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

来自医学百科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为中国大陆闽南(泉州、漳州、厦门)地区及台湾、东南亚华人所信奉的医神,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1]

据文献记载,保生大帝为北宋闽南人士,本名吴夲(“夲”音“滔”,非“本”字[2]),生于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卒于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山采药时,失足坠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岁。

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积善里(今属漳州市龙海县角美镇)。祖籍泉州府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李光地《吴真人祠记》说:“吾邑清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门。吴真人者,石门人也,乡里创庙立祀,子孙聚族山下,奉真人遗容。”

父名吴通,母为黄月华,贫病早逝。吴夲初习捕蛇、采草药,后学针灸、汤药,医术名逐渐传播民间,宋朝杨志《青礁慈济宫碑》记载其逝世后乡人私諡为“医灵真人”,供奉为地方神祇,于青礁龙湫坑畔建立“龙湫庵”奉祀,为庙祀之始。

宋朝杨志《青礁慈济宫碑》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吏部尚书颜师鲁奏准朝廷于青礁建庙,因此成为官方认可之正神信仰,青礁为吴夲生前炼丹施药、羽化之处;庄夏《白礁慈济宫碑》亦记载:岁在辛未(1151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肇剏祠宇,说明了白礁的建庙年代。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赐庙额“慈济”。因神蹟传说流布,及历代朝廷追封,遂成为闽南地区重要民间信仰。而随同安移民迁徙,也成为台湾、东南亚同安籍人士信奉的乡土保护神。

历代朝廷追封

文件:保生大帝.JPG
元保宫-保生大帝、江仙官、张法主。

宋朝

  • 1171年(宋孝宗乾道七年)赐──大道真人
  • 1195年(宋宁宗庆元二年)封──忠显侯
  • 1208年(宋宁宗嘉定元年)封──应惠侯
  • 1227年(宋理宗宝庆三年)封──康祐侯
  • 1235年(宋理宗端平二年)封──灵护侯
  • 1239年(宋理宗嘉熙三年)封──正祐公
  • 1240年(宋理宗嘉熙四年)改封─冲应真人
  • 1245年(宋理宗淳祐五年)封──孚惠真君
  • 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封──孚惠妙道普佑真君

明朝

  • 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封──昊天御史医灵真君
  • 1425年(明仁宗洪熙五年)封──恩主昊天金阙御史慈济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信仰传说

白礁慈济宫
白礁慈济宫 内景
青礁慈济宫
青礁慈济宫 殿前宋代石刻
文件:Dalongtontemple1.JPG
台北大龙峒保安宫正殿
学甲慈济宫正殿

依台湾台南学甲慈济宫庙方记载,保生大帝名吴夲,字华基,别号云衷,为紫微星转世投胎,父亲吴通,后追封为协成元君,母亲黄氏为玉华大仙转世,吴夲年少时曾受昆仑山西王母传授法术,后举科举,官任御史,精通天文地理,礼乐医术,后辞官修道,行医济世,曾于山林之中施法救起遭虎咬死的书僮,感动书僮主人知县江仙官与张师爷,追随吴夲修练道术,施药活人。

而闽台民间则流传不少传说,如:

  • 医虎喉:吴夲于山中采药时,遇一白额金睛老虎,因食人而骨哽咽喉,痛苦难当,遇吴真人乃垂首趋附,求其救治,真人心有不忍,乃斥责其恶,见其知悔,乃以符水施灌,化骨入喉,此虎感恩遂化为吴真人座骑。故保生大帝庙龛之下,多祀奉有老虎神像,称为“虎爷”、“黑虎大将”。为台湾虎爷信仰的重要来源之一。
  • 点龙眼:有蟠龙患有眼疾,化为老者,请求真人医治,真人以符水医治。
  • 泥马渡康王:传说宋高宗为康王时,入金国为人质,趁隙脱逃,逃至吴真人庙内。心中苦于金兵追赶,无力摆脱,忽闻马鸣,庙前竟有良驹停驻,遂乘马疾奔南方,金兵随后亦策马追赶,逃至江岸时,康王胯下座骑竟飞驰过江,摆脱追兵后,座骑化为泥马,经高宗派人四下探访,始知为保生大帝施力救助。(另一说非保生大帝,而是在崔府君庙,受到崔府君的保佑。)
  • 丝线诊脉医国母:相传明成祖年间,皇后患有乳疾,求访天下名医莫救,突有道士自称住白礁乡名吴夲,自称能医治皇后重病,并言能以丝线诊脉。成祖先以丝线系于皇后玉镯、猫身,皆被真人识破,成祖惊异,乃命内侍系丝线于皇后手腕,断为乳疾,并隔屏指示施以针灸,乳疾顿消。成祖欲赐予官爵财宝,皆辞不受,骑鹤而去。皇后感其恩德,乃立国母狮于福建白礁慈济宫庙庭之内。
  • 三十六官将:相传北极玄天上帝欲收龟、蛇二精,力有未逮,商借保生大帝佩戴之宝剑,并以随从三十六官将为质。(另一说非向保生大帝,而是向吕纯阳祖师借。)
  • 大道公风,妈祖婆雨:由于天上圣母妈祖与保生大帝大道公皆为北宋福建人士,民间传说遂附会二神相恋,后妈祖见母羊生产苦状,悔而辞婚。保生大帝愤而与妈祖施法相斗,于妈祖诞辰降雨洗其脂粉,妈祖亦不甘示弱,于大道公诞辰施法刮风,吹落道帽。故称“大道公风,妈祖婆雨”,此一传说穿插闽南暮春节候,与地方神祇传说,颇富人情趣味。然而亦有地方信徒,以为亵渎神明,深不以为然。妈祖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而保生大帝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妈祖十九岁时,保生大帝才出生,何况妈祖二十八岁成道,两人有婚嫁联想,实在不可能。而民间之误传,导致供奉保生大帝与妈祖寺庙互有心结,甚至互不往来,纯属荒诞虚构不可信之事。

