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

来自医学百科
澪潇讨论 | 贡献2014年11月12日 (三) 10:37的版本

埃博拉(Ebola)病毒名,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罹患此病可致人于死,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病毒名称

(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埃博拉病毒的名称出自非洲扎伊尔的“埃博拉河”。

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该地区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记载的在扎伊尔的Yam

Bkhso.jpg

buku和苏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发的地方。在这次爆发中,共有602个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其中扎伊尔284例感染,有151例死亡;苏丹有284例感染,151例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径约80纳米,但长度可达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则接近1000纳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如汗液、唾液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埃博拉共有4种亚型。两种分别命名为EBO-Z(Ebola-Zaire,埃博拉-扎伊尔)和EBO-S(Ebola-Sudan,埃博拉-苏丹)在1976年被确认。相对于扎伊尔亚型的90%的死亡率,在苏丹爆发的埃博拉亚型的死亡率较低,约为50%。1990年,相似的病毒在从菲律宾进口到Reston,Virginia的猴子中发现。这种病毒被命名为Ebola-Reston。

更进一步的爆发发生在刚果扎伊尔(1995年和2003年),加蓬(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以及在乌干达(2000年)。1994年在象牙海岸人体个别案例上发现一些病毒的变种

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88%。

此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此地接近首次爆发的部落,刚果民主共合国仍是最近四次爆发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二〇〇九年七月九日,在新一期国《科学》杂志上,说,他们在菲律宾一些农场的猪身上鉴别出一种名为reston的埃博拉病毒此但与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对人造成威胁。  

埃博拉发热

在人类之间,病毒通过与受感染的人的体液,例如血液的直接接触传播。埃博拉发热的潜伏期从两天到三个星期不等。症状也不相同。但是当发病时通常有突然而明显的高烧、虚脱关节痛腹部疼痛和头痛的症状。这些症状进一步发展为呕吐、腹泻、结膜炎、器官损坏(特别是肝和肾),蛋白尿、以及内外出血,通常通过肠胃道。在6-10天内,病人就会死亡或者康复

目前没有有效的特效疗法,也没有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病毒简介

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就夺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刚果(金)让100多人命丧黄泉,2004年5月下旬苏丹南部疫情再发,已有4人死亡,同时俄罗斯一实验室女科学家因针刺感染而丧命,这一病毒杀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视。

EBOV属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其分子量为4.2?06,根据病毒抗原不同分为4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莱斯顿及埃博拉-科特。不同亚型EBOV的毒力不同,扎伊尔亚型毒力最强,引起人类感染且病死率最高,苏丹亚型次之,莱斯顿亚型仅在非人类灵长类中引起发病和死亡,尚未见引起人类致病的报告。

EBOV可以通过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精液及各种器官迅速传播,感染潜伏期约为2-21天,感染者最初的症状是突然发热、头痛和肌肉痛,继之出现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体内外大出血,根据不同病毒亚型,病死率最高可达90%。

快速灵敏准确地诊断EBHF是防治关键。由于急性期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相当低,其诊断价值远不如抗原或核酸检测高。为此,Towner等采用EBOV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方法,测定了急性期病人的EBOV和病毒载量,快速诊断为苏丹埃博拉病毒,敏感性较高。同时发现病毒载量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死亡病例RNA的复制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病例。研究者还指出,监测EBOV亚型至关重要。

目前EBHF尚无有效疗法,主要采用支持治疗,要特别注意维持循环血容量,监测血压,吸氧等。最近美国科学家用1种抗血凝蛋白质对感染EBOV的猕猴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人体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EBOV疫苗尚处于实验阶段,在灵长类动物已显示效力,世界上首次人体EBOV疫苗试验最近在美国进行。

世界上六种神秘病毒最致命 埃博拉病毒位列第一

据英国《焦点》月刊2月号发表文章《几种最可怕的病毒》: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能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热病毒。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注意到该病毒。一旦染上这种病毒,人的内脏会大出血。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马尔堡病毒。这是又一种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罗河病毒。病初起时像是得了流感,之后可能出现脑膜炎、其它脑疾病和阵发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终身无法痊愈。

5、登革热病毒。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50%的感染者死亡。

6、马秋波病毒。该病毒由老鼠携带。染病初期表现为发烧,然后鼻子和牙龈开始出血,胃肠内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英国杂志排出世界最致命6种病毒埃博拉居首位。  

病毒特征

“埃博拉”病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这与艾滋病相似。但艾滋病患者一般尚可活上相当长的一段日子,而一旦染上埃博拉病,在经过病毒潜伏期后,先出现高烧、头痛、呕吐等症状,然后病人在备受几天腹泻和眼睛、耳朵、鼻子出血的折磨后,痛苦地死去,前后往往不到一星期。患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在扎伊尔埃博拉河附近一个名叫扬博科的小村庄首次发现的,并由此得名。那一年,“埃博拉”病在扎伊尔的55个村庄及其邻国苏丹、埃塞俄比亚流行,造成近千人的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煞费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储主,目前认为果蝠是储存宿主的可能候选。因为埃博拉病毒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剂,也同时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这是一种致命的流血热(hemorrhagic fever)传染病,目前无法医治,会感染包括人类、猴子及黑猩猩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人类患者半数以上在两星期内七孔流血而死。有人比喻说,把爱滋病HIV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浓缩在一星期里,那就是艾博拉病毒的威力。

艾博拉病毒通过体液传播,粘液、唾液或血液都是媒介,甚至握一握手就会传染。传染病专家除了进行检疫,也集中力量寻找首个病患者(index case),一方面便于追查可能被传染者,另一方面希望能找出病原体到底来自何处。

艾博拉病毒相信是寄生在一种当地动物或昆虫身上,可是目前还无法确认寄主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的玛丁尼兹医生(Lindsey Martinez)说:没人知道艾博拉病毒在病疫爆发之间藏身何处、什么因素促使它活跃起来?

追查首宗病例是检疫的重要工作。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终于发现36岁的阿薇蒂(Esther Awete)是乌干达的首个艾博拉患者。她生病发烧5天后就死了。以当地习俗,遗体停放在住家两天,等待亲友一起参加葬礼。葬礼上,死者亲属清洗遗体,然后把她葬在离住家不到10公尺的地方。

仪式结束后,亲友们同在一个大水盆洗手,象征亲密团结。大家却不知道,阿薇蒂的遗体带有艾博拉病毒,简直就如一枚计时炸弹一样。接着,与她同住的母亲、3个姐妹、她9个月大的女儿,以及3个亲戚相继死亡。家中唯一生还者是阿薇蒂8岁的儿子,他当天没有参加葬礼。

病毒也在乌干达北部地区的古鲁镇附近蔓延。当地政府在确定是艾博拉之后,立即禁止传统葬礼,所有尸体都由政府处理与埋葬,以避免传染。

经过化验,专家发现病因是一种称为“苏丹艾博拉”(Ebola Sudan)的病毒。目前已知的人类艾博拉病毒有3种,都以疫区国家为名,分别是“苏丹艾博拉”、“扎伊尔艾博拉”、“象牙海岸艾博拉”。

