童要慎用。

3.蜂毒使用的剂量:由于蜂毒治疗各种疾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所以目前还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来鉴定蜂毒的效价。现在普遍采用将1只工蜂的排毒量(约0.2~0.&127;4毫升)作为一个治疗单位,治疗使用的剂量大小,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和病情的变化而定,一般每次使用1~4个治疗单位。

【来源】为工蜂腹部末端螫刺腺体内的有毒液体。

【性状】浅黄色透明液体,比重1.1313,PH5.5。

性味归经】辛、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疼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膝酸痛,坐骨神经痛。

【用法用量】每用1~5个蜂。捉到蜜蜂后,轻捏头部,然后迅速放于患处,将蜂尾贴于皮肤,使之刺螫,立即感到疼痛,此时蜂毒随螫针注入皮肤内,约1分钟,将蜂弹去,拔出螫刺。此时螫处呈现出一小肿包,约指甲大小,20分钟后,局部红肿、发热,有舒适感。一般24小时后作用消除,患处恢复常态。第二日或隔日再行刺螫。

【注意】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防治中毒现象发生。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一、电取毒设备

JDQ-I型、Ⅱ型采毒器,QF-1型蜜蜂电子自动取毒器,封闭式蜜蜂采毒器,巢门、巢底两用式电取蜂毒器,笼式电取蜂毒器(其使用方法按照说明书进行)。

二、机理

电取毒是利用一定的电流通过蜜蜂机体,蜜蜂受电击后,产生排毒反应而排出蜂毒,再用玻璃板等承接,待干后即可刮取蜂毒。取下的蜂毒要用棕色玻璃瓶装好、密封,以备提纯。

三、电取蜂毒时注意的事项

1、取毒场地应选择人畜来往较少的蜂场,以免尘土影响蜂毒质量。操作人员与取毒用具要注意清洁卫生,尤其是取毒板要用乙醇消毒,工作时要穿上防护服及防蜂面罩,不要吸烟和使用喷雾器。取毒时切忌打开蜂箱观看,一群蜂取毒完毕,应让蜜蜂安静10分钟后再撤走取毒器。

2、取毒时间应选在每个流蜜期结束时,因流蜜期取毒,工蜂在排毒的同时会吐蜜,而污染蜂毒。取毒要选在气温不低于15℃、风小的傍晚或晚上(但不要超过晚上11点钟)进行。

3、取毒的蜂群应选择壮、老年蜂较多的蜂群,因为幼蜂在取毒时容易因电击而受到伤害,也会减少取毒量。

4、蜂毒有强烈的气味,对人体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刮毒时应戴口罩

5、取毒后的蜂群应适当奖励饲喂,补充营养,以及时恢复电击后蜜蜂的体质。另外,取过毒的蜂群也不宜马上进行转地,要休息3~4天,以在蜂群“余怒消除”后再转地为好。

6、取得的蜂毒要装入深色瓶密封,置低温处保存。  

蜂毒.中药材

【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1.《蜂蜜和蜂毒的医疗性能》:蜂毒治疗前先将局部皮肤用温水和肥皂洗净,但勿用酒精揉擦, 蜜蜂螫刺后即飞走,其螫针和螫刺器留下并继续收缩数分钟,直到毒囊排空为止。因此,应待毒液全部注入伤口后再拔出螫针。螫刺器的收缩和停止收缩,可用肉眼看到。螫针取出后可涂上任何一种没有刺激性的软膏。施用蜂毒须接下述时间表进行:第一日用1只蜜蜂螫刺,第二日用2只,第三日用3只,至第四日用10只。这便

【拼音名】Fēnɡ Dú

【英文名】Bee Venom

【别名】蜜蜂毒素

【来源】

药材基源:为蜜蜂科动力中华蜜蜂等的工蜂尾部螫刺腺体中排出的毒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is cerana Fabr

