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06:02的版本 (以“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任何先天或后天的心理障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任何先天或后天的心理障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  

精神障碍的病因

医学角度:内外因论(生物-心理-社会)

(一)生物学因素(内因)

1.遗传 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

2.中枢神经感染与外伤

(二)心理、社会因素外因

1.人格 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且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

2.应激 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急性应激障碍)才可能是直接病因。

心理学角度:

意识论:精神分析

认知论:认知分析

行为论:行为分析

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侮默氏症,是一种综合征。65岁以后发病。起病虽缓慢,但病变却在悄悄地不停地进行,表现为智力机能低下,病人不如以前那样灵活,记忆力明显减退,进入医学上所谓的"遗忘期"(老年性痴呆的第一阶段),遇事多遗忘,常常借助于笔记,刚刚办完的事就忘得一干二净。继则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定向力大受影响,词汇变得非常贫乏,难以想起恰当的用语(原先不是这样),进入医学上所谓的"混乱期"(老年性痴呆的第二阶段),出现严重的定向障碍,分不清夫妻和父母,出现明显的焦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妄想、幻觉日趋明显。气脑造影可见脑室扩大。

目前认为,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原因很多,其中很主要的一条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大脑皮层的萎缩

精神障碍的一般治疗方法:

1.设法脱离致病环境,消除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加强精神治疗。

2.保持心理平衡,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预防各种反应性精神障碍。

药物治疗:

1.根据临床症状选用舒眠解郁组合阶梯式疗法

2.也可选用延长生理睡眠的药物 3.中药治疗。

其他治疗:

1.对反应性抑郁及偏执者,经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用电抽搐胰岛素昏迷治疗。

2.针灸治疗。

常见精神障碍

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可出现一些认知功能损害。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自知力是指患者对他自身的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精神病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的病人否认自己有精神病,并拒绝治疗。

在医学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青春型。以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思维松散破裂是指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交谈中患者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此时,与患者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例如,某一技术学校的学生,笔试时监考老师已经发现有一道问答题,学生所答内容与所问的问题毫无关系,曾前后两次提醒这位学生要好好答题。学生对答题内容仍不做任何修改,还说:“我已经看过了,这道题就是这样回答。”这就是精神分裂症早期的一个症状。性轻浮主要表现为我们平常所说的花痴,就是见到漂亮女性就兴奋,行为不规矩。

2.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

妄想:是一种脱离了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它的特点是:第一,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不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二,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医学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的有:

关系妄想,患者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是与他本人有关系。例如,患者认为电视里在演他和他家里的事情,因而关闭电视机。认为报纸上的内容是影射他和他们家,因而气愤地把报纸放在一边不看。认为马路上陌生人之间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咳嗽吐痰是针对他的,是蔑视他,因而拒绝走出家门。

被害妄想,就是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陷害他,甚至认为他们会在他的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受这种妄想的支配患者会拒绝进食、控告别人、躲避或伤人、伤自己。

夸大妄想,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我在读大学时就曾经亲身接待过这样一个患者,那时我是在我们学校心理教育中心的咨询室作助理时,有一个学生过来咨询,他说他是江泽民的侄子,因为怕被别人知道所以来改名换姓来我们学校读书。咨询期间就说他有多少财富,然后又说他拥有很多枪支和炮弹,每一把枪能值多少钱,所有这些财富都是江泽民给予他的。还说如果我们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去找他帮忙,他肯定能够帮我们的。等等一些明显是夸大的事情。

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患者歪曲的信念,这个就叫做疑病妄想。严重的病人甚至认为“自己的内脏已经全部腐烂了”、“本人已经不存在解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躯体的空壳了”,这个又称虚无妄想,就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全是他想出来的。

幻觉:是指没有对象性的知觉。也就是说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而是患者无中生有。换一种说法,就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但是患者就是认为它是存在的,而且影响着患者的生活。根据感受器官的不同,幻觉可以分为幻听、幻视、幻味等等。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幻听,其次是幻视。

幻听是指患者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而事实上那些声音是根本不存在的。幻听又可以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例如精神分裂症病人会听到有人对他发布命令,叫他去跟踪一个人,或是做一件事情。也有的病人对医生讲总是有人在他身边讨论许多事情,弄的他很烦。但是他又摆脱不了这种议论。

幻视是指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也就是说患者所能看到的东西都是现实不存在的东西。

5.恐惧症

恐惧是指面临不利或危险的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和逃避行为。多见于恐怖症焦虑症、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临床特点]