“苏丹艾博拉”1976年及1979年曾两次出现苏丹南部,死亡率约65%,是致命率较低的一种。1995年在扎伊尔出现的“扎伊尔艾博拉”,死亡率高达81%,那一次共死了315人。

这是乌干达首次发生艾博拉,而且古鲁镇附近的人不像其它国家疫区居民一样常吃野生动物。过去几次艾博拉病疫,专家怀疑居民吃下带病毒的野生动物所造成。由于病原来自苏丹,有人猜测,或许是以苏丹为基地的乌干达叛军无意间把病毒带过来。

不寻常的传染病例越来越多,而且不仅发生在卫生水平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今年4月号的《新英格兰医学学报》同时刊登4篇关于传染病的报告,包括意大利因玉米中listeria菌造成的感染,马来西亚因猪只传染的脑炎,美国亚特兰大糖尿病男童因吃受感染食物而进行两次肠手术等案例。

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居民大量涌向城镇,居住在缺乏卫生条件的环境中,形成传染病温床。另一方面,海运及航空交通带来全球人口及产品流通,病原体传染的范围因此扩大。

1989年、1990年、1996年,美国检疫单位曾发现从菲律宾入口的猴子身上,带有专门感染猴子的Reston艾博拉病毒。4名检疫人员因接触而体内产生抗体,幸亏没发病。类似猴子艾博拉病毒也在意大利与菲律宾发现。

曾在非洲参加救治艾博拉的玛丁尼兹医生说:“人类不断开发,不断侵入过去毫无人烟的地区,肯定会接触一些从没碰过的昆虫动物,一些隐藏着的病菌病毒正等待机会对付我们。”

“艾博拉”原是刚果一条河流,1976年首宗艾博拉病例在那里出现,从此它成为这致命传染病的代号。

病人感染病毒后4天,会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发烧、头痛、喉咙痛、肌肉疼痛等。接着是呕吐及肛门出血,然后鼻腔、牙龈、眼睛、皮肤也出血。这时病毒也开始破坏内部器官,病人因内出血而吐血。50%至90%病人在两星期内因失血过多造成休克而死。

病毒可能潜伏在患者体内两星期,这期间没有感染性。当感冒症状出现时会通过体液感染。出血时期及死后一段时间,病毒感染性极强,非常危险。

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只知道在感染初期,病毒在血管中产生大量糖性蛋白质(glycoprotein),却不知道它如何造成大量出血。

两三年前,密歇根大学的病毒学家奈贝尔(Gary Nabel)才发现,原来这种糖性蛋白质会黏附在称为neutrophil的白血球上。这种白血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前线防卫,负责吞食及消灭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并向免疫系统发出警报,动员白血球B细胞制造抗体,以及T细胞对付已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研究者猜测,艾博拉的糖性蛋白质把neutrophil包住,使它无法作用,病毒就能如入无人之境,攻击血管壁细胞,使血管壁弱化甚至破洞。病人因大量出血,血压太低,循环系统无法把血液送到重要器官去,病人因休克而死。

英国专家解释了出现“活死人 ”现象的部分原因。这些专家在研究一种自然疾病——埃博拉病毒热时,发现了“活死人”现象的奥秘。他们称,“活死人”现象就是一种由这一病毒引起的疾病。

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险的非洲出血病毒之一。人们有理由恐惧埃博拉。在躲开可能的攻击后,除了骨头和骨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对人体任何其他组织后器官都一视同仁地加以侵蚀,像一场的游戏。首当其冲的是血细胞。当病毒将自身复制到血细胞中,血细胞便开始死亡并凝结在一起。凝块阻塞血管,切断全身的血液供应;感染的器官开始出现死片。病毒蛋白质以特有的凶残攻击胶原,这是固定器官的连接组织中的主要蛋白质。当胶原变成浆状物,器官表面开始出现孔洞,包括皮肤,血从孔洞倾泻而出。皮肤下面出现血斑,液化的死皮在表面形成水疱。在这个阶段所有的孔窍都会渗血,同时皮肤和肌肉的表面隔膜开始炸裂。在身体内部,心脏开始渗血,并将渗入它周围的空腔。肝脏肿大,开裂,然后开始化脓腐烂;肾脏失灵,塞满了死细胞和血块。死的、凝结的血细胞比比皆是,包括大脑,妨碍了供氧,最终导致痴呆和大规模的癫痫发作。崩溃的血管和肠子不再固定在一起,而是像流水一样涌入体腔。虽然在体液中漂浮,但组织自身是脱水的,无法执行其功能,于是病人开始死亡。这稀奇古怪的过程一直持续到病毒成指数地繁殖,毁坏内脏使之完全失去作用直至宿主死亡为止。像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这样液体,每一滴都充满了上百万的病毒。在其成员密集的社区,这些有毒液体的扩散为病毒从一个宿主跳向另一个宿主搭起了桥梁。

埃博拉病毒与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的“杀人”速度却比艾滋病毒快得多。一开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一般的感冒患者没什么两样。病人只感到发热、头痛、喉咙痛、胸闷。但是仅仅几小时后,病人就会开始全身出汗,胸痛皮疹、出血、腹泻、呕吐、肌肉和关节酸痛等,半数病人于发病后第5天出皮疹,大多数则在第5至7天七窍流血不止。出血者占71%。最严重的是皮肤粘膜、鼻、齿龈、内脏均出血,粪便呈黑色,出血往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再过一天,病人将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就连睁开眼都会感到疼痛,脑袋像是要爆炸。即使在这个时候,医生仍无法确定患者得了什么病。直到几天后,病人开始体内外大出血,连眼睛和耳朵也流血不止,医生才敢确定病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不过,到这个时候一切都太迟了。一位传染病专家曾这样描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病死的恐怖景象:“ 病人体内外大出血,由于体内器官坏死、分解,他还不断地把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我觉得就像看着一个大活人慢慢地在我面前不断溶化,直到崩溃而死。”正在乌干达执行埃博拉病控制使命的美国传染病专家海曼作出这样的描述:“埃博拉患者住的病房里到处都是鲜血,被褥上、地板上、墙壁上;他们吐血、便血……埃博拉是人类迄今未能征服的致命杀手,是世界医学界面对的一道难以解读的“哥德巴赫猜想”。

埃博拉病毒的解析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通常看起来像一根精心制作的构杖。病毒由一串RNA成辫状编结的七个蛋白质组成。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为什么这些蛋白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它们的一部分功能似乎是一直宿主的免疫系统,但它到底如何发挥作用至今没有弄清楚。埃博拉热病爆发的相对短暂和相对自足的另一个原因是病毒绝对致命的力量。它很容易快速毁灭它的宿主——大约在五天以内,所以它很少有机会跳到另一个新宿主身上。除了极罕见的情况,它的传播是依靠直接的体液交换来进行的,最终缺乏机会找到传播的桥梁。同时,埃博拉病毒是低能的,因为它过于稳定,极少变异。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以及HIV,以某种方式进化,可以帮助它们克服障碍存活下来。它们变异非常快,这便增加它们适应新宿主的机会。埃博拉没有走这条路。1996年CDC发表的一份对埃博拉基因的分析,揭示在扎伊尔1976年和1995年两次的热病爆发的病毒事实上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基因改变只有1.6%。这给治疗和预防它的传播带来了希望。

