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米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7日 (一) 07:24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药材}} {{简要信息-药品 |药名=稷米 |图片= |药名拼音=Jì Mǐ |别名=粢米、穄米、糜子米 |英文名= |始载于=名...”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稷米
Jì Mǐ
别名 粢米、穄米、糜子米
功效作用 和中益气,凉血解暑。
英文名  
始载于 名医别录
毒性 无毒
归经 胃经脾经
药性
药味

【出处】 《别录》

【拼音名】 Jì Mǐ

【别名】 粢米、穄米(《补缺肘后方》),糜子米(《饮膳正要》)。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种子之不粘者。5~6月采收,碾去壳用。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

③《本草拾遗》:"性冷。"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效与作用】 和中益气,凉血解暑。

①《别录》:"主益气,补不足。"

②《千金.食治》:"益气安中,补虚和胃,宜脾。"

③《日华子本草》:"治热,压丹石毒,能解苦瓠毒。"

④《纲目》:"凉血解暑。"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研末。

【注意】 《日华子本草》:"多食发冷气。不可与川附子同食。"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