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

来自医学百科

生物钟(body clock)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

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有一种叫“生物钟”的生理机制,也就是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比如一个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一次吻合。生物钟是受大脑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简称SCN)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大脑中SCN所在的那片区域也正处在口腔上腭上方,我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作用[1]

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起源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

20世纪初,德国柏林的医生威廉 ·弗里斯核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沃博达这两位科学家,各自通过长期观察、研究,率先提出了人体生物钟理论。他们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大量事实进行分析后,惊奇地发现:人的体力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23天为一周期的“体力盛衰周期”,人的感亲和精神状况则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28天为一周期的“情绪波动周期”。经过二十年后,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德·特尔切尔教授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了人的智力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33天为一个周期的“智力强弱周期”他们的发现揭示了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的秘密[2]

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

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位置

生物钟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生理节律。对于它的位置到底在哪里,传统的观点认为,生物钟应存在于大脑中,也就是说,生物钟现象与人体类的褪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由送过线索分泌的,因此生物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现在科学家已经证实了生物钟位于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通过是绝对光的明暗程度的反应来调节体内激素的释放。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天然的生理节律如同时钟一样,正点运行,保持人体与外界日夜同步,故也称为生物钟[2]

生物钟基因

据专家介绍,人类已经发现了12个与生物钟相关的基因,生物钟不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在治疗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971年英国科学家在其研究的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特殊果蝇,它的生物钟只有21小时。科学家花了14年时间,直到1985年才找到了引起这个果蝇生物钟异常的基因。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发现与生物钟相关的基因,这个基因被命名为period——“周期”。科学家一直试图克隆该基因在其他物种,尤其是哺乳动物的类似基因,但一直未能成功。

1997年《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科学家通过对上万只实验鼠的研究,发现了一只实验鼠的生物钟周期是27小时,并定位克隆了这个核酸发生变异的基因,命名为“时钟”基因

与此同时,孙中生博士等为了克隆乳腺癌基因,对17号染色体基因进行大规模的筛选。他们发现,其中有一个基因与果蝇的生物钟基因“周期”呈现一定的序列类似性,因此假设该基因是果蝇“周期”在哺乳动物中具有同等功能的类似基因。通过动物实验,他们发现“周期”基因有24小时表达节律,同时该基因的表达能随光周期的改变而变化。这一发现因揭示了生物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10大科技突破之一。

近年,国际上对时间生物学研究十分重视,提出了时间病理学、时间药理学和时间治疗学等概念,生物节律已成为研究临床、预防及基础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中科院计划在我国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时间生物学研究基地,推广时间生物学在我国医学临床的应用。

生物钟周期

人类的生物钟同时钟并不同步。日本科学家近日发表研究论文说,他们发现人类生物钟的周期是24小时18分。而其它动物和植物的这种生物钟与时钟差距更明显,一些动物的生物钟周期是23小时至26小时,而植物是从22到28小时。

实验证明,那些对竞争最有利的生物钟周期的确是接近24小时,但又不是特别接近。

生物钟现象

许多生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生物钟现象。例如,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

在植物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

不仅如此,微小的细菌也知道时间。据美国最新的《自然》杂志介绍,某些单细胞生物体内不仅存在生物钟,而且这些生物钟十分精确。

相关物质

褪黑素

研究证明下丘脑分泌的褪黑素,作为调节昼夜节律的新化合物。  

褪黑素主要由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的生产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波动。其在夜间生产的数量是白天的50至100倍。  

虾青素(ASTA)

虾青素,是从河螯虾外壳,牡蛎和鲑鱼中发现的一种红色类胡萝卜素,化学名称是3,3′-二羟基-4,4′-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与蛋白质结合而呈青、蓝色。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来自日本木曾义信发明研究证实:虾青素(ASTA)具有使生命体昼夜节律正常化的能力,主要能够有效地增加内源性的褪黑素,而且由于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够防止褪黑素被氧化,从而调节时差,并获得专利:EP1283038,  

另外该发明研究还确定:时差调节可以通过摄入虾青素ASTA来进行。而维生素E没有这样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归因于虾青素(ASTA) 的强大抗氧化作用,由于褪黑素极易被体内的氧化因子氧化。对于调节时差的虾青素应用推荐剂量是25-50mg/天,因人而异[1]