研究证实,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实验室检查常见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严重减少和转氨酶升高(AST>ALT),有时血淀粉酶也增高。诊断可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出现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用ELISA检测血液、血清或组织匀浆中的抗原;用IFA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过细胞培养或豚鼠接种分离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有时可在肝切片中观察到病毒。用IFA检测抗体常导致误判,特别是在进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时。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险性,应该只在有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和社区感染的地方开展( 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属丝状病毒科。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生物学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1976年在苏丹流行时,病死率为53.2%;在扎伊尔,高达88.8%。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性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压蒸气消毒。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实验人员将恒河猴头部露出笼外,让其吸入直径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气雾,猴子4~5天后发病。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6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阳性,其中5人没有受过外伤,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

虽然埃博拉病毒目前仅在个别国家、地区间歇性流行,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传染病的历史上,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开始时往往是个别散发,以后演变成局部地区流行,进而变成广泛流行。副霍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1905年在埃及发生第一例,1937至196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局部流行,而1960年后迅速波及五大洲。埃博拉病毒会不会像副霍乱那样在不久的将来波及五大洲?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

“埃博拉”是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1994年12月在加蓬又发现此病。1995年1月起在扎伊尔及1996年2月起在加蓬暴发流行:在扎伊尔基奎特(Kikwit)市发病316例,死245例,病死率78%;在加蓬奥果韦伊温多(Ogooue Ivindo)发病46例,死31例,病死率67.4%。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目前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这一病毒,其中793人丧生。目前,医学界尚未找到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其来源,也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 1994年,美国作家普里斯顿以此为背景写了小说《热区》,这本小说畅销一时,并引起全球对这种神秘病毒的普遍关注。1995年,好莱坞推出了由达斯廷-霍夫曼主演的影片《蔓延》,在银幕上再现了埃博拉病毒夺取人命的恐怖景象,令全球观众对埃博拉病毒闻名色变。

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 ,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用一位医生的话来说,感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在你面前“融化”掉。惟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

1989年11月首次在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维吉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身上被发现。此一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

1990年2月,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雷斯顿、菲律宾以及德州爆发。1992年及1996年,更多病例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和德州被发现。所有感染的猴只出现与猿猴出血热类似的症状。在这两起爆发中,没有任何人类受到感染。

特迪瓦埃博拉病毒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这个品种首先在科特迪瓦的Tai森林中被发现。在1994年11月1日,二只黑猩猩尸体在森林里被发现。检验人员发现在心脏中的血液是棕色的且心脏已液化,内脏外观并没有明显痕迹,肺中充满血液。从黑猩猩身上采取到的组织显示,此病毒与苏丹埃博拉及1976年爆发的扎伊尔埃博拉十分相似。 1994年后,更多死亡的黑猩猩被发现,科学家用许多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感染的来源被认为是一只被黑猩猩捕食且带有病毒的猴。

执行尸体检验的其中一位科学家感染了病毒。她出现了类似登革热的症状并在一星期后被送到瑞士治疗。两个星期后,她出院后,就在感染病毒后的第六个星期完全康复。  

感染实例

2000年10月12日,乌干达卫生总局局长弗兰西斯.奥玛斯瓦博士披露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令医学界闻之色变的神秘病毒“埃博拉”(Ebolavirus)再度在位于乌干达北部的古卢地区现身,已有30人死于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一家口无一幸免!到10月13日,疫情还仅限于乌干达北部的古卢地区;14日,相邻的基特古姆和里拉地区也发现了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到引起国际卫生组织警惕时,这种令感染者七窍流血、心肝肺俱烂的可怕病毒,已经呈大规模传染之势。到10月17日为止,因感染“埃博拉”而痛苦死去的病人已达43人。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专家却没有这么乐观,因为此次“埃博拉”病毒肆虐的古卢北部地区地处偏僻,许多居住在小村里的人们在医生赶到之前就已经死了。这部分死亡人数很难估算,并且其数字远远大于已经证实的死亡数字。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乌干达北部的“埃博拉”病毒已夺去了191条命,其中包括护理病人的护士,他们是在照料“埃博拉”病患者时受传染而死的。

人们难忘2000年10月14日这一天:乌干达古卢地区“拉科尔医院”特护病房内,三名因为9月17日以来一直照顾“致命发烧”病人而受感染病毒的三名实习女护士,正在病床上做最后的垂死挣扎。随着她们一阵阵痛苦的呻吟,一团团污血顺着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肛门往外涌。主治医生用尽了一切的办法,也没能堵住涌出的污血。主治医生急得团团乱转,卫生部的疫情专家早在半个月前就应该到位了,但却迟迟没有音讯。院长卢克维亚多次打电话给卫生部,但官老爷们却推三阻四地说:“不就是流感发烧么?值得催我们那么紧吗?”碰上这班官老爷们,卢克维亚院长可真是心急如焚。他再次向卫生部报告说:“古卢地区9月17日流行的绝非普普通通的感冒发烧,而是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甚至听说过的致命神秘瘟疫。病人就像在你眼前融化了一样!”卫生部的疫情专家终于派出,姗姗来迟的专家小组正好看到了三名实习女护士最后死亡的恐怖情景,其中一名专家震惊得连手中的器械都掉在地上,发出“当”地一声巨响。这位曾经在刚果看过“埃博拉”病人的专家,一路上都在担心古卢区的怪病,现在看来这就是“埃博拉”。很快,猜测得到了证实:所谓的“致命发烧”病,正是令人恐怖的“埃博拉”!

Bkhsp.jpg

乌干达卫生部长克里普斯随后向乌干达和驻该国的世界媒体证实说,实验室检验的结果证明了这种可怕的病毒,流行在古卢地区的可怕病症正是“埃博拉”病毒稍稍变种导致的结果!然而,这一发现显然太晚了点,“埃博拉”实际上已经在古卢地区全面爆发。在古卢意大利援建的“任务”医院里,尽管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有10名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病人痛苦死去。“任务”医院的医疗能力也到了所能承受的极限,尽管专家们建议医院要给证实染上“埃博拉”病毒的病人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但这根本不可能做到,一方面是由于病人实在是太多了,其中8名垂死的病人只能被草草安置在病房外一间简易屋的地下,听任其死亡。然而,这间病房的窗户却没有玻璃,房间里的废弃物跟其它病房的废弃物也没有隔离开。在主病房内,18名正处于不同发病阶段的埃博拉病人,正在接受医护人员的照料。一位名叫彼图亚.基博克的护士满心恐惧地对记者说:“我们真的非常非常害怕,我们也非常绝望,我们的精神快崩溃了!在疫情最严重的拉科尔地区,‘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已呈失控的趋势。”“拉科尔医院”院长马休.卢克维亚带着一脸疲惫恐惧的表情向外国记者透露:“古卢地区的疫情远远比乌干达官方公布的情况严重。前来医院求救的病人告诉我们说,他们的亲朋好友中得病的人越来越多。80%前来医院求救的病人都说他们家里已经有人因‘埃博拉’而死!最惊人的是,每收治一位感染“埃博拉”的病人,他们都声称至少已有五到六个亲人已经死去!现在,就连我们医院也难逃恶运,我们的三名女护士就因为在接触病人时不慎感染“埃博拉”而暴病身亡,剩下的护士们吓得不是辞职不干,就是得穿全副保护服才敢进行抢救!说实在的,我们已经觉得无能为力了。”