采收和储藏:现广泛采用电刺激取蜂毒法。取毒器由一个金属丝制的栅状电网下面绷一层薄膜。此取毒器与一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为具有可调电压的直流电源和一个电流断续器组成的线路结构。取毒时将取毒器置于蜂箱门口。蜜蜂触及电网就螫刺下面的薄膜而排毒,螫刺拔出后蜜蜂可继续生活。蜂毒粘在膜的下面,干燥成胶状物,取下膜将蜂毒用水洗下即可。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避光,或将蜂毒制成注射剂用。

【原形态】

1.中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 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2.意大利蜜蜂,体似中华蜜蜂,但较之为大。

【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性状】性状鉴别,新鲜蜂毒为透明液体,具芳香气,味苦。但室温下很快干燥成类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体,微透明而闪亮,气微香,刺激性较强。

【化学成份】

1.蜂毒以大胡蜂Vespa mandarina Sm.毒性最强,蜜蜂次之。

2.蜂毒的毒性成分有磷脂酶 A(Phospha-tidase A)、脱氢酶抑制因子及多肽类,其中亦含蚁酸等酸类,但非毒性中心成分;蜂毒又含组胺1.0-1.5%。

【药理作用】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大白鼠经蜂(意大利种)螫后,肾上腺维生索 C与胆甾醇含量均降低,两者的降低有平行的趋势,而以维生素 C降低较明显,此作用与注射促皮质激素相似,1只蜜蜂的蜂毒螫入大自鼠,其效果约等于4个单位的促皮质激素的作用。临床上蜂毒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麻疹、支气管哮喘等。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蜂毒的有效成份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而发挥治疗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蜂毒2.5ml/kg给予小白鼠,可延长环己巴比妥水合氯醛乌拉坦的催眠作用;同剂量可以防止士的宁、烟碱所引起的惊厥,但不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所引起的惊厥。

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蜂毒0.1的0.2ml/kg对猫、狗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心跳加快,此毒素对末梢的M-胆碱受体及中枢的 N,胆碱能受体表现解胆碱作用;并能防止乙酰胆碱、氨甲酚胆碱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降压,但对金雀花碱肾上腺素刺激交感神经所产生的血压变化则无影响。除去蜂毒中的刺激部分(所得者称Forgenin-及 Apicur),于在体兔耳灌流时使血管稍扩张,流出的液体可抑制离体蛙心;但静脓注射于在位兔心并无影响,对阿托品处理后的家兔有升压作用,并使家兔血球溶解。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蜂毒制剂Melissin不增加消化液的量,但可减少食物引起的胃液分泌,活动减弱,此作用主要为神经机制, 可用于胃分泌功能亢进的患者。蜂毒可使离体大白鼠肠管张力增加,罂粟碱解痉素 Spasmoly-tin可拮抗之,但阿托品则否。

5.其他作用:蜂毒有镇痛作用,可用于各种神经痛。并能抗菌,用1∶50000的蜂毒水溶液可抑制细菌生长。由于其提高机体防御机能,可促进患病机体恢复。用于亚急性红斑狼疮 Forgenin与 Apieur对蛙运动神经末梢及家兔角膜有麻痹作用。

【毒性】

蜂毒引起的毒性反应:1.局部反应:蜂螫机体后,引起疼痛、起泡、灼热、浮肿等炎症反应,蜂毒涂于完整皮肤上,不起任何作用,但对粘膜则引起显着反应;蜂毒进入胃肠道时,很快被酶分解而失去毒性,因此临床应用不宜口服。

2.全身反应:取决于蜂毒的量与机体的敏感性,蜂毒与蛇毒一样,能伤害血管内皮,并引起大多数内服出血(解剖死于蜂毒之小白鼠),其1∶30O000表现溶血作用,并可引起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舒张,特别是内脏血管,此外还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产生降压。蜂毒对神经系统的毒害,表现在动物发生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最后麻痹,呼吸停止而死亡。蜂毒的半数致死量:小自鼠皮下注射18.3±0.92mg/kg,腹腔注射3±0.41mg/kg;大白鼠皮下注射31.5±6.7mg/kg,腹腔注射7.5± O.34mg/kg。

