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培

来自医学百科
B90e7bec54e736d1e73c00069b504fc2d5626995.jpg

刘德培,男,汉族,1950年5月出生,安徽阜南人,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7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后。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副主席。

历任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组教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长助理(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成人教育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长(副校长)、院长(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中文名: 刘德培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阜南

出生日期: 1950年5月4日

职 业: 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院校: 蚌埠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

主要成就: 基因调控和基因治疗的研究 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个人履历

1975年08月 毕业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三年制医疗专业,后留校任教。 1981年12月 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物化学硕士生,医学硕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87—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一直从事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5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 第十一届[3] 、十二届[4]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历任职务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校长助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学术兼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杂志副主编,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研究生杂志副主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主编,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主编等职。

研究领域

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德培同志主要从事基因调控和基因治疗的研究,包括分化与发育的基因表达调控、转基因动物与疾病模型、 基因转移与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工作。

科研成果

在胎儿型珠蛋白基因重新开启表达与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和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研究中, 发现马利兰可显著增强成年贫血恒河猴与β地贫患者胎儿型珠蛋白基因的表达; 发现HS2是β基因红系增强子及其关键部位NFE 2/AP I位点; 发现不同长度的红系增强子在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中增强β基因的表达; 发现TC1转座子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生高频倒位; 证明基因座控制区与近端调节元件共同指导β珠蛋白基因簇的发育调控; 建立了βE与b41/42基因、BAC介导的a/b-珠蛋白基因簇和人载脂蛋白AI/CIII/AIV/AV基因簇三类转基因动物模型; 用杂合寡核苷酸介导实现了β基因定点修复。[5]

荣誉称号

1991年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3年被评为“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入选原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中青年人才基金,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被评为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 1996年获卫生部杰出科技著作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成就荣誉

承担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科技部863重点项目、珠蛋白基因表达的时空顺序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中港合作研究项目、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防治的基础研究科技部973重点项目、杂合寡核苷酸介导的基因定点纠错与疾病的基因治疗国家863重点项目等。 迄今共发表文章100余篇,SCI收录50多篇,被引用200余次。迄今共培养博士生(包括双博生)36名,已毕业18名;培养硕士生2名,已毕业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