1)恐惧轻者则称疑惧,指经常提心吊胆,总认为自己处于一种不利的危险境地。

2)恐惧重者则称恐怖,指极度的紧张骇怕伴狂奔呼喊等行为紊乱。

3)恐惧时除精神极度紧张外,均伴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如心悸、气急、尿意频频、四肢颤抖、汗流不止等。

4)部分患者的恐惧内容相对稳定,只在特定的环境中出现紧张、焦虑,如动物恐怖、广场恐怖社交恐怖等。

5)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精神症状支配下产生的恐惧情感也可称之惊恐,不过属精神病性症状。极度的惊恐可使患者呆若木鸡,使之处于木僵壮态。

[临床意义]

1)对特定事物的恐惧是恐怖症的主要症状。如广场恐怖、社交恐怖、昆虫恐怖等。患者一旦进入特定的环境,即会如临大敌,焦虑、紧张、恐惧相继产生,有时明明知道不应恐惧,但又无法控制情绪。

2)恐惧常可由幻觉、错觉及妄想引起。在幻觉、错觉的支配下,常可有惊恐发作。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有精神障碍,并带有意识障碍谵妄患者,常可见惊恐发作。脑外伤伴有精神障碍患者,也由于错觉导致惊恐发作。

3)焦虑症急性发作时,伴有强烈的恐惧,且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一般无相应的诱因,每次持续约30分钟。

4)正常人患有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脑溢血、癌症或手术前患者,时有恐惧心理,适当疏导劝慰即可以缓解。

6.强迫动作

强迫动作是指明知不必要却又难以克制的重复动作。常见于神经症的强迫症,或精神分裂症的早期。

[临床特点]

1) 患者知道,此动作没有必要去做,但他又不得不去做,不得不去重复。

2) 如果限制去重复,或禁止其重复,患者将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

3) 一旦让患者重复,他常常有满足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但片刻后患者还会为新的重复所困扰。

4) 强迫动作,强迫行为,常常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念所引起。

5) 强迫动作在大庭广众或有陌生人时,可控制约一定的时间,一旦环境允许,会变本加厉地重复以补偿。

[临床意义]

1)常见强迫症,如患者因害怕传染上疾病而强迫性洗手,反复洗手,甚至手被洗得发白脱皮,但他也不在乎;患者行走时需数电线杆,一旦计算有可能误差,他则要重复去数。

2)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可有强迫动作、强迫行为,多为怪异思维所引起。部分患者有精神自动症,但没有被强迫痛苦的体验,大部分患者没有要摆脱这些症状的强烈愿望。

7失眠

失眠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降低,在普通人群中非常多见。最常见的症状为入睡困难(上床后至少半小时以上仍未入睡)、早醒(指凌晨3~4点钟便醒来,且再入睡困难)、或眠浅多梦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递增,成人的睡眠时间逐步减少,青年人一般为每昼夜7~8小时,中年人为6~7小时,老年人为4~6小时,倘若在这个时间范围,一般不考虑失眠,当然,也有例外,个别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临床上有二种情况需注意鉴别,即青年人“晚上不要睡,早晨起不来”和老年人“晚上很早睡,凌晨便醒来”,这些不属于失眠,因为总的睡眠时间并未减少,而是睡眠习惯和睡眠周期的改变,即青年人睡眠周期推延,老年人睡眠周期提前。因此不提倡用安眠药治疗,而是调整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即可。

失眠的原因有许多,包括环境改变、生理疾病、情绪变化和饮食、药物等多方面。如饮酒、喝咖啡、浓茶、吸烟、噪声等都会导致失眠,因此需明确失眠的原因,然后再治疗失眠。

睡眠如同吃饭、饮水一样,是人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要,如果偶尔有1-2天失眠,一般不需要治疗,因为它会在第2~3天的睡眠中自动补偿,以弥补过去的睡眠缺乏。实际上一个人不可能会连续3天(72小时)彻夜不眠,就象一个人连续3天滴水未进一样不现实,但为什么会有许多病人主诉连续几个月未睡觉了呢?这主要是睡眠的主观感觉缺失或未睡深(未进入深睡期),使得清晨醒来主观感觉是一夜未眠,但家属可能会供史病人睡得很好。

当然,失眠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发生的早期症状,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对这些患者而言,应该积极地治疗原发疾病和处理失眠,避免疾病复发。常用的治疗失眠药物有许多,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随意服用,因为绝大多数镇静安眠药长期使用后会有成瘾或依赖性,一旦停用往往出现戒断综合征,失眠反而会加重。

失眠的临床意义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 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每星期至少2~3次,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梦多、早醒、醒来不适等,可考虑为失眠症

