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粳米汤

来自医学百科

以生石膏、生粳米为主要组成药物的药方。

石膏粳米汤的原文摘录于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

【原文摘录】:“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

生石膏(二两,轧细) ,生粳米(二两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腕。

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

【原料】:生石膏(二两,轧细) 生粳米(二两半)

【做法】: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腕。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

石膏粳米汤:生石膏10-15克,轧细,粳米20克左右,用水三大碗,煮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汗出而愈。一般情况下,很快就可以退烧。

【饮法】: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或问:外感初得,即中有蕴热,阳明胃腑,不至燥实,何至速用生石膏二两?答曰:此方妙在将石膏同粳米煎汤,乘热饮之。俾石膏寒凉之性,随热汤发散之力,化为汗液尽达于外也。西人谓,胃本无化水之能,亦无出水之路。而壮实之人,饮水满胃,须臾水气旁达,胃中即空。盖胃中原多微丝血管,能引水气以入回血管,由回血管过肝入心,以营运于周身,由肺升出为气,由皮肤渗出为汗,余透肾至膀胱为溺。石膏煎汤,毫无气味,毫无汁浆,直与清水无异,且又乘热饮之,则敷布愈速,不待其寒性发作,即被胃中微丝血管吸去,化为汗、为气,而其余为溺,则表里之热,亦随之俱化。此寒因热用,不使伤胃之法也。且与粳米同煮,其冲和之气,能助胃气之发达,则发汗自易。其稠润之汁,又能逗留石膏,不使其由胃下趋,致寒凉有碍下焦。不但此也,清水煎开后,变凉甚速,以其中无汁浆,不能留热也。此方粳米多至二两半,汤成之后,必然汁浆甚稠。饮至胃中,又善留蓄热力,以为作汗之助也。是以人之欲发汗者,饮热茶不如啜热粥也。

初拟此方时,惟用以治温病。实验既久,知伤寒两三日后,身不恶寒而发热者,用之亦效。丙辰正月上旬,愚自广平移居德州。自邯郸上火车,自南而北,复自北而南,一昼夜绕行千余里。车窗多破,风寒彻骨。至德州,同行病者五六人,皆身热无汗。遂用生石膏、粳米各十余两,饭甑煮烂熟,俾病者尽量饮其热汤,皆周身得汗而愈,一时称快。

沈阳朱姓妇,年五旬。于戊午季秋,得温病甚剧。时愚初至奉天,求为延医。见其以冰囊作枕,复悬冰囊,贴面之上侧。盖从前求东人调治,如此治法,东人之所为也。合目昏昏似睡,大声呼之,毫无知觉。其脉洪大无伦,按之甚实。愚谓其夫曰:此病阳明腑热,已至极点。外治以冰,热愈内陷。然此病尚可为,非重用生石膏不可。其夫韪愚言,遂用生石膏细末四两、粳米八钱,煎取清汁四茶杯,徐徐温灌下。约历十点钟,将药服尽,豁然顿醒。后又用知母、花粉、玄参、白芍诸药,少加连翘以清其余热,服两剂全愈。

后来张锡纯说了句话:“(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意思是,能够将体内之热透出,除了温病,风寒感冒两三天后,寒邪入里化热阶段,也可以用生石膏透热发汗。而粳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有补胃气生津液的作用,给人体补充正气,同时粘稠的米汤还能逗留药力。高烧退后,热邪外出,大人常以汗解,小儿常以疹解。

注:煅石膏千万不能用。煅石膏是受外伤用的,它有助于肌肉的恢复。煅石膏不能口服,生石膏可以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