12月8日,噩耗传来:乌干达古卢地区拉科尔医院院长鲁克韦亚因在工作中感染上埃博拉病不幸以身殉职。他被认为是制止埃博拉病蔓延的国家英雄。乌卫生部12月5日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说,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给因公殉职的医护人员发了唁电,并表示乌政府将尽最大努力遏止埃博拉病的蔓延。到12月8日为止,已有1位医生、12位护士和2位医院其他工作人员染病致死。

恐怖、疲倦和绝望笼罩着整个地区,占据了这里每一个人的内心!因对此次“埃博拉”病毒爆发反应迟缓的乌干达卫生部官员备受全国上下的指责。不过,此时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为自己辩护了,而是强烈呼吁乌干达全国民众千万不要恐慌,要相信乌干达卫生部会有办法控制“埃博拉”在全国的蔓延。卫生总局局长弗兰西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已经成立一支“埃博拉”病情控制特遣队,想尽一切办法控制疫情的发展与蔓延。卫生部还向古卢地区派出了多批医疗小组,他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教育当地人如何识别“埃博拉”病症,以及发现后应该如何处理。与此同时,乌干达政府还向古卢地区派出一个专门的防疫侦察小组,专门负责设立隔离区以及宣传活动。

2000年10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的两名“埃博拉”病毒专家已经飞抵乌干达,而救护人员也于当天乘另一架飞机到达;总部设在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也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请求,立即派出一个由四名专家组成的调查小组赴古卢地区进行调查。就跟好莱坞恐怖影片《瘟疫爆发》一样,所有的专家和救护人员全都穿着如同宇航员太空服一样的防护服装,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因为“埃博拉”病毒实在是太可怕了。“埃博拉”病毒专家的首要任务是设法弄清乌干达卢古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埃博拉”,到底是如何传染到该地区的,因为乌干达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怪病。与此同时,谣言四起,有消息说,4000多名乌干达士兵于今年8月从民主刚果的战争中撤下来,途经古卢地区,他们可能把病毒带到其他地方。但乌干达军方领导人否认有士兵和其家人死于埃博拉。10月17日,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扩大,乌干达政府下令将古卢北部三个“埃博拉”病毒肆虐最严重的地区宣布为完全隔离区,将动用军队严禁任何居住生活在该地区的人擅自离开。身着简易防护服的乌干达武装军人立即全面封锁了三个地区,拉起了一道道的铁丝网,暂时封死了所有进出该地区的大路小道。执行这一特殊任务的乌干达特遣队司令沃尔特.澳克罗中校发布禁令时解释说:“古卢疫区内所有的学校都已经关闭,除非有特别医疗通行证,否则当地居民不得擅自离开古卢疫区。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将动用武力。不过,我们并不希望动武,而且相信我们会控制住‘埃博拉’的!”

古卢地区的疫情引起了东非各国的极度恐慌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东部非洲正在经历真真切切的一级恐怖。特别是与乌干达接壤的国家,纷纷强化边境检疫措施。邻国肯尼亚、苏丹和刚果政府都加紧采取措施,全力防备埃博拉病毒进入本国。在埃博拉病毒曾肆虐一时的苏丹和刚果,民间更是一片人心惶惶。卢旺达和坦桑尼亚政府也采取了相似措施。肯尼亚卫生部紧急调派一个最精干的医疗小组赶到乌干达与肯尼亚最大的边防入境口布西亚,对乌干达入境人员进行强制性检查。一旦发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疑人员,就立即强行隔离。不过,肯尼亚卫生部一名高级官员仍十分恐慌地承认说:“因为我们没有必要的设备,所以我们无法测出这种病毒。”布西亚地区代理卫生官沃尔特在接受肯尼亚《国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每天从乌干达进入肯尼亚的入境人员多达数百人,加上麻疹和艾滋病的早期症状跟‘埃博拉’症状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更艰巨了!”发生于乌干达的埃博拉病毒正在影响着乌干达的国家形象。当地时间11月24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中心一家酒店里正在准备举行一个国际研讨会,就在开幕式准备举行之际,当得知其中的代表有来自乌干达的之后,当时正在参加这一研讨会的肯尼亚公共卫生部长立即赶到了与会代表下榻的酒店,亲自当场下令那些来自乌干达的与会者立即离开。这一事件立即在肯尼亚全国传开,肯媒体和舆论界纷纷谴责会议主办者不顾他人的安危将病毒带给了肯尼亚人,并要求警方出面调查。肯尼亚卫生部门说,这130名乌干达人之中有超过60人来自古卢地区。据悉,这个研讨会原定在坦桑尼亚首都举行,但坦桑尼亚政府以公众健康为理由,取消了这次活动。肯尼亚公共卫生部长解释说,肯尼亚医生检验过与会的乌干达人,没有发现任何埃博拉病的迹象,但肯尼亚当局需要防患未然。目前,肯尼亚当局正密切注视酒店内为这些乌干达人服务的职员,以防他们染病。针对肯尼亚政府的上述做法,乌干达外交部提出了抗议,并引用一些被驱逐者的话称“被驱逐者如犯人一般被押送回国,侵害他们的尊严,伤害了两国的关系”。

为防止埃博拉病毒病传入我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关加强对该病的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工作。 对来自上述疫区的旅客,如发现有发烧、头痛、肌痛结膜充血等症状的,要立即实施隔离留验。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病人接触过的其他物品应实施严格的消毒等卫生处理。发现有关疫情时,要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同时,及时上报。

此期间,国际社会提供了紧急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乌政府控制埃博拉病毒的蔓延。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红十字会以及英、美等国向乌干达提供了4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并及时给予医疗技术方面的支持。由于“埃博拉”病毒的蔓延,乌干达政府官员宣布封锁处于病毒爆发中心的3个地区,而且将采用武力阻止任何人离开这些地区。

“祭司就要察看那瘟疫,把染了瘟疫的物件关锁七天。”——《出埃及记》好莱坞大片《极度恐慌》就是描写非洲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的故事。埃博拉病毒杀人威力强大,曾是传媒热烈报道的头条新闻。该片利用逼真背景编构故事,描述美国病毒专家奉命调查非洲的神秘致命病菌,并成功制止了病毒在加州的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WHO)星期一证实,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在苏丹南部爆发,目前已经造成4人死亡,卫生专家已经赶赴当地,试图控制疫情的蔓延。此前,世卫上周六曾宣布,科学家怀疑,在苏丹南部的延比奥县(Yambio),埃博拉病毒的一种新变种引发了致命的出血热疫病