2) 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由于精神运动性兴奋,常伴有失眠,前者常由于幻觉、妄想所致。而躁狂症则为睡眠需要减少,可整夜不眠而保持旺盛的精力。

3) 大多数神经症患者,如焦虑症常会有失眠,多数为入睡困难和主观性失眠。患者除失眠外尚有情绪不稳,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

4) 躯体疾病造成的痛苦和不适,如疼痛等均会引起失眠,但采取止痛、治疗原发疾病和辅以小剂量安眠药即可缓解。

5) 抑郁症患者常有失眠,但早醒为主要特点,常半夜或凌晨醒来再也难以入睡,睁眼待天明。由于抑郁症病人的精神症状有晨重夜轻的特点,患者清晨或凌晨醒来感到如此痛苦而欲自杀的危险性非常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抑郁症的失眠。

8.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和不协调,如怀疑有人迫害自己,饭菜里有毒,外出感到有人跟踪自己,自己的想法被他人洞悉,听到背后有人议论自己,或有声音时常对自己评头论足等等。

[常见临床类型

1)单纯型:青少年时期发病,起病缓慢,早期常不易发现,可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症状:易疲劳、软弱无力、失眠、读书成绩下降、孤僻、生活懒散、情感淡漠。有时会误认为患者思想不开朗或性格问题。

2)青春型: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情感喜怒无常、行为幼稚、愚蠢、冲动,性欲、食欲亢进等。

3)偏执型:多发病于青壮年或中年,起病较缓慢,最初表现为敏感多疑,如感到周围有人议论自己、排斥自己,以后会逐步坚信不移自己的想法形成妄想,其行为和情感活动也会受幻觉、妄想的支配。

4)紧张型:目前很少见,多在青壮年发病,起病较快,以木僵状态多见,病人言语运动抑制、不饮不食、肌肉紧张固定于某一姿势、对环境无反应,甚至会出现突然起床,无目的地伤人毁物,然后又突然躺下。

5)混合型(未分化型):难以归类为上述4型的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此型目前最多见,约占60%左右。

临床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目前仍主要依赖于临床,至今仍未发现有确诊意义的生物学指标,实验室的检查只能是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因。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病程至少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有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缺乏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丧失——否认自己有精神病),另外,在精神症状表现上至少有下述二项肯定存在:

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思维,如讲话缺乏中心内容,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不易理解,将无关的几个词并凑起来,赋予特殊意义,他人吐痰是指自己痰迷心窍等。

2)妄想:原发性妄想或内容荒谬离奇,如认为自己的大脑受无线电波控制,房间里装上窃听器,被人跟踪,周围人都用异样眼光看着自己等等。

3)情感障碍:不协调,淡漠或倒错,如自言自语,痴笑,喜怒无常等。

4)幻听:听到有人评论自己的声音或命令、争论性幻听,感到自己的思维被大声地讲出来等。

5)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木僵),或怪异的愚蠢行为。

6)意志减退:孤独、退缩、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数日不理发、不洗澡等。

7)被动体检:被控制感,思维被洞悉,思维被插入、被撤走或中断等。

[[治疗与预防]

一般主张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维思通氟哌啶醇舒必利等)。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坚持服药治疗,辅助一定的心理社会康复训练。

9.阿尔茨海默症(老年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症常起病于老年或老年前期,以痴呆为主要表现。记忆障碍为本病的首发症状,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许诺的事情,言语啰嗦重复等。随着症状加重,病人的智能衰退日益加重,可以进食不知饥饱,外出后不能回家,叫不出家人姓名,甚至不能回答自己的年龄、姓名等,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发病于老年期者从起病到死亡,一般病程为5年。阿尔茨海默症可能是一种家属遗传性疾病,病理学上有大脑皮质萎缩、脑室扩大、脑沟增宽,临床上常用的早期识别工具为痴呆简易筛查量标(BSSD),总分为0-30分,如中等或以上文化程度者评分<22分、小学文化程度者<19分、文盲<16分者提示有痴呆。下面附BSSD:

指导语:老年人常有记忆和注意等方面的问题,下面一些问题检查你的记忆和注意能力,都很简单,请认真回答。

评分: 正确 错误

1、请问现在是哪一年 1 0

2、几月份 1 0

3、几日 1 0

4、星期几 1 0

5、这是什么市(省) 1 0

6、什么区(县) 1 0

7、什么街道(乡、镇) 1 0

8、什么路 1 0

(取出以下物品,请被试逐件说出其名称)

9、5分分币 1 0

10、钢笔套 1 0

11、钥匙圈 1 0

(移去物品,问“刚才让您看过哪些东西)

