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那龙线虫病

来自医学百科

麦地那龙线虫病(dracunculiasis),麦地那龙线虫(Dracunculus medinensis)雌性成虫寄生于人体皮下组织而引起的疾病。几世纪来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地那城广泛传播,故得名。主要症状为局部皮肤瘙痒,出现丘疹疱疹全身过敏反应。本病流行于南亚、西亚、非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仅有犬感染的报告。

麦地那龙线虫属线虫纲,驼形目(Camallanata),龙线虫科(Dracunculidae),龙线虫属。体细长,表皮光滑呈乳白色。雌虫长1米上下,雄虫长不足40毫米。雄虫尾端卷曲,具交合刺2根,交配后即死去。感染症状主要来自雌虫。成熟雌虫寄生于人体皮下组织(多见于下肢),头端伸向皮肤表层,虫体破溃释出的幼虫引起局部丘疹、水疱溃疡。患部与水接触时,雌虫受冷水刺激而收缩,虫体前端可自人皮肤破溃处伸出,部分子宫从虫体破裂处或口部脱出并溃破,将大量第一期幼虫释入水中。人体离水后,雌虫又缩回皮下。如此反复至幼虫排完,雌虫死亡。幼虫在水中可存活1周,若被中间寄主剑水蚤吞食,于25~30℃条件下经10~14天,在剑水蚤血腔中蜕皮两次,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含感染期幼虫的剑水蚤随水被人饮入后,剑水蚤被消化,幼虫在十二指肠内穿过肠壁,经淋巴系统达到腹膜结缔组织,经8~12个月发育为成虫,最后移行至皮下组织寄生。每个寄主体内一般寄生1~2条。本虫也寄生于狗、狐、猫、马、牛、猴等动物。

本病潜伏期为 8~12个月。感染期幼虫在人体内移行过程中,很少引起病变。成熟雌虫移行至皮下并释放大量代谢产物,可引起全身的变态反应,表现皮疹腹泻恶心头晕哮喘等。

局部水泡破溃形成溃疡后变态反应减退。若继发感染,可致脓肿蜂窝组织炎慢性溃疡等。

本病诊断主要靠病史、临床症状及典型的皮肤损害。从皮肤溃疡处的渗出液或脓汁中检出幼虫或在皮下组织中检获成虫,均可确诊。传统可靠的疗法为用小棒将虫体卷出,亦可进行手术取出。服用硝咪唑噻苯哒唑甲苯哒唑后虫体可自行排出或易于摘除。对一般过敏性症状可给予抗组胺药。 2.5%氢化可的松软膏涂敷新发生的水泡上,可使虫体易被拉出。改善供水条件、不饮用生水以及杀灭剑水蚤等措施,均有益于本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