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

来自医学百科
Bkdfk.jpg

家庭治疗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治疗对象不只是病人本人,而是通过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增进情感交流和相互关心的作法,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病态情感结构,以纠正其共有的心理病态,改善家庭功能,产生治疗性的影响,达到和睦相处,向正常发展的目的。

家庭治疗由麦尔首创。他认为一个人生中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与其家庭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试行家庭治疗,以纠正这些心理病态。早期的家庭治疗(1940-1945)多受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影响,只对家庭成员中的病人进行个别心理治疗。但在此时期内,麦德(Madd)和巴伯(Buber)等人则受集体心理治疗的影响,重视对家庭成员的集体治疗。1948年,台湾精神病学家林宗义根据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家庭模式,综合日本的职业治疗,建立了家庭治疗中心。70年代,美国马斯汀(Mustin,R.T.H.)在家庭治疗中,尚提及家庭妇女参加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自1962年《家庭过程》杂志发行后,家庭治疗就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使其成为不可被取代的心理治疗类型之一。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协会从1970年的913个,增加到1979年的7567个,并成立了300多个家庭研究所。

由于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功能单位,它与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最为密切。家庭中每个成员的个性、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模式等,皆在家庭的熏陶下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密切交往,互相产生正性的和负性的影响。但是,由于家庭功能不良,诸如家庭领导功能不良、家庭界限不清、外人插人、家庭内部互相折磨、家庭关系扭曲、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寄养家庭、家庭松散、互不关心、中老年人的困难,以及家庭交流模式不同等,都能使所有家庭成员在不同程度上卷人家庭纠纷,在病态的家庭关系中都占有一角,从而导致各种病态情感和行为障碍

有关家庭治疗的学派纷陈,理论和术语各异,治疗模式也有差别。例如,行为学派的家庭治疗家把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下来,进行行为矫正。精神动力学派的家庭治疗家以探讨家庭中潜在的心理冲突和投射机制,启发内省力,促进人格成熟,以和谐家庭关系。在此两端之间,还有功能派、构造派、策略派、鲍温派、经验派、交流派等。治疗模式各不相同。然而所有这些学派又都有共同之点,那就是把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并采取积极干预的策略,一方面力图打破原有的僵局;一方面重建健康的交流和行为模式。  

家庭治疗的组织与实施

首先,在进行家庭治疗时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①针对整个家庭成员,进行集体治疗,纠正共有的心理病态;②“确诊的病人” 所存在的问题只不过是症状而已,其家庭本身才是真正的患者;③家庭治疗医生的任务在于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病态情感结构,改善和整合家庭功能。

(1)参加的对象。凡与家庭功能紊乱有关的成员均参加,甚至可包括一些有关的社会成员,如朋友、医师、监护人等。要克服参加人员的顾虑和阻力,如怕家丑外扬、互相抱怨、家庭被社会歧视等。

(2)接谈技巧。首先使气氛和谐,每个成员都能自由地、心平气和地发表意见。注意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如谁和谁坐得最近,各人选择坐位的方式,每个人发言的频度,其他成员的反应和表情。而家庭治疗者担任指导、启发、协调角色。要让家庭成员之间在思想和情感上直接交流,鼓励互相尊重,避免争吵、抱怨,各人多作自我批评,宣讲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3)分析问题。对家庭的结构和性质先有一个分析和类化。家庭的结构形式,可以引导出家庭存在的问题。例如,家庭可分为:不和谐家庭、破碎家庭(有人死亡或离异)、杂合家庭(一方或双方带有儿女,再婚组合家庭)、不幸家庭(有慢性病人、残疾人,或受政治迫害的家庭)。下一步则要找出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烦恼和困境产生的根源有哪些?

(4)协商讨论问题。以集体心理咨询和集体心理治疗的形式进行。家庭治疗者和家庭成员一起共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症结,研究如何摆脱困难,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强调每个成员都应承担义务和责任,都应互通信息,相互了解和理解,并能相互尊重和容忍,不能只强调自己的家庭角色,而一味指责他人。家庭治疗还应包括家庭生活艺术、家庭管理、心理卫生知识介绍,照顾老人和病人的护理知识,以及如何争取社会的支援等。  

家庭治疗的历史根源

二战以后很多研究学者及后来跟进的实务研究者,将注意力转向家庭在创造和维持一个或更多家庭成员的心理困扰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战争余波中,家庭突然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社会的、人际关系的、文化的、环境的),为了这些问题,社会大众转向心理学家寻求解决之道。

