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粉

来自医学百科
松花粉
Sōnɡ Huā Fěn
松花粉
别名 松花、松黄
功效作用 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
英文名 POLLEN PINI
始载于 唐本草
毒性 无毒
归经 脾经肝经
药性
药味

松花粉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药食兼用花粉品种,作为中国传统药材,其药食兼用的历史已逾数千年,从24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到今天的《中华药典》等历代医药典籍中都有记载,在民间更是以其神奇的功效被奉为“仙药”。

基本简介

松花粉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花粉。4~5月开花时,将雄球花摘下,晒干,搓下花粉,除去杂质。别名:松花、松黄(《唐本草》)。主产浙扛、江苏、辽宁、吉林、湖北

植物松花(1)

等地。主治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用于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调服。外用:干掺或调敷。干燥松花粉为淡黄色的细粉末,用扩大镜观察,呈均匀的小圆粒。体质轻飘,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不沉于水。气微香,味有油腻感。以黄色、细腻、无杂质、流动性较强者为佳。  

基本资料

【拼音名】Sōnɡ Huā Fěn

【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花粉。4~5月开花时,将雄球花摘下,晒干,搓下花粉,除去杂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松节条。

【生境分布】主产浙江、江苏、辽宁、吉林、湖北等地。

【性状】干燥松花粉为淡黄色的细粉末,用扩大镜观察,呈均匀的小圆粒。体质轻飘,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不沉于水。气微香,味有油腻感。以黄色、细腻、无杂质、流动性较强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油脂及色素等。

【炮制】筛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性味】甘,温。

①《本草衍义》:味淡。

植物松花(2)

②《纲目》: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

①《纲目》: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②《本草汇言》:疗久痢,解酒毒,清血热

③《本经逢原》:除风湿,治痘疮湿烂。

④《随息居饮食谱》:酿酒主养血息风。

⑤《江苏植药志》:预防汗疹。外用作创伤止血剂。

⑥《四川中药志》:收敛止血。治皮肤湿疹,黄水疮湿烂不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调服。外用:干掺或调敷。

【注意】《本草衍义补遗》:多食发上焦热病。  

各家论述

《本草经解》:松花,味甘益脾,气温能行,脾为胃行其津液,输于心肺,所以润心肺也。益气者,气温益肝之阳气,味甘益脾之阴气也。风气通肝,气温散肝,所以除风。脾统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也。可酿酒者,清香芳烈,宜于酒也。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5m。一年生枝淡红褐色或淡灰色,无毛;二三年生枝上的苞片宿存;冬季红褐色,稍有树脂。树皮纵深裂或不规则鳞片状,少有浅裂成薄片剥落。针叶2针一束,粗硬,长10~15cm,树脂管约10个,边生;叶鞘宿存。雄球花丛生新枝基部,雌球花生于枝端。球果卵圆形,长4~1

松花粉瓶装(1)

0cm,成熟后蝉褐色,宿存;鳞盾肥厚,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刺尖。种子长卵圆形,长6~8mm,种翅长约10mm。花期4~5月,球果次年10月成熟。  

功能主治

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

①《纲目》: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②《本草汇言》:疗久痢,解酒毒,清血热。

③《本经逢原》:除风湿,治痘疮湿烂。

④《随息居饮食谱》:酿酒主养血息风。

⑤《江苏植药志》:预防汗疹。外用作创伤止血剂。

⑥《四川中药志》:收敛止血。治皮肤湿疹,黄水疮湿烂不结痂。  

主要特点

纯天然

松花粉是生长在海拔1100—1500米山区的中国乡土树种――马尾松和油松的花粉,与蜂源花粉相比,松花粉为人工采集,具有花源单一、品质纯净、成份稳定,无农药残留物,不含动物激

松花粉盒装(1)

素等特点。松花粉较其它任何一种植物花粉口感均好,服用时感到有淡淡香味。古人称:“松柏之气可以使人长寿!”所以松花粉堪称“花粉之王”。经科研和实践证明,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  