怀疑是新变种

世卫组织技术官员阿萨里娅.克里斯蒂在其位于内罗毕的办公室内接受了法国媒体记者的电话采访,她向记者表示:延比奥的埃博拉“疑似病例”数量为19例,其中已有4例感染者丧生,世卫组织正在追踪与这些疑似病人有过接触的118人,以便对其进行身体检查

世卫官员表示,这些病例的血样已经被送到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检验表明,这次爆发的疫情与目前已知的类埃博拉病毒没有遗传关系。

致死率降低

世卫发言人阿麦德对媒体透露,从目前的调查结论可知,新发现的病毒和已知埃博拉病毒变种不同,所以,可能是埃博拉病毒新的变种。他还说,迄今为止,相对以前埃博拉病毒爆发造成的死亡率,这次新发现的埃博拉病毒致死率较低。这可能表明,较其他埃博拉病毒,新发现的变种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埃博拉病毒。

阿麦德还说,新的变种已经导致25%至30%的病毒感染者丧生,而其他埃博拉病毒变种的致死率在50%至90%之间。在过去的4天里,当地没有新发病例报告。一人正处于病理观察阶段。这种病毒的潜伏期约21天。最近一则病例发现于5月15日。

卫生条件恶劣

自1983年以来,苏丹南部毁于内战,成千上万的苏丹人由于战争四处迁徙,公共卫生设施奇缺,这也许是不明病毒频繁爆发的诱因之一。

乌干达的卫生官员对外界宣布,他们在靠近苏丹的埃博拉疫区建立了病毒传播预警机制,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正对此严阵以待。(水蓝)

新闻主角 埃博拉病毒

人间凶器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是人类所知道的最恶毒的“杀手”之一。当一个人感染了这种世上最危险的病原体,几乎无药可医。埃博拉病毒有多种变种,其造成的死亡率也在50%到90%间不等,它是我们这颗行星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

然而,埃博拉病毒也是感染人类几率最小的滤过性病毒。尽管近年来人们对于这种病毒投入了大量的关注,关于它的报道也长篇累牍,但是在历史长河中曾折磨人类的所有病原体中,它不过是个小角色。

自从28年前埃博拉病毒被首次发现以来,它差不多仅有10次左右具规模的爆发,而且每次也不过造成几百人丧生。相比之下,这个数目不及美国每年工伤事故中丧生人数的1/5。

恰恰如此,埃博拉病毒的恐怖之处不在于它曾毁灭了什么,而是将来它可能去毁灭什么。

病毒诞生以河之名

1976年夏天,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布姆巴的一位医生尼果.姆硕拉游历到了埃博拉河边的小镇扬布库(Yambuku)。在当地的一家医院里,姆硕拉首次记载下一种新型疾病的临床反应,它传染迅速,致人死命。姆硕拉在旅行日志中描述道,“这种疾病的病征是——身体高烧39℃左右、身体许多部位大量出血、胸腹部疼痛、严重下痢并使病人脱水、皮肤干薄如纸、眼眶下陷……一切治疗方法都难以奏效,三天左右内迅速死去……”这种疾病由于附近的一条河流,而被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它在几个月后被成功地抑制住,但是318名感染者中的90%不幸死去。

2000年,临近苏丹南部边境的乌干达北部古卢地区,又一次埃博拉病毒爆发,这次埃博拉共夺走了173人的生命。

与埃博拉病毒相连的一个危险因素,是医护病患时的风险。这种病毒在医院中广泛传播,许多医护人员被感染。在几次大的爆发中,护工都冒了极大的危险。同样道理,做此项研究的科学家和实验室人员都在冒险,就在苏丹首次疫情爆发几个月后,英国一名科学家就不慎在实验室中感染了该病毒。

致命凶器鲜露锋芒

丹尼斯.波顿是一位免疫学教授,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已近10年。波顿说,“这个病毒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爆发的迅速,它杀人只需要2周以内的时间就足够了。

埃博拉爆发的规模并不大,频率也较小,这可能与它致人于死地的速度之快有关,而且传染的扩散也仅局限于身体的直接接触,例如汗液传播、唾液传播。因而,如果患者得以及时隔离,疫情就可以被容易地控制住。

神经药理学教授迈克尔.布什米尔说,“人类并不像是埃博拉的靶子,只是出于‘偶然’和‘意外’才成为埃博拉的寄主。”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寻找病毒的源头,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人们一无所获。

埃博拉病毒至今而言还是一个谜。人类还搞不清楚它的复制过程,只知道一旦病毒侵入了人类细胞就自行复制,病毒还需要细胞表皮上的受体识别才能进入细胞内,然而,我们并不清楚这个“受体”到底是什么。

未来杀手不容小觑

28年前发生在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是对流行病学的讽刺。

当埃博拉的新威胁日渐显现的时候,另一个致命病毒已经走上末路。在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全力监控其在全球范围根除天花计划的开展情况,这努力得到了回报——世界最后一例天花病例发生在1977年的索马里,此后便绝迹。

今天,埃博拉病毒的影响已经扩大,尽管不是在致死人数上。埃博拉致死了几百人,而天花则致死了几百万。埃博拉病毒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无从得知。

对于波顿而言,他感兴趣的是,他所隔离的抗体如何才能应用于临床。“你不能在埃博拉身上得意洋洋,你必须提防它咬你一口。”波顿最后说。(荆何)

感染事故 毒针扎破手无药可医

俄女科学家染埃博拉病毒身亡

本报综合报道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位于西伯利亚的一座武器实验室工作的一位俄罗斯女科学家因为意外被一根沾染埃博拉致命病毒的针扎破手而身亡。目前,埃博拉病毒仍无药可医。

专家和官员表示,上述意外事件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于这家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性的担心。这家实验室在前苏联时期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将致命病毒转化为生物武器。

尽管上述意外在5月5日就发生了,但这家实验室却直到上个星期才将此事汇报给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表示,实验室方面已经对上述女科学家进行了隔离,以防止病毒的可能传播,而且也没有规定涉及埃博拉病毒的事件都必须汇报,但实验室方面的拖延意味着世界卫生组织没能提供及时的治疗建议,也许这些建议可以挽救女科学家的性命。

几个月之前,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福特的一家陆军生物防御实验室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一名国科学家也不小心沾到了埃博拉病毒,但她并没有被感染上,实验室方面在48小时之内就公布了这一事件。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刚果共和国爆发埃博拉疫情,据称有143名病例其中128人死亡。

200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DRC)爆发埃博拉疫情,264名受感染者病例中有187人死亡。年底时,疫情波及乌干达,149名受感染病例中有37人死亡。