3.临床使用过程可出现同部皮肤发痒、头昏、恶心、全身无力、脉速、体温升高及嗜眠;妇女、小孩和老人对蜂毒较敏感,一般人只要200-300只蜂螫才出现毒性症状,500只蜂螫可致死;但对蜂毒过敏者,只要1只蜂螫便会引起全身反应;养蜂人血中能产生耐毒物质,即使大量蜜蜂螫刺,亦无反应。四有认为蜂毒与组织胺一样促进胃液分泌,对心脏、呼吸、血压、离体肠管、子宫、皮肤血管的反应亦同;500个蜂毒囊,以5ml蒸馏水所得的浸出液中游离甲醛含量为1.25O22g/100ml,蜂毒与甲醛均能破坏血球,使草履虫细胞溶解,如将蜂毒中游离酸中和,则上述作用消失,因此认为从蜂毒的化学与生物学反应看来,其作用与甲醛、组织胺有关。

【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少许,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l,摇匀,加5%硫酸铜溶液2-3滴,即呈玫瑰红色或蓝紫色。(20取本品加水配成0.03%的溶液,于280+/-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3)取本品0.16%水溶液20μl,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点样,以含1.9%甲酸铵的1.5%乙酸液为缓冲液,于8mA和40V电泳俯中电泳40min,用考马斯亮蓝S-250染色,即出现三条蓝色色带,其中间的较粗的一条色带为蜂毒多肽。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性味】味辛;苦;性平;有毒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神经痛;高血压;荨麻疹;哮喘

【用法用量】蜂毒有活蜂螫刺法及蜂毒注射法两种。活蜂螫刺法:每闪用1-5只蜂,用手捏住蜂头,将蜂尾贴近患处皮肤,使之螫刺,约1min后,将蜂弹去拔出蜂针,第2日或隔日再行刺螫。蜂毒注射法:选用患处痛点、穴位及四肢穴位的皮内或皮下轮换注射,用量从每次-3蜂毒单位(每1蜂毒单位含蜂毒0.1ml)开始,后逐日增加1-2蜂毒单位,直至每日-15蜂毒单位,再逐日下降到每日-5蜂毒单位,维持1-2个月,每疗程 总量约200-300蜂毒单位,间歇3-5天进行第2疗程。

【注意】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及对蜂毒过敏者均禁用。儿童及老年患者慎用。

【各家论述】

1.《药材学》:对支气管喘息甲状腺肿、某些高血压病风湿脓肿有效。

2.《吉林中草药》: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用蜂毒治病是一种民间疗法, 由来以久。原始方法是捕捉蜜蜂直接螫刺皮肤表面,俟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后(约3-5分钟),再拔除螫刺。此法的手续繁复,且局部有剧烈的疼痛,须预先用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近代的蜂毒疗法系采用预先制备的蜂毒水剂油剂,行皮内注射。皮内注射以20O蜂毒为一疗程,开始以1蜂毒(约0.1ml量)作皮内注射、如无不良反应,可隔日递增 l蜂毒,直至1次注射10蜂毒,然后根据病人情况应用维持剂量,每次-6蜂毒,隔日1次,至总量达200蜂毒为止,全程约需3个月。注射部位可采用两侧上臂或大腿背面皮肤,轮替注射;或按不同病患部位,在痛点周围进行注射;也可参照经穴原则,行穴位注射。曾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结节性红斑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痛风美尼尔氏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症、腰骶神经根炎虹膜睫状体炎感觉神经失调,原因不明的关节痛等100余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例如风湿性关节炎94例,明显进步者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9例,明显进步6例;支气管哮喘13例, 明显进步6例。副作用:注射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出现全身风疹块,或头昏、恶心、脉速、体温升高等,安静休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多可恢复;局部反应有红肿、瘙痒、疼痛,红斑直径在1-1Ocm内者不须特殊处理,约 1-3天能自行消退,如直径超过10cm者,即不宜再行蜂毒治疗。