全营养

松花粉是松树花蕊的精细胞,担负着松树繁衍的重任,内含200余种营养成份,且搭配合理,能够全面补充、均衡人体所需的营养。其保健作用大,调理范围广,是名副其实的“健康卫士”。因而,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服用者,都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不同程度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应用历史

〖一〗历代药典中的记载

汉•《神农本草经》

“(松花粉)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

唐•《新修本草》

“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

宋•《本草衍义》

“其花上黄粉名松黄,山上人及时拂取,作汤点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松黄一如蒲黄,但其味差淡,治产后壮热头痛、颊素、口干唇焦、多烦躁渴、昏闷不爽。”

明•《本草纲目》

“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清•《本草从新》

“善糁诸痘疮伤损并湿烂不痂”

〖二〗历代药膳中的记载

早在先秦时期,《周礼》就记载有“食治学”,并对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作了富有哲理的

松花粉瓶装(2)

阐述,奠定了中医学“治未病”的医学理论。后人又将可以食疗的药物编集成多种版本的《食疗本草》,在这些专著中,都有用松花粉做汤、制馅、蒸饼、酿酒的记载。

宋•《山家清供》

该书提到“松黄饼”的制作:在松花出粉时,收粉加入米粉,由水调后密封几天,然后作如古龙诞饼状。该品“不唯香味清甘,亦能壮颜益志”。

明•《群芳谱》

“二三月间抽穗生长,花三四寸,开时用布铺地,击取其蕊,名松黄,除风止血,治痢,和砂糖作并(饼)甚清香,宜速食不耐久留。”

〖三〗历代文学作品中的记载

松花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美人井”的传说,还有作为贡品每年春季向皇上进贡的记载,文人诗圣们更是对酒当歌,抒发情怀,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唐代张沁的《妆楼记》及刘恂的《岭表录异》中写到:晋代白州双角山下,有一口美人井,凡汲饮此井水者,家中诞女多是非常俊美,其原因是井旁常年有松花开放,花粉落入井中,人们喝过有花粉的井水产生功效,故美女颇多。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腹空先进松花酒,乐天知命了无忧。”以及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等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松花粉的奇特妙用。  

选方

①治风眩头旋肿痹,皮肤顽急:松树始抽花心(状如鼠尾者佳,蒸细,切)二升,用绢囊裹,入酒五升,浸五日,空腹饮三合,再服大妙。(《元和纪用经》松花酒)

②治酒毒发作,头痛目眩,或咽喉闭闷,或下利清水,日数十行,形神萎顿:松花一两(焙),陈皮五钱,川黄连五钱,甘草二钱。俱微炒磨为末,与松花和匀。每早晚各服二钱,白汤调服。(《本草汇言》)

③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便秘:松花粉一钱,冲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久痢不止,延及数月,缠绵不净:松花每服三钱,食前米汤调下。(《本草汇言》)

⑤治婴儿湿疹:松花粉一钱,炉甘石粉一钱,鸡卵黄三个。先将鸡卵煮熟,去白取黄,再

松花粉袋装

放金属小锅煎熬,即有卵黄油析出,取油去渣,用此油调松花粉、炉甘石粉涂患部,一至三次(已化脓者无效)。(《健康报》1955年10月28日)

⑥治尿布皮炎:松花粉撒布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外伤出血:松花粉外敷伤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成份与作用

天然微型营养库

大自然创造了松树长青、千年不老的奇迹,其生命之源就是松树的精细胞——花粉。国珍松花粉含有最长寿生命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份,其中包括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酶与辅酶核酸、单糖、多糖等,总含量达 200余种。

下面是部分成份的检测结果(见表1—3)

表1 松花粉主要氨基酸一览表

氨基酸名称 含量(mg/100g) 氨基酸名称 含量(mg/100g)

