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正常值”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医学百科
(以“==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   === 正常参考值 === 12-16秒。  === 临床应用 ===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
 
==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
 
+
 
 
=== 正常参考值 ===
 
=== 正常参考值 ===
 
12-16秒。 
 
12-16秒。 
  
 
=== 临床应用 ===
 
=== 临床应用 ===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 PT异常意义 ===
 
=== PT异常意义 ===
第11行: 第11行:
 
'''1、延长:'''
 
'''1、延长:'''
  
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
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
 
'''2、缩短:'''
  
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
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
+
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
+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
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治疗肺梗塞2.0-4.0。
+
治疗肺梗塞: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3.0-4.0。 
+
人工瓣膜手术:3.0-4.0。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
第40行: 第40行:
  
 
=== 临床应用 ===
 
=== 临床应用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 临床意义 ===
 
=== 临床意义 ===
第46行: 第46行:
 
'''1、延长:'''  
 
'''1、延长:'''  
  
(1) 因子Ⅷ Ⅸ 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 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
(1) 因子Ⅷ Ⅸ 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 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
(2)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 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 纤容活力增强 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
(3) 纤容活力增强 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  
+
(4)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  
  
 
'''2、 缩短:'''  
 
'''2、 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
(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 凝血酶时间(TT) ==
 
== 凝血酶时间(TT) ==
第67行: 第67行:
 
'''1、凝血酶时间延长:'''
 
'''1、凝血酶时间延长:'''
  
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
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2、凝血酶时间缩短:'''
 
'''2、凝血酶时间缩短:'''
第79行: 第79行:
 
 
 
 
 
=== 临床应用 ===
 
=== 临床应用 ===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
+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肝硬化]]和[[溶栓]]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 临床意义 ===
 
=== 临床意义 ===
第86行: 第85行:
 
'''1、纤维蛋白原减少:'''
 
'''1、纤维蛋白原减少:'''
  
(<1.5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
(<1.5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2、 纤维蛋白原增加:'''
 
'''2、 纤维蛋白原增加:'''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1)感染: 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
(1)感染: [[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 
+
(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 
  
(3)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
(3)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3、纤维蛋白原异常:'''
 
'''3、纤维蛋白原异常:'''
  
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ref>[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_L8i95UdaorTgtrmxEsqI1qL-gg74a1KlQMG7OnklRAZMRu__fMLkunihl-7x50m69UKHl9KQWZWBccg-Hz9cTrLjTBm29Z3OURE6YkJ-S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ref>。
+
[[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ref>[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_L8i95UdaorTgtrmxEsqI1qL-gg74a1KlQMG7OnklRAZMRu__fMLkunihl-7x50m69UKHl9KQWZWBccg-Hz9cTrLjTBm29Z3OURE6YkJ-S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ref>。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Reflist}}
 
[[分类:西医]][[分类:检验医学]][[分类:凝血]]
 
[[分类:西医]][[分类:检验医学]][[分类:凝血]]

2015年1月6日 (二) 17:17的版本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

12-16秒。 

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

1、延长:

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

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治疗肺梗塞: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3.0-4.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

24-36秒。 

临床应用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临床意义

1、延长:  

(1) 因子Ⅷ Ⅸ 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 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 纤容活力增强 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  

2、 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参考值

12-16秒,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临床意义

1、凝血酶时间延长:

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2、凝血酶时间缩短:

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正常参考值

2-4g/L。  

临床应用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肝硬化溶栓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

(<1.5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2、 纤维蛋白原增加: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1)感染: 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 

(3)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3、纤维蛋白原异常:

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