2008年11月:在5位菲律宾共和国人身上检测到雷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V),他们是养猪厂和屠宰场的工人,并没有任何受感染症状。这是首次在猪身上发现雷斯顿埃博拉病毒。

2014年8月26日:刚果民主共和国卫生部向国际卫生组织报告本国爆发埃博拉疫情。自1976年以来,这是在他们国家第七次爆发此疫情。世界卫生组织9月2日就此发表声明:刚果(金)暴发的埃博拉疫情为独立事件。检测显示,当地的埃博拉患者感染了一种名为“Zaire”的埃博拉病毒毒株,该毒株为当地毒株,不是来源于正在西非蔓延的病毒毒株[1]

2014年疫情爆发:西非埃博拉病毒爆发。具体如下:

2014年3月25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就几内亚疫情及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报道病例首次发表公告。“2014年3月24日报道,几内亚有86名疑似病例,其中59人死亡(死亡率达68.5%)。法国里昂巴斯德研究院(Pasteur Institute)的初步统计结果证实埃博拉病毒应为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

2014年4月16日: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公布一份报告,推测目前爆发疫情的第一个传染源是一名2岁的几内亚儿童。

2014年7月:利比里亚财政部高层领导帕特里克·索耶(Patrick Sawyer)于尼日利亚当地医院去世,他是首位死于官员们所谓“历史上最致命的埃博拉疫情”的美国人。美国援助利比里亚救援人员南希·莱特博尔(Nancy Writebol)的埃博拉病毒检测呈阳性。撒玛利亚救援会的利比里亚埃博拉病例综合管理中心的医疗顾问肯特布兰特利(Kent Brantly)感染病毒。在塞拉利昂的凯内马政府医院监管埃博拉疫情治疗的舍克·汗医生(Sheik Humarr Khan)因疾病并发症而死亡[2]

2014年7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官保罗·加伍德说,截至目前,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共计报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累计病例数达1093例,其中660例死亡。世卫组织6月底表示,当前的西非埃博拉疫情影响范围已经超过以往[3]。 2014年7月27日,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数据可以看到年埃博拉病毒暴发流行的情况:短短半年时间,报告人数高达1323例,死亡729例。

2014年8月8日,世卫组织(WHO)首次确认这次发生在西非地区的流行病是埃博拉疾病的爆发。至今,埃博拉患者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此数字收集并不充分),其中有311名埃博拉医护人员。世卫组织(WHO)认定西非地区发生的这次埃博拉疫情是一次世界性的公共卫生的“突发事件”。

2014年8月20日凌晨,中国防暴队驻地格林维尔市确认出现埃博拉确诊死亡病例。

2014年8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已确认或疑似埃博拉病例数量:几内亚:648个病例,430人死亡;利比里亚:1378个病例,694人死亡;尼日利亚:17个病例,6人死亡;塞拉利昂:1026个病例,422人死亡[4]

2014年8月28日,世卫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共出现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3069例,其中死亡1552例。世卫组织发表的公报认为,疫情在加速蔓延,超过40%的病例出现在最近21天之内 [5]

2014年8月29日,塞内加尔卫生部证实,该国发现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6]。

2014年9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透露,疫情已经确诊或疑似病例约3500例,超1900人丧生。卫生专家纷纷警告,埃博拉疫情有可能超出五国的范围,向非洲更多国家乃至其他区域扩散[7]。

2014年9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疫情通报称,截至9月6日,在疫情严重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三国已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4269例,死亡2288人[8]。   2014年9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截至9月14日,确认、疑似与可能感染病例达到5357例,造成2630人死亡。其中有318名医护相关人员感染,并有151人丧生[9]。

2014年9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截止9月21日,在西非五国共有6263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2917名患者死亡[10]。

2014年9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截止9月23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6574例,其中至少3091人死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的一场国际卫生高峰会议上说,埃博拉疫区国家的“卫生系统濒临瓦解”[11]。

截至2014年9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疫情数据,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57例,死亡3330人,上述国家过去三周共新增病例2800例[12]。

2014年10月6日,西班牙确诊一起埃博拉感染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10月8日的最新疫情通报显示,埃博拉疫情的致死人数已经逼近4000人,而感染者超过了8000人。

2014年10月9日,美国首位埃博拉患者身亡。

2014年10月27日,利比里亚政府证实,知名医生塞缪尔·布里斯班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截至今日,累计共报道了12328例和4489例死亡。医护人员522例和295例死亡。 在过去的七个月,西非的疾病暴发埃博拉病毒影响了六个国家即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马里[13]。

2014年11月2日,世卫组织表示,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美国、马里、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西班牙共有4818人死亡,13042人感染。埃博拉病毒感染和致死人数最多的是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这三个非洲国家,死亡4950人,感染13241人[14]。

2014年11月4日,据世卫组织数据,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医护人员,上升到549人。其中,几内亚有88名医护人员感染,利比里亚有318名 医护人员感染,塞拉利昂有128名医护人员感染,尼日利亚有11名医护人员感染,西班牙有1名医护人员感染,美国有3名医护人员感染。共有311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医护人员死亡[15]。

2014年11月7日,WHO组织统计受埃博拉病毒感染人数达到13241人,遇难人数达到4950人。而鉴于西非三国的新闻管制原因,实际受到病毒感染或死亡的人数可能会更多。

防治进展

2013年12月,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合成了外表和结构与埃博拉病毒十分相似、但毒性要弱得多的病毒。这种病毒可用于研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和毒性发作机制,帮助开发埃博拉疫苗,防止生物恐怖。

这种埃博拉类似病毒是东京大学河冈义裕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的。除了基因不同,这种病毒的外形、结构形式及所包含的蛋白质都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一样,并且也能感染人体细胞。河冈教授去年曾成功合成了真正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共包含7种蛋白质,其构造是在细管状外壳中包裹着基因和蛋白质复合体。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埃博拉类似病毒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外表十分相似。埃博拉类似病毒的毒性要低得多,研究、试验更为方便。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各界防治进展:

2014年1月,Tekmira 制药公司已经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始抗埃博拉病毒治疗的早期安全性试验。这种治疗药物叫做 TKM- 埃博拉,已经进入 FDA 的“快速通道”。在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猴子时,其有效率高达 100 %。Tekmira 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马克穆雷博士表示,TKM- 埃博拉的研究进展鼓励该公司将继续研究。不过,他强调该治疗方案仍在试验阶段,给人使用还未经批准[16]。

2014年7月31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把预警提高到3等级,并提醒美国居民不要到塞拉利昂、几内亚及利比里亚进行“不必要旅行”。

2014年8月9日,中国宣布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同时具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这让世界为之惊喜。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高官也不断提醒各国重视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丰富经验[17]。

世卫组织称,当前一些血液制品、免疫疗法、药物及疫苗等多种疫情干预手段正处于不同研发阶段,但均未获批准用于临床治疗。2014年8月11日,在世卫组织召开的医学伦理会议上,世卫组织已认可使用试验性药物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者[18]。