天冬氨酸ASP 1098 异亮氨酸ILE 539

苏氨酸THR 492 亮氨酸LEU 846

丝氨酸SER 522 酪氨酸TYR 365

谷氨酸GLU 1579 苯丙氨酸PHE 572

甘氨酸GLY 698 赖氨酸IYS 802

丙氨酸ALA 564 组氨酸HIS 189

胱氨酸CYS 112 精氨酸ARG 998

缬氨酸VAL 646 脯氨酸PRO 880

蛋氨酸MET 166 色氨酸TRP 149

表2 松花粉主要维生素一览表

维生素名称 含量

(ug/100g) 维生素名称 含量

(ug/100g)

VB1 6070 VE 3240

松花粉粉末

VB2 486 VC 56200

尼克酸 24000 VD3 22.8

VB6 1300 VA 43.2

叶酸VM 930 β-胡萝卜素 26.0

表3 松花粉主要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

元素名称 含量(PPM) 元素名称 含量(PPM)

钾K 3118.8 铁Fe 129.9

钠Na 516.8 锰Mn 280.7

钙Ca 481 铜Cu 4.3

镁Mg 1427.5 锌Zn 98

磷P 3609.1 硒Se 0.1

从上述几组代表性的数据中不难看出,松花粉不愧是一个天然微型营养库。

以上数据分别由地质矿产部浙江省中心实验室、北京农业大学食品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理化测试中心等单位测定。  

疲劳

松花粉是高效功能型保健食品,它可以全面调理人体各个系统,对人类健康极为有益。其医疗保健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松花粉内含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可以增强体力、精力,使疲劳得到全面的恢复。关于松花粉抗疲劳的功能,有两个很能说明问题的试验。

1.小鼠耐力试验:在正常饮食基础上连续服用松花粉一周的小鼠,负重量游泳时间远远长于对照组,说明松花粉具有明显抗疲劳作用,因而能增强动物耐力(见表4)。

表4 松花粉对动物耐力测验

组 别 剂量(mg/kg) 动物数(只) 平均游泳时间(分) P值

松花粉

对 照 500

0 40

40 196.5±18.3

134.8±21.6 P<0.05

2.小鼠饥渴试验:连续服用松花粉10天的小鼠在完全禁食、禁水后,成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说明松花粉能增强动物体质,从而增强耐饥渴性(见表5)。

表5 松花粉对动物饥渴影响测验

组 别 剂量

mg/kg 动物(只) 体重g 存活时间

(小时)

初重 饥渴前

松花粉

松花粉粉末2

松花粉

对 照 300

600

0 30

30

30 21.3±0.9

21.0±0.6

21.2±0.5 27.9±1.1

27.7±1.2

27.9±1.0 78.3±9.3

81.9±12.6

60.6±11.5

从上述试验可以看出,松花粉对易于疲劳的中老年人或从事超强体力工作者应该是十分有益的。另外,国珍松花粉经中国奥林匹克兴奋剂检测中心检测,不含任何违禁成份,因而对于运动员来说也是一种理想的滋补佳品。  

延缓衰老

松花粉中含有大量抗氧化成份,如维生素E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硒等,它们均可抑制体内脂质和蛋白质过氧化反应速度,从而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关于其延缓衰老的功能,有试验为证。

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小白鼠在连续服用松花粉一个月后,其肝脏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它们的脑、心、肝中脂褐质含量又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6、7)。

表6 小鼠肝脏中SOD活性

组别 松花粉剂量(mg/kg体重) 动物数(只) SOD(ug/mg蛋白

松花粉

松花粉

对 照 300

600

0 20

20

20 1.93±0.27

2.04±0.31

1.50±0.24

表7 脂褐质含量测定

组别 松花粉剂量mg/kg体重 动物(只) 脏器 脂褐质(ug/g) 与对照比P值

1 300 20 脑

肝 0.11±0.04

0.09±0.02

0.25±0.05 P<0.05

P<0.05

P<0.05

2 600 20 脑

肝 0.09±0.02

0.08±0.01

0.23±0.06 P<0.05

P<0.05

P<0.05

对照 0 20 脑

肝 0.14±0.03

0.11±0.03

0.28±0.04

上述试验表明:常服松花粉能消除老年斑,使人体恢复青春活力,这也是松花粉“久服轻身”,益寿延年的道理。  

美容

松花粉不但具有独特的调节生理功能,而且还有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延缓皮肤细胞衰老,增加皮肤弹性,使皮肤洁白红润健美的特殊效果,被誉为“吃的化妆品”。