【摘录】《中华本草》

蜂毒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经过广大科学家的长期努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对其大多数成分已有所了解,而且仍在不断发掘。据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蜂毒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生物胺,还有蚁酸、盐酸、Ⅱ—磷酸、磷酸镁、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胆碱、甘油、类脂质和毒素(主要为密里酊,占毒素50%)等。

一、蜂毒中多肽类物质主要成份的药理作用以及作用机理

蜂毒主要成份为多肽类,占蜂毒干重的70%~80%,包括蜂毒肽、蜂毒明肽、MCD-肽、心脏肽、镇定肽(赛卡品)、四品肽(托肽品)、安度拉平(安度肽)、含组胺肽等。

(一)蜂毒肽:是蜂毒的主要成份及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占蜂毒干重的40%~50%。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2840。

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

①蜂毒对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第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胆碱能神经的阻滞,造成半球皮层皮质下(特别是下丘脑)的广泛抑制;第二、抑制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节兴奋传导,使胃肠平滑肌活动和兴奋性增强;第三、抑制周围神经冲动的传导,阻碍或延迟其传导速度。

②抗凝、纤溶作用:通过抑制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以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以消除血栓形成前状态,临床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防治。蜂毒肽通过破坏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具有直接溶血作用。

③降压、抗心律失常,改善脑血流及心肌功能作用:蜂毒肽可破坏肥大细胞和亚细胞结构而释放组胺入血液,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同时其释放的活性化合物作用于脑血管,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因此特别适用于高血压病患者导致的脑循环障碍;另外还有增加冠脉血流速,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功能,同时具有强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的作用,使血浆皮质醇与尿17-酮固醇含量增加,表现为较强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另外还有降低胆固醇作用。

④抗炎、调节免疫作用:可直接抑制炎症、肿胀;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促进皮质激素的释放,抗炎调整免疫功能,还可直接升高血浆皮质醇;抑制白细胞移行,限制炎症的局部反应。可用于治疗胶原组织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⑤清除自由基(O2-),抗炎、抗衰老、抗突变、防福射的作用。

⑥抗肿瘤的作用:抑制肿瘤组织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组织代谢,而达到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⑦参与疼痛阈值的调节。

(二)蜂毒明肽:蜂毒中另一种主要的多肽,占蜂毒干量的3%,由1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2035。是蜂毒中各组份中最小的神经毒肽,可透过血脑屏障。

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

①对神经系统作用:能阻断支配胃肠道平滑肌神经的抑制性冲动的传导,使胃肠平滑肌兴奋性增高,而呈收缩状态;可作用于脊髓中间神经元、下行的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或大脑导水管周围中央灰质,影响动作的有机协同。

②强心、抗心律失常作用:具有很强的β-肾上腺素样作用,扩冠,增加心肌供血,使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心率加快,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可用于治疗心衰;具有异丙肾上腺素样作用,且比异丙肾上腺素维持时间长(约10倍),抗心律失常。

③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

④抗炎、调整免疫:直接升高血浆皮质醇或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促进皮质激素的分泌;抑制5-羟色胺活性。

⑤营养修复肌营养不良细胞:强直肌肉中有蜂毒明肽受体,蜂毒明肽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营养肌细胞达到治疗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硬化症

(三)MCD-:蜂毒中第三种主要多肽物质,占蜂毒干重2%~3%,由2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2593。

主要的药理作用:

①降压: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释放组胺、5-羟色胺,参与炎症反应。

②抗炎、调节免疫作用: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使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发挥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并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阻止白细胞游走,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而发挥抗炎作用。MCD-肽抗炎作用是氢化考的松的100倍,是水杨酸钠的2倍。

③其它:抗心律失常,改善脑血流,还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作用。

(四)心脏肽:由1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1940,占蜂毒干重0.7%。

主要的药理作用:强心、抗心律失常作用:具有很强的β-肾上腺素样作用,扩冠,增加心肌供血,使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心率加快,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可用于治疗心衰;具有异丙肾上腺素样作用,且比异丙肾上腺素维持时间长(约10倍),抗心律不齐。

