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

来自医学百科

Wuling San

方 名:五苓散(利湿之剂)

总 结:利湿泻

组 成: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方源〗 《内经.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内经.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组成〗 猪苓 十八铢[12g]去皮 泽泻 一两六株[20g] 白术 十八铢[12g] 茯苓 十八铢[12g] 桂枝 半两[8g]去皮

〖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方歌〗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

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主治〗

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病机〗 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外有太阳表邪,故头痛发热脉浮;内传太阳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水液蓄而不行以致津液不得输布,则烦渴引饮,饮入之水不得输布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

〖运用〗

1.本方为利水之剂,所治诸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证治要点。

2.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3.常用于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注意事项〗

1.入汤剂不宜久煎。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附方一〗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蒿末[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6g),日三服。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附方二〗 四苓散(《明医指掌》)

组成: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渗湿利水。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附方三〗 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五苓散 平胃散[各3g]

用法: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以上三方鉴别]

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