功能

生物钟有四点功能: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持状态和禁止功能。 

提示时间

是指你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来,比如你想明天早上6点起床,到时你会自动起来。现实生活中有大部分事物都是时间提示起作用的,比如几点上班、某时会见某人、爱人生日的献花、愚人节、赶某趟车等等。

提示事件

是指当你遇到某事时,生物钟可以自动提示另外一个事件的出现。比如有人拜托你将一件东西给甲,当你遇到甲时,生物钟这一功能就会自动起作用,使你马上想到这个托付的东西来。用得最多的是看到某事时,在你的大脑里所依次产生的那些“忆块”(回忆的一种),比如看到熊猫,你就会想到:它是中国的国宝、它喜欢吃竹子、它是中国作为友好象征出使国外的使者等等忆块。 

维持状态

是指人们在作某一事时,能够使人一直做下去的力量。比如上8个小时的班,就是生物钟这一功能的结果,又比如人的眼睛观看某一事时,能够聚精会神地看,也是它的结果,当注意力从视觉转向听觉时,也是生物钟作用的结果,那是提示事件功能在起作用,但是,你要听完一堂课,你就必须用生物钟的该功能才能听完,否则你就会瞌睡不已,甚至逃课。   

禁止功能

是指机体某个功能或行为可以被生物钟终止。比如说看到一个恐怖的事件(如地震),你无论在做什么,都有可能产生逃跑,这种逃跑就是对前面所做事物的终止。再比如说你在专心专一上网,结果你老爸打来了,你对上网的终止就是生物钟的功能在起作用。如果没有这种作用,一个人就会出现永不停顿的做事,比如睡觉,如果没有这种终止,这个人就会长期睡下去,成为植物人。植物人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此功能的失控有关。 

相对这四点功能,在人的大脑里有对应的四个中枢:时间中枢、空间中枢、功能中枢和终止中枢。

人体生物钟规律

人体一天中的各种生理波动如下: 

1点钟:处于深夜,大多数人已经睡了3-5小时,由入睡期——浅睡期——中等程度睡眠期——深睡期,此时进入有梦睡眠期。此时易醒/有梦,对痛特别敏感,有些疾病此时易加剧。 

2点钟:肝脏仍继续工作,利用这段人体安静的时间,加紧产生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并把一些有害物质清除体外。此时人体大部分器官工作节律均放慢或停止工作,处于休整状态。

3点钟: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松,此时血压低,脉搏呼吸次数少。 

4点钟:血压更低,部的供血量最少,肌肉处于最微弱的循环状态,呼吸仍然很弱,此时人容易死亡。此时全身器官节律仍放慢,但听力很敏锐易被微小的动静所惊醒。 

5点钟:肾脏分泌少,人体已经历了3-4个“睡眠周期”(无梦睡眠与有梦睡眠构成睡眠周期),此时觉醒起床,很快就能进入精神饱满状态。 

6点钟: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开始增加,此时机体已经苏醒,想睡也睡不安稳了,此时为第一次最佳记忆时期。 

7点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入高潮,体温上升,血液加速流动,免疫功能加强。 

8点钟:机体休息完毕而进入兴奋状态,肝脏已将身体内的毒素全部排尽。大脑记忆力强,为第二次最佳记忆时期。

9点钟:神经兴奋性提高,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疾病感染率降低,对痛觉最不敏感。此时心脏开足马力工作,精力旺盛。 

10点钟:积极性上升,热情将持续到午饭,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苦痛易消。此时为内向性格者创造力最旺盛时刻,任何工作都能胜任,此时虚度实在可惜。 

11点钟:心脏照样有节奏地继续工作,并与心理处于积极状态保持一致,人体不易感到疲劳,几乎感觉不到大的工作压力。 

12点钟:人体的全部精力都已调动起来。全身总动员,需进餐。此时对酒精仍敏感。午餐时一桌酒席后,下半天的工作会受到重大影响。 

13点钟:午饭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此时感到有些疲劳,宜适当休息,最好午睡半到1小时。

14点钟:精力消退,此时是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个低潮阶段,此时反应迟缓。 

15点钟: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人体重新走入正轨。工作能力逐渐恢复是外向型性格者分析和创造最旺盛的时刻,可持续数小时。 