松花粉既含有丰富的能被皮肤细胞直接吸收的氨基酸,又含有皮肤细胞所需要的全部天然维生素以及多种酶,这就为全面美容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松花粉中的维生素C、E和B族维生素配合协调作用,能够活化细胞,使 得体内SOD值保持在高水准,因而能更好地清除自由基,阻断产生黄褐斑、蝴蝶斑的途径,消除皮肤的黑色素,使得皮肤洁白美丽。同时,长期食用松花粉对防治老年皮肤瘙痒效果显著。

另外,松花粉对减少、去除青春痘有较好的效果。不仅如此,服食松花粉还具有亮发秀发的作用。  

胃肠功能紊乱

松花粉含有近百种酶类,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胃肠功能紊乱症有明显调节作用。  

护肝

松花粉能促进肝细胞活性,使胆汁分泌正常,防止肝病的发生,并能促进肝脏解毒功能。

松花粉片

许多实验表明,松花粉对肝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下面是两个实验:

(1)、被切除2/3肝脏的小白鼠,喂养松花粉后,有明显的促进体重恢复作用(见表8)。

表8 松花粉对切除2/3肝的小鼠体重恢复作用表

组 剂量(g/10g体重) 动物数(只) 体重增加g(X±SE)

对照 0 20 -0.45±0.34

松花粉 0.5 20 0.46±0.48

松花粉 1.0 20 0.98±0.162

(2)、松花粉能明显减少乙醇中毒小鼠死亡数及减轻肝肿,高量喂养组效果更好(见表9)。

表9 松花粉对小鼠肝乙醇中毒的保护作用表

组 剂量(g/10g体重) 动物数(只) 死亡数(只) 肝重g(X±SE)

空白对照 0 20 0 0.99±0.03

乙醇 0.15 20 11 1.32±0.05

松花粉 0.5 20 2 1.02±0.03

松花粉 1.0 20 0 1.00±0.04

另外,事先大剂量的松花粉对于过量饮酒可能造成的肝脏伤害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而酒后服用松花粉也有助于受伤肝脏功能的康复

以上三组动物药理试验由中国医学院药物植物研究院承做  

心血管养护

松花粉以其纯天然的营养库,强化了新陈代谢,调节了内分泌腺,动员了替代性排泄,也改善了心脏血液血管的状况,对心血管起到了保健作用。如松花粉中的镁既可激活酶系统,又可作为各种营养物质的运载体;黄酮类物质可明显降低血脂胆固醇;各种维生素可增加血管壁弹性,改善心脏和大脑微循环

德国慕尼黑科技大学动物生理实验所对大鼠喂养松花粉的实验(见表10),结果表明,多食松花粉可降低其胆固醇浓度而有助于动脉血管的健康。

表10 松花粉对大鼠血清脂蛋白中胆固醇浓度的影响表

组别 1 2 3 4

松花粉% 2 5

血清mg/100ml 67.1±0.3 71.1±0.9 67.3±9.2 71±9.3

HDLmg/100ml 35.0±6.2 35.9±5.4 37.9±4.9 35.8±3.2

LDLmg/100ml 32.0±6.8 32.0±7.2 27.2±8.6 34.3±7.0

VLDLmg/100ml 0.2±1.7 3.5±2.9 2.2±2.1 0.9±1.8  

便秘

松花粉内含丰富而完全的多种营养素,对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比如对于消化不良上消化道疾病引起的便秘,因松花粉对胃肠功能紊乱有良好的疗效,因而,服食松花粉后,这类便秘会有立即的改善。对于神经紧张造成不随意肌痉挛引起的便秘,松花粉中的镁及维生素B6,对不随意肌有很好的镇静作用,因而便秘自然可以消除。  