(五)安度拉平(安度肽):由10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1092。

主要的药理作用:是一种前列腺E的拮抗剂,具有很强的抗炎和镇痛活性。(1)通过抑制微粒体环氧化酶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脑环氧化酶的作用为消炎痛的70倍。(2)通过与脑内阿片受体相结合,通过中枢神经而发挥镇痛作用。

(六)其它

(3) 四品肽(托肽品):由20个氨基酸组成,约占蜂毒干重1%。具有神经活性。

(2)镇定肽(赛卡品):由24个氨基酸组成,占蜂毒干重1%。与蜂毒肽的生物活性相似,具有镇静的作用。

(3)含组胺肽(普鲁卡胺):具有两种分子结构。分别占蜂毒干重的0.6%~0.8%。是人类第一次从自然界获得含有组织胺的多肽。

二、蜂毒中酶类物质

蜂毒中含有55种以上的酶类,主要酶类有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2、酶抑制剂、溶血磷脂酶、酸碱性磷酸酯酶等。

(一)透明质酸酶:含量占干蜂毒的2%~3%,分子量在42000~44000,具有很强的局部生物活性,通过水解透明质酸,使细胞间失去粘聚力,利于蜂毒在局部组织间渗透和扩散。

(二)磷脂酶A2(PLA2:由129个氨基酸组成的酶类,分子量为14500,占蜂毒干重的12%。①能够迅速水解磷酯酰磷脂,使膜结构受损,待生物膜溶解后,蜂毒其它成份易于进入膜内,发挥其生物活性作用。②具有很强的溶血活性。在蜂毒肽将红细胞表面的脂蛋白层溶解后,PLA2进而溶解细胞膜表面的磷脂,使红细胞破坏,因此磷脂酶A2­是间接溶血。③促进组织胺释放,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③具有抗凝和纤溶作用,可防止血栓栓塞的形成。

(三)酶抑制剂:蜂毒中存在蛋白酶抑制剂,该酶分子量小,呈碱性,性质比较稳定、耐热、不被蛋白酶水解,具有保护透明质酸酶、PLA2及各种活性多肽物质免遭蛋白酶水解。

(四)溶血磷脂酶:是一种糖蛋白,不耐热,此酶活性为溶血。

三、非肽类物质

蜂毒中除肽类和酶类之外,还含有组织胺,游离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激素及其他各种生物胺类化合物,目前认为生物胺类与蜂蜇疼痛有关,同时也是蜂毒中抗炎物质。

(一)组织胺:蜂毒中组织胺含量与工蜂日龄有关。日本井上秀雄证实:工蜂刚出房时,毒囊中组织胺含量甚微,至14~15日龄时达到1.4±0.5 μg;而21~22日龄却降至0.9±0.7 μg;28~29日龄又升至2.1±0.4μg;35-36日龄又降至1.5±0.4μg。组织胺占蜂毒重量的0.1%~1.5%。组织胺的生物作用:主要是引起平滑肌和骨骼肌的紧张收缩,使皮肤灼痛

(二)儿茶酚胺类: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其含量与工蜂日龄和季节有关。

①多巴胺:它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身,蜂毒中多巴胺含量在工蜂14~15日龄时可达0.8±0.5μg,且8月中旬蜂毒中含胺量最高,可达4.3±1.1 μg,这时活蜂蛰刺,生物效应更明显,同时也参与疼痛调节。

②去甲肾上腺素:它在蜂毒中的含量是逐渐增多的,21~22日龄的工蜂含量达0.4±0.3μg。而后一度下降,又逐渐增加,35~36日龄高达0.5±0.2μg,它和多巴胺也是蜂毒中的抗炎物质。

③5-羟色胺:在蜂毒中含量甚少,为单胺递质,也参与疼痛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