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胎

来自医学百科
鲨鱼胎
Shā Yú Tāi
别名  
功效作用 补虚;养血调经止泻。主外病体虚;咳嗽痛经小儿腹泻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拼音名】 Shā Yú Tāi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六鳃鲨科动物扁头哈那鲨或白斑星鲨等雌性鲨鱼的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orhynchus platycephalus

采收和储藏:捕得后,剖腹取胎。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扁头哈那鲨,体长一般达2-3m,前部较粗大,后部渐细小,尾狭长。头扁宽,前缘广圆,吻中长,约为头长的1/4。眼长圆形,无瞬膜。鼻孔中大,下侧位,前鼻瓣后部圆,突出。口宽大,广弧形,下唇褐发达,褐沟后延。上下颌牙侧扁,上颌无小齿头1-3个。下颌正中牙1个,其中央无齿头,两侧各具小齿头3个;下颌每侧6牙,牙梳状,具5-6齿头。喷水孔小,圆形,上侧位,距第1鳃孔比距眼为近。鳃孔7个,宽大,下部伸达腹面,向后渐小,最后1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背鳍1个,后位,起点与腹鳍基底后端相对。胸鳍较大,外角和里角钝尖。腹鳍与背鳍约等大,臀鳍小于背鳍。尾鳍甚长,尾椎轴平,后略上翘,下叶前部突出,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尾部钝尖。体灰褐色,散布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腹鳍及臀鳍浅褐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近海底层,主食中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卵胎生,每胎产仔10余尾。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黄海产量较大。

【性味】 味甘;咸;性平

【功效与作用】 补虚;养血调经止泻。主外病体虚;咳嗽痛经小儿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炖食,1-2条;或研末。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