2014年8月22日,中国科技部社发司、卫生计生委科教司、总后卫生部科训局联合召开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产品研发课题专家论证会 [19]。同日,由深圳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联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近日通过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评审,并获得正式生产批文,并已于获批后投产[20]。

2014年8月28日,英国牛津大学称其詹纳研究所将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英国葛兰素史克(GSK)公司联合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展开临床试验,并可能在今年年底确定疫苗的安全性。

2014年8月29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登载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动物实验中,试验性药物ZMapp将感染埃博拉病毒的18只恒河猴全部治愈。研究显示,使用单克隆抗体治疗此类病毒效果最好,目前的药物研发多集中于尝试不同抗体组合以达到更佳效果,美国马普生物制药公司研发的ZMapp就是将3种单克隆抗体组合在一起抗击病毒。新药ZMapp在感染病毒5天后仍能起效。虽然此次实验使用的毒株与引发疫情的毒株并非同一种,但研究人员将这两种毒株进行直接对比后认为,ZMapp对西非埃博拉毒株的复制应同样具有抑制作用[21]。

2014年8月底,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曾宣布,其下属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针对埃博拉病毒研制的药物“jk-05”已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门专家评审,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jk-05”作为一种小分子化学药物,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埃博拉病毒的RNA聚合酶,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四环生物已向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支付1000万元人民币作为技术转让和药物开发费,并将与军科院合作开发抗埃博拉病毒药物jk-05。目前,该药已经在国内通过了细胞和动物实验[22]。

2014年9月8日,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发一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测试疫苗,并且计划九月开始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测试。一旦伦理申请获得通过就会开始进行试验。如果这种疫苗效果良好,这项研究将延伸到西非的冈比亚和马里[23]。


2014年9月9日外媒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用埃博拉疫苗进行猴子实验,结果显示,4只猴子注射疫苗5周后接触病毒全都无恙,但10个月后疫苗保护力减弱,有两只猴感染。随后,研究人员再为猴子注射不同配方的第二剂疫苗,这次四只猴子都无恙。该研究结果7日发表于《自然医学》期刊,这是埃博拉疫苗首次出现“长效免疫”[24]。

2014年9月10日,塞内加尔国声称,于8月29日发现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出血热患者在经过12天的隔离治疗后已经痊愈出院[25]。

法国卫生部2014年10月4日发表公报说,法国政府于9月19日从利比里亚接回的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女护士经过两周特别治疗后,已经痊愈出院[26]。

2014年10月17日,塞内加尔宣布该国疫情结束[27]。

2014年10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在经过42天的观察后,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正式摆脱埃博拉疫情[28]。

2014年10月21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医疗中心宣布,从西非接回的一名埃博拉患者经过两周多的治疗后已康复并将于22日出院。至此,美国从西非接回的5名埃博拉患者已全部战胜病毒[29]。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2014年10月20日发表新闻公报说,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在法国南部马库勒的一个研究中心团队于今年2014年8月开始研发一种可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的小型仪器,目前该仪器已经过让·梅里厄P4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技术检验,证明对目前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病毒有效[30]。

同一天日,据德国汉堡大学医院称,汉堡大学医院在5周内成功将8月底收治的一名博拉出血热患者治愈,且没有使用ZMapp等试验性药物,并将治疗经验已分享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31]。

2014年10月23日,世卫组织在召集监管机构、疫苗生产商和供资机构等开会讨论埃博拉疫苗生产供应问题的会议上确认,预计2014年12月将得到进展最快的疫苗的一期临床试验结果,同时受影响国家将开始疗效试验。

2014年10月24日美国卫生官员说,在美国本土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两名护士在治疗不到两周后已全部康复,其中一人当天出院。

2014年10月28日,葛兰素史克公司与NIH合作开发的cAd3-ZEBOV疫苗在瑞士获准开展临床试验,120名健康受试者将测试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反应能力。与此同时,这种疫苗的临床试验也正在马里、英国及美国开展,临床试验结果将为涉及数千人的下一阶段试验提供优化方案与安全性基础。世界卫生组织方面表态,如果被证实安全有效,两种疫苗的生产供应将在2015年第一季度供高风险国家大范围配发[32]。

2014年11月7日,来自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最新消息称,基于塞拉利昂埃博拉肆虐,物价飞涨,经济重创,埃博拉疫苗最早2015年1月在西非疫区大规模试验[33]。

应对措施

美国参议院19日通过“生物盾牌计划”法案,批准拨款56亿美元用于美国预防生物或者化学武器袭击。法案涉及的生化袭击包括天花、炭疽病肉毒杆菌毒素、瘟疫和埃博拉病毒等。

这项名为“生物盾牌计划”的法案规定,在未来十年内,美国将鼓励制药企业研究与开发针对生物恐怖活动的应对措施,加快对解毒药品的批准过程,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政府向公众提供未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某些治疗方法。

在参议院投票结果揭晓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和疫苗生产商的股票上涨。白宫19日也发表声明说:“‘生物盾牌计划’对增强美国应对生物、化学、核和放射性恐怖威胁的能力至关重要。”  

针对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各界都采取紧急措施对抗埃博拉病毒。按时间排列如下:

2014年7月20日,一名美国男子乘飞机从利比里亚飞至尼日利亚,5天后在尼日利亚死亡。美国政府迅立即要求全美医生注意过去3周从西非来的旅行者,一旦发现发热等症状,立即隔离病人,在西非之外第一个拉响了埃博拉警报[34]。

2014年7月26日,尼日利亚《民族报》网站刊文称,尼日利亚联邦政府已决定在包括机场、港口在内所有入境口岸发布“红色警报”,警惕疫情在尼境内蔓延[35]。

2014年7月27日,利比里亚总统宣布关闭大多数边界通道,以防止有埃博拉病毒携带者进出这一西非国家除几处主要过境处,所有边界都将关闭。在开放的过境处,将设立预防和检测中心。此外,利比里亚政府还禁止一切游行、示威和广告促销活动[36]。

2014年7月28日,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近日下发公告,要求各地口岸检验检疫局严防境外埃博拉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脊髓灰质炎疫情传入中国。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口岸查验力度,通过体温探测仪、快速检测手段对旅客进行检疫;加强对入境旅客的本底调查,通过其旅行史调查染疫风险;对来自非洲等疫区的航班进行重点查验,确保不漏一人;对来自脊髓灰质炎流行区国家,无法提供官方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证书且不同意采取相关措施的人员,将按《国际卫生条例(2005)》有关规定予以处理[37]。

2014年7月29日,美国给航空公司发布预防埃博拉指导意见,要求阻止埃博拉患者或与其有过接触的人登机,在机上发现疑似患者立即将他们隔离,让他们戴上口罩等。

2014年8月1日,美国又第一个要求国民不要去西非旅行。此后相继发布美国医院治疗埃博拉确诊或疑似病例建议;疑似患者样本采集、运输、测试和提交指导意见;埃博拉病毒接触者指导意见以及实验室埃博拉病毒处理指导意见……[38]