16点钟:血液中糖分增加,但很快又会下降,医生把这一过程称为“饭后糖尿病”。 

17点钟:工作效果更高,嗅觉、味觉处于最敏感时期,听觉处于一天中的第二高潮。此时开始锻炼比早晨效果好。 

18点钟:体力活动的体力和耐力达一天中最高峰,想多运动的愿望上升。此时痛感重新下降,运动员此时应更加努力训练,可取得好的运动和训练成绩。 

19点钟:血压上升,心理稳定性降到最低点,精神最不稳定,容易激动,小事可引起口角。 

20点钟:当天的食物、水分都已充分贮备,体重最重。反应异常迅速、敏捷、司机处于最佳状态,不易出事故。 

21点钟:记忆力特别好,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间(第四次,也是最高效时)。 

22点钟:体温开始下降,睡意降临,免疫功能增强,血液内的白细胞增多。呼吸减慢,脉搏和心跳降低,激素分泌水平下降。体内大部分功能趋于低潮。 

23点钟: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0点钟:身体开始其最繁重的工作,要换已死亡的细胞,建立新的细胞,为下一天作好准备。

生理变化

晚上9-11时,免疫系统排毒,应静听音乐。 

晚上11-凌晨1时,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凌晨1-3点,的排毒,亦同。 

凌晨3-5点,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凌晨5-7时,大肠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

早晨7-9时,小肠吸收营养时段,应早餐[3]。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体温节律

一个人的睡眠与觉醒有一定的节律,在不同的状态下人的体温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体温的变化,也就可以了解自己的昼夜节律。测量的方法是每隔2个小时测一次体温,连续测一个月或一个半月,一定要在相同时刻测,然后求出各时间点体温的平均值,将这12个平均值点画在坐标纸上,纵坐标为体温,横坐标为时间。正常体温波动在摄氏36.9±0.5度,变化虽不大,但节律性却一目了然。睡眠安排在体温刚刚下降的阶段最为理想,而觉醒则多在体温回升的初始阶段。绝大多数人的体温是在下午稍高,入夜后就渐渐下降,在体温开始下降的时候上床就寝,不但入睡快,而且睡的时间也会相对地长一些。假如你的睡眠时间安排在体温最低点,会使睡眠时间缩短而且很容易早醒。

计算方法

生物钟(定位)的计算方法已有多种,这里仅向读者介绍两种简便的方法。 简单笔算法

1.先算总天数。即计算自出生之日至所算之日一共有多少天。

例1:如1984年5月12日出生,要了解2000年7月7日那天的生物钟?

①首先明确此人已满16周岁。

②再要明确此人经过了4个闰年。

③从5月12日至7月7日为56天。

总天数=(365×16)+4+56=5840+4+56=5900(天)

2.再求“余数”

智力钟:5900÷33=178……26(余数)(小数点后位数再×33得余,下同)

情绪钟:5900÷28=210……20(余数)

体力钟:5900÷23=256……12(余数)

“余数”就是生物钟位置,此人当天智力钟与情绪钟均在低潮期而体力钟又正处在临界期,其生理节律处在很差的日子。

生物钟养生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如果人长时间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律,就会改变体内激素分泌量,导致神经紊乱,体内生物钟必然受到影响,因此,要尽可能提倡顺应人体内部规律的生物钟养生法。 

最佳起床时间:早晨5-6点钟是人体生物钟的“高潮”,体温升高,此时起床会精神抖擞。 

最佳饮水时间:起床后饮水既可补充一夜消耗的水分,又可稀释血液,有洗涤肠、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餐前1小时喝一杯水,有助于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睡前饮水,可冲淡血液,使循环通畅。 

最佳工作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工作效率最高。一般而言,上午适于脑力劳动,下午适于体力劳动。 

最佳午休时间:人脑的活动能力在下午1时左右为低落,故此时午睡最佳。 

最佳锻炼时间:一般下午4时以后,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这时人体耐力上升,肌肉温度高,血液黏滞性最小,关节最灵活。 

最佳减肥时间:饭后1小时左右,缓速步行20分钟,有利于消耗热量,以利减肥。 

最佳刷牙时间:应在饭后3分钟内进行,因此时口腔内细菌分解食物残渣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和溶解人的牙釉质,此时刷牙效果最好。 

最佳吃水果时间:饭前1小时吃水果有益无害,饭后2小时吃水果其营养成分最易被吸收。 

最佳喝牛奶时间:牛奶中含有一种成分,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因此睡前喝一杯牛奶,既可补充营养,又有助于睡眠。