心理治疗的心理问题的界限也延伸到家庭问题,诸如婚姻失和、分居与离婚等种种感情失调。心理治疗者已经开始检视家庭关系,以及成员之间需要修正的互动,以促成个人成长。最后,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者开始了解到改变家庭结构以及互动模式常常是必要的,如此才能以适当的行为替代有问题的、功能失常的或不适应的行为。

最近几十年中,各种不同的行为科学与专业训练学科的代表,涉足家庭领域,发展了大量理论来检视及了解家庭的运作功能。

战后早期的学者Bateson和Juergen Ruesch 共同构建人类沟通的理论。

H.Goldenberg和I.Goldenberg(1983)注意到五个看似独立的科学与临床上的发展,同时为家庭治疗的出现拉开序幕。这些包括:(1)把精神分析治疗的范围扩展至包含以情绪问题,最后包括治疗整个家庭过程;(2)引用一般系统理论,强化探索那些构成相互关系的整体之间的各部门之间的关系;(3)观察家庭在形成精神分裂症成员的角色;(4)儿童辅导与婚姻咨询两个领域的发展;(5)对新的临床技巧如团体治疗渐增的兴趣。  

家庭治疗目的

家庭治疗与其说是一种治法不如说一种治疗取向,目前,对于家庭治疗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关于家庭治疗的原则和程序也没有定论。

总体上说,家庭治疗是把家长、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员当作一个自然单位,旨在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的治疗过程。即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造成个体的变化。

家庭治疗的一个前提是,家庭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影响,家庭的结构、气氛塑造着儿童的态度、信念、价值观、自我感和相应的行为。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对其成员的适应不良的行为具有塑造作用,也有改变作用。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其特殊的规律,如家庭有一定的结构,它抵制强烈的变化,当这个系统变化了,作为家庭成员的个体也倾向于发生变化;家庭内部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系统的平衡十分重要;家庭有其统辖成员的规则等等。

家庭成员生活在家庭中,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家庭成员适应着家庭的系统及其紧张,并可为这个系统制造紧张。这个系统的变化影响其成员的行为和对自己的看法。

家庭治疗主要方面之一是改变家长,帮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家长认清自己的角色,认识自己面对的孩子问题的复杂性。  

介入儿童家庭的治疗技巧

(1)要避免陷入家庭分歧的某一端,对于家庭问题保持中立。

(2)充分估计问题的复杂性。

(3)在对家庭问题敏感的同时,要灵活、主动。

(4)善于与其他职业的工作者合作。

(5)对家庭变化的能力采取一种乐观的态度。

(6)认识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疏通他们之间的关系。

(7)为新行为和新的交流方式提供样板。

学校心理学家介入家庭治疗应当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这就是只有当学生的学校问题确定与家庭有关时才可这样干预。在下列情况下,应避免家庭治疗:

(1)家庭因其他原因而不是孩子的原因而发生破裂。

(2)家庭其他成员而非孩子有严重疾病

(3)家庭不希望解决现有问题。

(4)家庭问题由其他方面人士解决更好,如出现犯罪问题等。

总之,心理学家对家庭的介入是要通过改进家庭功能而改善儿童的学习和情绪适应。  

家庭治疗的五个阶段

(1)学校系统与家庭系统接触阶段 治疗者的任务是沟通两个系统,向家长介绍学生的问题、行为表现及这些问题与表现同家庭的关系,家庭要对此负哪些责任。治疗者要和家长就治疗目标、诊断与评价达成一致性的意见,并了解家庭成员的各自情况。治疗者还要介绍学校方面对孩子应负什么责任,做哪些工作等。

(2)发现家庭系统存在的问题,治疗者接触每一家庭成员了解其交往方式、家庭的规则、家庭不合谐之处;同时根据这一了解重新评价学生与学校系统的关系,改变原有的相互作用模式。

(3)鼓励家庭认识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每个家庭成员认识到自己对存在的问题的责任。发现自己的看法。要让每一事实上庭成员都参与,而不是个别成员。

(4)随着家庭原有的交互作用方式、成员的角色和模糊的规则被否定,需要建立新的规则和新的方式,而这一过程是个很长的过程,家庭会发生“真空”。治疗者任务是鼓励家庭成员忍受不适,看到新方式带来的积极后果,注意积极的反馈

(5)家庭治疗效果的评价,干预是否有效,是否取得了进步。如果效果不明显就应重新分析问题,查找问题所在;如果有进步则制订长期教育计划,巩固现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