中国大陆保生大帝祖庙

  • 白礁慈济宫:又称西宫,传统上认为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一说应追溯到北宋时期),位于漳州龙海角美镇白礁村,为保生大帝出生地,经历代修建,于文化大革命中严重毁损,1991年由台湾信徒捐资重修落成。
  • 青礁慈济宫:又称为东宫,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依杨志《慈济宫碑》记载:“岁在辛未,乡尚书颜定肃公,奏请立庙”,绍兴辛未年即绍兴二十一年;一说应追溯到始建于北宋景佑3年(1036年)的“龙湫庵”),位于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岐山东鸣岭上,为保生大帝生前炼丹修道之所亦是初享庙食之始地。青礁白礁东西两宫直线距离2280米。
  • 泉州花桥宫:为保生大帝生前施药义诊之处,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清代开始,该庙附设有施药局,如今称为泉州花桥赠药处诊所。

台湾保生大帝信仰

保生大帝在台湾早期泉州同安籍移民信仰中心,随泉州府同安移民迁徙,至今已不分原籍畛域,成为重要的台湾民间信仰之一。台湾奉祀保生大帝庙宇以台南市学甲慈济宫、台北市大同区大龙峒保安宫最为著名。

台湾奉祀保生大帝各庙宇于1989年组成“全国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由当年学甲慈济宫董事长周大围出任首任会长。

2005年台北大龙峒保安宫董事长廖武治接任联谊会会长后,乃积极推动转型工作,2007年5月发起成立全国性的宗教团体组织,同年8月1日获内政部核准筹设。10月21日在台北保安宫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正式宣告“社团法人台湾保生大帝信仰总会”成立,并选出廖武治为第一届理事长,廖武治表示,对于联谊会过去所忽略的人才培育及社会公益的参与,希望以台北大龙峒保安宫的改造转型后,投入社会教育、文化建设、慈善公益的经验,运用在新成立的信仰总会,为保生大帝信仰带来新的生命力

据文献载,台湾最早供奉保生大帝的庙宇,是在郑成功入台之前,《台湾县志》载:“寺庙……在广储东里,大道公庙,红毛时建……”,为台湾第一早建的寺庙,原称“大道公庙”,俗称“开台大道公庙”又称“广储东里大道公庙”,台湾日治时代,大正三年(1914年)重行修建,始改为新化保生大帝庙。

学甲慈济宫所奉祀开基主神称为“开基二大帝”,相传保生大帝吴夲于北宋仙逝后,乡人于白礁立庙祭祀时,雕刻有“大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三尊保生大帝神像,大大帝奉祀于龙海白礁慈济宫,二大帝则由同安县百姓李胜迎祀随明郑郑成功军队前来台湾,原由台南学甲下社角李姓后代私人奉祀,后成为学甲地区信仰核心。

台北大龙峒保安宫肇源于清代乾隆初年,同安籍移民入垦台北大龙峒地区,由于水土不适,瘴疠四起,所以返回故里白礁慈济宫分灵保生大帝神像来台湾,1755年(乾隆二十年)建庙,1805年(嘉庆十年)迁于现址重建,清代台北地区艋舺顶下郊拼、漳泉械斗时,保安宫为同安县籍移民避难之所及据点。于1995年至2002年自费重修,获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馨奖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总部“二00三年亚太文化资产奖”,为全台庙貌规模最大之保生大帝庙宇。

台湾保生大帝重要庙会活动

  • 台南市学甲区农历3月11日上白礁谒祖祭典活动.
  • 台北保安宫为恭祝 保生大帝圣诞以“保生文化祭”为主题,举行一连串传统与现代庙会活动:遶境踩街、民间剧场-家姓戏、文物展、健康义诊、音乐会、建筑艺术导览、儿童写生比赛、摄影比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普受好评。
  • 台南西港乡庆安宫香科醮典:素有"台湾第一香"-西港香科正式醮典之前,庆安宫先举行南巡前往台南市台湾府城隍庙谒祖进香,南巡当日先往佳里镇青龙宫迎请保生大帝,担任醮典出巡的随阵先生,随后前往台南市各交陪庙宇驻辇,接受信徒参拜,香醮期间襄赞出巡香境达九十六村乡,享有"瘟医"之美誉。
  • 新竹市香山区新竹美山保安宫举行南巡遶境庆典活动,经南投草屯龙德庙,驻驾于高雄左营慈济宫

台湾其他保生大帝庙

戏剧作品中的吴夲

参考文献

  • 黄有兴〈学甲慈济宫与壬申年祭典纪要〉:刊于《台湾文献》四十六卷第四期,1985年12月。
  • 《吴真人研究》:〈厦门吴真人研究会〉及〈青礁慈济东宫董事会〉合编,鹭江出版社1992年5月第一版。
  • 《吴真人学术研究文集》:张国举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
  • 《福建通志》
  • 《闽书》
  • 《同安县志》
  • 《海澄县志》
  • 南宋 杨志 / 庄夏《慈济宫碑》
  • 黄文博 / 黄明雅《台湾第一香:西港玉敕庆安宫庚辰香科大醮典》,2001年4月。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