皮肤美容

科学家发现,人体拥有自己的生理时钟。同时,生理美容学家也证实,每个人的皮肤随生理时钟的变化有其须特别遵循的时刻表。专家建议,美容保养若能与皮肤自然作息时刻相配合,就可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晚上11点至凌晨5点,细胞分裂的速度要比平时快8倍左右,这时肌肤对护肤品的吸收率极强,若使用富含营养物质的滋润晚霜及保湿剂,能使皮肤保养和修复达到最佳效果。

早晨6点至7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此时达到高峰期,它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且再生作用减慢,细胞的再生活动降到最低点。水分聚集于细胞内,淋巴循环缓慢,一些人会眼皮肿胀。为了应付一天中皮肤所承受的压力,如灰尘、日晒等,所以早晨应当使用防止水分流失、抗紫外线及富含维生素A、C、E的保养品,以抵抗自由基。晨起眼皮浮肿的人,可用能增强眼部循环,分解积于眼部的毒素和收紧眼袋的眼霜。

上午8点至12点,皮肤的承受能力最佳,抵抗力最强,皮肤腺分泌也最为活跃,整形大夫可于此时施行手术,也可做面部、身体脱毛、除及文眉、文眼线等美容项目。

下午1点至3点,血压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倦怠感,皮肤易出现细小皱纹,15分钟的小憩能使脸部充分放松。这时肌肤对于含高效物质的化妆品吸收能力特别弱,若想使肌肤看来有生气,可额外用些精华素和保湿营养水。

下午4点至8点,随着微循环的增强,血液中氧含量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胰腺分泌十分旺盛,能充分吸收营养,肌肤对美容化妆品的吸收力增强。人体痛感下降,适合修眉毛及脱毛,职业女性适宜到美容院做保养。

晚上8点至11点,组织胺分泌增加,此时最易出现过敏反应,微血管的抵抗力最弱,血压降低,人体容易水肿、流血及发炎,故不宜做整形手术及美容护理。

生物钟调整

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固定的生物钟(body clock),控制着人们的作息。一旦打破它,会影响身体健康哦。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史蒂夫• 凯表示,反过来,一旦打破我们的生理节奏,将会导致忧郁、肥胖等问题的产生  。

日常调节

1、调整睡眠 

生活节律不强的人很快能自行调整好。已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人,可以先借助药物参与调整一周,用药依个人习惯。 

2、睡前一小时热水泡脚 

水温至脚能忍受,泡至脚踝,双脚互相搓脚心。如水凉再加热水,要保持水温,泡15分钟,用手搓脚然后出水,盘腿再搓脚心,足底从跟部上量一寸(个人食指第1-2关节为一寸)处,用双手拇指向上搓至涌泉穴,反复搓双脚5分钟。然后作腹式呼吸10次,速度宜慢,每分钟4-6次。 

3、调整饮食 

由于长时间熬守世界杯,饮食无规律,胃肠生物钟已不正常,疲劳状态的机体,也产生大量酸性物质。这时要适量食用碱性食物(牛奶、青菜类、鲜蘑类、干鲜豆类、水果)。不宜选择油炸、高热量、糯米类、有刺激性及酸性食品(肉、鱼、禽、蛋、谷类),这些食品除增加胃肠负担,还影响机体排酸,加重胃肠生物钟紊乱,延长不适感。短时期忌饮浓茶、咖啡、烈酒,晚餐宜七八分饱。 

4、补充微量营养素 

尤其是维生素B族。可服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2维生素C,能很快地恢复人体活力,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5、适量运动 

机体锻炼,以静力性项目为主,可以试试练瑜伽。  

冬季如何调整生物钟

在冬季,人们的食欲多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这是由于人体的“激素钟”在寒冷的气候下,运转有所改变造成的。

科学研究发现,冬天的寒冷影响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对于体质偏弱而无严重疾病的人来说,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一些药食两用的食品,如红枣芡实薏苡仁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莲子山药扁豆桂圆山楂饴糖等,再配合营养丰富的食品,就可达到御寒进补的目的。

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冬季是减轻体重、控制肥胖的大好时机。此时,肥胖者晚餐应少吃,并安排得清淡一些。由于晚间人体摄入的营养素易转化成脂肪而储存,同时,晚间活动量小,如果晚餐丰盛则易引起血脂升高,并易沉积于血管壁上,为动脉硬化埋下隐患。

妇女在冬季应增加无机盐维生素的摄入,尤其是应有充分的供应。老人和儿童及体质虚弱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生理耐寒能力差,寒冷对他们是很大的威胁,尤其需要优质蛋白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三者应分别占13%-15%、25%-35%、60%-70%为宜。