其他疾病

松花粉是一个天然营养库,它从全面解决人体营养平衡问题入手,大大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因而对许多疾病都有着意想不到的辅助治疗作用,如感冒前列腺疾患贫血糖尿病高血压哮喘鼻炎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用未经破壁处理的松花粉可燥湿收敛止血,对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浓水淋漓、外伤出血、尿布性皮炎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而它不仅是各种疮疡患者的良药,更是呵护婴儿稚嫩皮肤的佳品。  

植物栽培

马尾松

生物学特性:属亚热带植物,要求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3-22℃,年降雨量800mm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温度过低的地区不适宜生长,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怕水涝,不耐盐碱,喜阳光和酸性土壤,在pH4.5-6.5的山地生长最好。

栽培技术:用育苗移栽法:马尾松球果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成熟,选冠形匀称、干直、健壮、无病害、生于向阳地段的母树采种,采下的球果经堆积或加热干燥处理,使种子脱落。2-3月上旬播种育苗,苗圃地选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的砂质壤土,早春进行多次犁耙,施足底肥,开沟作高畦,畦高15

油松

-21cm,宽100-115cm,畦面垫一层由距地面0.3cm以下采挖的过筛黄心土,厚度为0.5-1.0cm。播种前用30℃温水或冷水浸种12-24小时,捞去浮子。为预防病害,种子用0.5%硫酸铜溶液浸种4-6小时消毒,或用0.3%的甲醛溶液喷洒种子后闷30分钟,选阴天播种,畦面开横沟条播,沟距17-20cm,深0.5-0.8cm,播后覆土,每1hm2用种子105-150kg,稍行镇压随即盖草,以保持床面湿润。

移栽:苗床培育1年后,于1月中、下旬至2月下旬移栽,株行距1.7m×1.7m或1m×1.7m,每lhm2栽3600-6000株苗。应随起苗随栽植,严防苗木失水。

田间管理:幼苗出土后分批揭去盖草,并注意鸟害,经常松土除草,5月中、下旬间苗,7月上、中旬定苗,苗距4-5cm,雨天排涝防止立枯病,移栽成林后应修枝间伐,保持合理的密度。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松苗猝倒病(RhizoctoniasolaniKiiha.),可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育苗,并可用敌克松15-22.5kg/hm2,或用硫酸亚铁225-300kg/hm2配制药土撒施。发病期可喷洒敌克松500-800倍液或苯扎溴铵5000倍液。虫害主要是松毛虫,可用白僵蚕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制剂防治,幼苗越冬期可用1000-1500倍50%马拉松乳剂或50%杀螟松乳剂喷杀。  

油松

生物学特性:属温带植物,适应性强,耐旱、喜光、耐寒,可耐受一25℃低温。适生于森林棕壤、褐色土及黑炉土,喜微酸性及中性土壤,不耐盐碱。

栽培技术:育苗移栽春、秋季播种,以春播为好。播前应进行催芽和消毒。育苗,苗床长10m,宽lm,高15-20cm。开沟条播,条距约20m,播幅3-7cm,覆土1-1.5cm,稍加镇压,每1hm2播种225-300kg。

田间管理:油松幼苗期耐旱怕涝,要勤松土除草,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追磷钾肥。春秋选2年生苗移栽,穴距为0.7-1.5m或1.0m×1.5m,每lhm2栽苗3600-6000株。

病虫害防治:松苗猝倒病,苗床可用多菌灵消毒,或淋洒敌克松,出苗后每隔7-10天喷0.5%-1.0%等量式波尔多液或0.5%-1.5%硫酸亚铁溶液。虫害有油松毛虫为害,幼虫可冬季捕杀,也可采用白僵菌和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