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花树

来自医学百科
密花树
Mì Huā Shù
别名 狗骨头、打铁树、大明橘
功效作用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乳痈;疮;疹,膀胱结石
英文名  
始载于 新华本草纲要
毒性  
归经 肾经膀胱经
药性
药味

【药 名】:密花树

【拼 音】:MIHUASHU

【来 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密花树的根

【功 效】:利尿排石

【主 治】:用于热淋石淋、砂淋、膀胱结石

性味归经】:甘、淡,平。肾、膀胱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15一18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

【别 名】:狗骨头(云南)、哈雷(云南西双版纳傣语译音)、打铁树(海南岛)、大明(台湾)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云南至台湾各省区。

【拉丁名】: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 (Sieb et zuce)Mez.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中药化学成分】:树皮含酸金牛醌。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根煮水服,治膀胱结石;树皮含鞭质20.11%;叶治外伤;木材坚硬。  

地理分布

除滇东北外,产滇西北至丽江,中部至易门、玉溪,东南部至富宁等我省大部分地区,海拔650—2400米的混交林中或苔藓林中,亦出现于林缘、路旁等的灌木丛中;我国从西南各省、华东至台湾亦有。日本,缅甸,越南均有分布。  

植物形态

灌木,高2-7m。叶互生;叶柄长约1cm;叶片革质,长圆状倒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7-17cm,宽1.3-6cm,先端急尖或钝,稀突然渐尖,基部楔形,多少下延,全缘,背面中脉隆起,侧脉不明显。伞形花序或花簇生,着生于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的小短枝上,小短枝腋生或生于无叶老枝叶痕上,有花3-10朵,苞片广卵形,具疏缘毛;花梗长2-3mm;花长(2)3-4mm;萼片卵形,稀圆形,长约1mm,具缘毛,有时具腺点;花瓣白色或淡绿色,有时为紫红色,基部连合达全长的1/4,花时反卷,卵形或椭圆形,具腺点,里面和边缘密被乳头状突起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着生于花冠中部,花丝极短,花药卵形,先端常具乳头状突起;雌蕊与花瓣等长或超过花瓣,花柱极短,柱头伸长,先端扁平。果球形或近卵形,直径4-5mm,灰绿色或紫黑色,有时具纵行腺条纹或纵肋,冠以宿存花柱基部,果梗有时长达7m。  

更多信息

描述字段:大灌木或小乔木,高2-7米,可达12米;小枝无毛,具皱纹,暗褐色,有时具皮孔。叶革质,长圆状倒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7—17厘米,宽1.3—6厘米,顶端急尖或钝,稀突然渐尖,基部楔形,多少微微下延,全缘,两面无毛,背面中脉隆起,侧脉不明显,多数;柄长约1厘米。伞形花序或花簇生,着生于具覆瓦状排列苞片的短枝上,短枝腋生或生于无叶老枝叶痕上,有花3-10朵;苞片广卵形,具疏缘毛;花梗长2-3毫米或略长,无毛,粗壮;花长(2-)3-4毫米,花萼仅基部少少连合,萼片卵形,顶端钝或广急尖,稀圆形,长约1毫米,具缘毛,有时具腺点;花瓣白色或淡绿色,有时为紫红色,基部连合达全长的1/4,花时反卷,长(2-)3-4毫米,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或钝,具腺点,外面无毛,里面和边缘密被乳头状突起,中部以下无上述突起;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着生于花冠中部;花丝极短,花药卵形,略小于花瓣,无腺点,顶端常具乳头状突起;雌蕊与花瓣等长或超过花瓣,具卵形或椭圆形子房,无毛;花柱极短,柱头伸长,顶端平扁,基部圆柱形,长约为子房的2倍。果球形或近卵形,直径4-5毫米,灰淡绿色或紫黑色,有时具纵行线条纹或纵肋,冠以宿存花柱基部,果梗有时增长达7毫米。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所属卷:Rapanea Aubl.

所属科:Myrsin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密花树

文献来源:Rapanea neriifolia (Sieb. et Zucc. ) Mez in Engl. (1902); Walker (1939), (1940).

Myrsine neriifolia Sieb. et Zucc. (1846); M. capitellata auct. non Wall. : Benth. (1861); M. seguini Levl. (1914-1915); Walker (1954), (1959)* ; H. L. Li (1963)* ;Rapanea yunnanensis Mez in Engl. (1902); R. Walkeriana Hand. -Mazz. (1936); R. neriifolia var. yunnanensis Walker Bull. Fan Mem. Inst. Biol. 9 : 183. 1939. syn. nov. , et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