老人冬季宜常吃粗粮、杂粮和薯类。如玉米、荞麦、燕麦、红薯、马铃薯、羊奶、兔肉、动物肝、动物血、豆腐、芝麻酱、红糖、虾米、虾皮以及带色叶菜都适于冬季进食。

学生调整生物钟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备考,很多考生形成了晚睡的习惯。有些人甚至到了上午10∶00左右还懒洋洋的,兴奋不起来。如果到了高考时还是处于这种生理状态,就很不利,应该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 

人的生物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生理反映。要想调整到最佳状态,应该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就着手进行。高考的第一场考试一般在上午9∶00开始。考生要想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和适度的兴奋状态,就要完全按照高考期间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逐步把生物钟调整过来。 

第一步是把晚睡的习惯改掉,第二天早上也不能睡懒觉。具体地说就是每天晚上一定要在22∶00以前入睡,第二天早上要在6∶00-6∶30左右起床。起床洗漱完毕后,活动一下身体,看几页复习资料,7∶30左右再吃早餐。这样到9∶00左右整个人已经逐渐进入兴奋状态。为适应考试,考生在9∶00-11∶00之间可以自己找一些卷子试着做一做。这样既能进行一下复习,又能体会适度紧张的感觉[4]

当然,每个人的生物钟都不尽相同,这使得日常计划与生理节奏同步变得难上加难。而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不遵循典型的生物钟,那么他/她便会选择两种独特时间类型中的一种来行事:早上型人群往往比一般人要早睡早起,白天的工作效率最高;晚上型人群会起的较晚,进入状态较慢,最高效的时间是在晚上。

调节建议

7:00:起床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早上5:22-7:00 分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种能引起心脏病的物质含量较高,因此,在7:00之后起床对身体健康更加有益。 

打开台灯。“一醒来,就将灯打开,这样将会重新调整体内的生物钟,调整睡眠和醒来模式。”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说。 

喝一杯水。水是身体内成千上万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必需物质。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补充晚上的缺水状态。 

7:00―7:20:在早饭之前刷牙 

“在早饭之前刷牙可以防止牙齿的腐蚀,因为刷牙之后,可以在牙齿外面涂上一层含氟的保护层。要么,就等早饭之后半小时再刷牙。”英国牙齿协会健康和安全研究人员戈登·沃特金斯说。 

7:20―8:00:吃早饭 

“早饭必须吃,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营养师凯文·威尔伦说。早饭可以吃燕麦粥等,这类食物具有较低的血糖指数。 

8:30―9:00:避免运动 

来自布鲁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早晨进行锻炼的运动员更容易感染疾病,因为免疫系统在这个时间的功能最弱。步行上班。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运动的人患感冒病的几率低25%。 

9:30:开始一天中最困难的工作 

纽约睡眠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每天醒来的一两个小时内头脑最清醒。 

10:30:让眼睛离开屏幕休息一下 

如果你使用电脑工作,那么每工作一小时,就让眼睛休息3分钟。 

11:00:吃点水果 

这是一种解决身体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色水果,这样做能同时补充体内的铁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12:30:在面包上加一些豆类蔬菜 

你需要一顿可口的午餐,并且能够缓慢地释放能量。“烘烤的豆类食品富含纤维素,番茄酱可以当作是蔬菜的一部分。”维伦博士说。 

13:00―14:00:午休一小会儿 

雅典的一所大学研究发现,那些每天中午午休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7%。 

16:00:喝杯酸奶 

这样做可以稳定血糖水平。在每天三餐之间喝些酸牛奶,有利于心脏健康。 

17:00―19:00:锻炼身体 

根据体内的生物钟,这个时间是运动的最佳时间,舍菲尔德大学运动学医生瑞沃·尼克说。 

19:30:晚餐少吃点 

晚饭吃太多,会引起血糖升高,并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影响睡眠。晚饭应该多吃蔬菜,少吃富含卡路里和蛋白质的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20:00:看会电视或学习 

这个时间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有助于睡眠,但要注意,尽量不要躺在床上看电视,这会影响睡眠质量。 

22:00:洗个热水澡 

“体温的适当降低有助于放松和睡眠。”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吉姆·霍恩教授说。 

22:30:上床睡觉 

如果你早上7点起床,现在入睡可以保证你享受充足的睡眠。 

任何试图更改生物钟的行为,都将给身体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35年之后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