2014年8月7日,美国又将疫情响应级别调至最高级别。当晚,美国国务院又要求驻利比里亚使馆外交官家属撤离,成为首个要求外交官家属撤离的国家[39]。

截至2014年8月11日,中国已累计向疫区3国派出252人开展工作,目前仍有134人坚守疫区国。我国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将派出累计千余名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在西非从事援助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工作。

2014年8月19日,为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和扩散,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与疑似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卫生计生和质检部门密切配合,做到无缝衔接[40]。

同一天,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Ellen Johnson Sirleaf)宣布自8月2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宵禁,并下令完全隔离两个受影响的社区,不准进出该区域[41]。

2014年8月21日,塞内加尔内政部宣布再次关闭与几内亚的边境,以防止埃博拉病毒传入。(2014年3月,塞内加尔曾因邻国几内亚暴发埃博拉疫情宣布关闭两国边境,后于5月决定开放边境。)

2014年8月25日,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商务参赞肖明湘说,中资企业各单位对疫情高度重视,已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驻地、人员消毒防护,设置隔离场所,储备必要的水、食品、燃油等物资,并采取严控人员外出,避免与高风险人群密切接触,上岗前检测体温、戴口罩和手套等措施[42]。

中国援助利比里亚工作组专家已在使馆举办培训班,使馆工作人员、中国医疗队、中资机构、个体从业者等参加培训,学习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知识。

2014年8月26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为进一步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民航局、中医药局等部门组成5个联合督导组,已分赴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5个省市,对重点场所、单位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进行了联合督导检查,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和建议[43]。

2014年8月29日,广西于与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四川、云南、深圳等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南宁共同签署《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检验检疫合作备忘录》,并进行了口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实战演练,以确保世锦赛期间的公共卫生安全。本次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共同建立信息沟通平台;二是共同实现货物直通放行;三是共同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四是共同落实礼遇通关环境[44]。

2014年9月2日,在一些证据显示美国马普生物制药公司研发的试验性药物ZMapp可能有效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表示将提供4230万美元加速药物临床应用。

同一天,法国已派出多个专家团队,还建设了能就近确定埃博拉传染源的流动实验室。中国提供了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派遣的公共卫生专家组也抵达了西非,与当地医务人员一道抗击埃博拉疫情[45]。

2014年9月5日,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宣布,已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埃博拉出血热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 为防控埃博拉疫情,目前全国口岸均已按照质检总局有关通知要求采取登交通工具检疫、人员重点查验、交通工具和货物检疫处理等口岸检疫措施。 在国境口岸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其中包括:对发现的染疫人,可以采取强制隔离措施,对染疫嫌疑人进行留验,对染疫人死亡的尸体进行强制火化;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交通工具、货物、邮件、快件实施严格的检疫和卫生处理,禁止疫情发生地特殊物品和相关动物及其产品入境;当疫情进一步发展,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时,可以依照国境卫生检疫法第六条及其实施细则第九条的规定,指定第一入境口岸,停止国际通航,或封锁有关国境口岸;如国内出现疫情并扩散时,应当加强出境检疫措施,包括强制隔离措施[46]。

2014年9月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表示,中国将帮助塞拉利昂建立埃博拉病毒检测实验室和埃博拉病例隔离防治中心[47]。

塞拉利昂政府公告:塞拉利昂将于9月18日至21日,实行全国性的“全面封锁”,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出门,700个巡逻小组将挨家挨户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埃博拉患者或疑似患者[48]。9月22日,据外媒报道,西非国家塞拉利昂政府官员表示,全国“闭户”三天之后,医护人员已查出数十起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新病例,但由于没有查遍全国的每一个人,因此可能延长封锁行动[49]。

2014年9月22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说,联合国当天设立了埃博拉响应多方信托基金,寻求募集近10亿美元以快速协调抗击埃博拉疫情。这一基金寻求从会员国、地区立法机构、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企业及个人获得捐助。捐助者也可直接捐助给参与响应埃博拉疫情的联合国各机构。迪雅里克还说,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先遣队22日已抵达加纳首都阿克拉。阿拉克将是特派团驻地。特派团另一支小队也已抵达利比里亚[50]。

2014年9月26日报道称,古巴方将再派出约300名医生和护士前往西非国家,帮助抗击埃博拉疫情。这将使古巴派往非洲抗击埃博拉的医务人员的人数增至460余人。古巴医疗救援机构的负责人说,派出的这些古巴人员将在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工作[51]。

同一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发布声明:基金将立即向几内亚拨款4100万美元、利比里亚拨款4900万美元、塞拉利昂拨款4000万美元,来协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52]。

2014年10月18日晚,中国第二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与乌克兰飞行队举行埃博拉防疫工作联席会议,分享了近期埃博拉防疫信息,就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抗击埃博拉疫情等工作达成共识[53]。

2014年10月20日,据澳洲网日前报道,虽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声称不会派出军队或医护人员来抗击埃博拉病毒(Ebola),但至少有12名澳人已经身处非洲疫情爆发地区的前线。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预防措施来防止病毒进入澳洲。首席医疗官巴格理(Chris Baggoley)指出,来自西非的旅客自8月初起就要接受检查[54]。

2014年10月22日,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消息,广西出台《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案》,卫生计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多部门联手防控,尽最大可能防范埃博拉输入广西[55]。

2014年10月24日,为防埃博拉病毒入境,朝鲜关闭边境,禁止外国游客进入,暂不清楚禁令何时解除。

2014年10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说,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特派团)的中国维和人员将在当地协助建设一个埃博拉隔离和控制中心[56]。

2014年10月30日,韩国国防部表示,决定参与国际社会抗击埃博拉病毒行动,将派出由军医和军官护士组成的医务组前往埃博拉疫区,协助控制疫情。

2014年11月,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特别提醒,为了做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输入,我国在防控方案中除了明确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诊断,还制定了留观病例的概念。具备21天内有疫区旅游史,且体温超过37.3℃的人员,就诊断为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需要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观察,这比其他国家的防控方案更加严格[57]

014年11月5日,中国政府在日内瓦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200万美元现汇援助,以支持该组织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应对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对埃博拉疫情高度重视,迄今已向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提供了4批紧急援助,总额达7.5亿元人民币,覆盖非洲13国和联合国、世卫组织、非洲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截至目前,中国支援疫区国家的专家和医护人员将超过700人次[58]。

2014年11月9日,中国疾控中心援塞拉利昂第二批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和医疗队21名先遣队员顺利抵达弗里敦。他们将利用5天左右的时间与第一批队员开展物资装备、技术流程、安全防护、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接交流,为第二批队员赴塞即投入实战作业做好先期准备[59]。

传播方法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虽然猴子间的空气传染在实验室中已被证实,但并不能证明人与人之间能够透过空气传播病毒。美茵嘉护士是空气传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员并不确定她是如何接触到病毒。

直至现在,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由于缺乏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卫生训练,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许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区正好具有这些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控制疾病的仅有措施是:禁止共享针头,在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隔离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照严格的规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所有医护人员和访问工作者都应当严格执行这些措施。  

治疗方案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