12、5分分币 1 0

13、钢笔套 1 0

14、钥匙圈 1 0

15、1元用去7分还剩多少( ) 1 0

16、再用去7分还剩多少( ) 1 0

17、再用7分还剩多少( ) 1 0

(我要讲几句话,请听我把话说完,听清楚并照我说的做。请你用右手拿纸,然后将纸对折,再把纸把在桌上)

18、取 1 0

19、折 1 0

20、放 1 0

(问:请再想一下,让你看过什么东西)

21、5分分币 1 0

22、钢笔套 1 0

23、钥匙圈 1 0

(取出图片,问“请看这是谁的像片)

24、孙中山 1 0

25、毛泽东 1 0

(取出图片,让被试说出图的主题)

26、送伞 1 0

27、买油 1 0

28、我国的总理是谁 1 0

29、1年有多少天 1 0

30、新中国哪一年成立 1 0  

精神障碍和精神病

精神病(psychosis)特指具有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躁狂症和抑郁症。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中的一小部分。

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出现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各种精神活动异常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泛指一切的因精神问题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社会功能,精神障碍是一个更宽的范畴。

心理变态这是一个老百姓的术语而不是一个专业术语,泛指一切反常的令常人不能接受的心理现象或者外在的行为现象。

精神卫生是指没有躯体的疾病,精神愉快、精神饱满,同时能够适应良好的社会功能的良好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每一个人所要追求的状态。  

产后精神障碍

生完宝宝后,有些妈妈由于压力过大等原因,会出现精神障碍。如果不多加注意,甚至会威胁新妈的生命安全,给家庭带来不幸。

怀孕和生产是女人一生当中的重大改变,也是生命延续的基础,在这阶段中,女性在生理和心理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经过十月漫长的怀胎过程和产房的挣扎痛苦、体力消耗外,接着是自己身心复原的需求及承受角色转变、生活调适及呵护无助新生命的哺育之责。

然而,因其导致之身心障碍,如未被重视,则将带给产妇及家属极大的困扰。一般将产后精神疾患依严重度大略分为:1、产后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2、产后忧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3、产妇忧郁(maternity blues)。

产后精神病通常发生在产后第三天至第十四天。一开始可能会有失眠、自我感丧失、坐立不安及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接下来很快出现明显的幻听、妄想(包括被害妄想或觉婴儿畸形或死亡的妄想)及意识混乱的谵妄状态,思考过程障碍、无法照顾孩子、甚至伤害自己或新生儿。在整个病程中,症状非常快速、并在数周至两三个月内会缓解,约九成是以情感性疾患为主要症状表现、此经治疗其预后尚不错,但不幸的是,仍有百分的病人会自杀,约百分的病人会因症状影响而杀死自己的婴儿。

非精神病性的产后忧郁症,其特征包括注意力无法集中、健忘、心情不平静、时常哭泣或掉泪、依赖、焦虑、疲倦、伤心、易怒暴躁、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考方式等等,发生期间一般在产后第一天至第六周之间,以产后第一天到第十天为危机期,其严重度一般是中度至重度,偶症状会持续至六到九个月久。产后忧郁又称婴儿忧郁(baby blues),其典型症状是突然哭泣、激动、情绪变化快速、甚至会有欣快感、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症状、通常在产后第三天以后开始出现,约一周内自动消失。此最轻微且不会造成心理社会功能障碍、因此通常不被视为一种疾病。

造成产后精神疾患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大类──1、生理因素:与体内荷尔蒙突然下降有关,包括雌性素、黄体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等。2、心理因素:学者指出患有产后忧郁症的妇女、通常有焦虑及强迫特质或出现过度自我控制和顺从、对母亲角色易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故无法克服母育工作的压力。另有学者认为怀孕期情绪压力和高度焦虑易于发生产后精神异常。3、社会因素:包括面临经济及孩子照顾的问题,支持系统的缺乏或对孩子性别期望所带来的压力等等。

据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造成产后妇女压力源的四个主要因素有──1、母育角色所引发之压力感:产妇会“担心婴儿溢奶”、“担心婴儿的衣物穿得过多或过少”、“担心婴儿生病”、“婴儿洗澡时担心抓不稳、让婴儿滑入水中”、“喂奶时担心婴儿呛到”等等有关母育工作与责任所引起之困扰。2、支持系统缺乏所引发之压力感:内容项目为“得不到家人足够的心理支持”、“先生不能接受新生儿”、“公婆及家人对新生儿不能接受”、“先生关怀陪伴的时间不够多”、“家人对照顾婴儿的看法太多”、“婴儿性别没有符合期望”等等之困扰。3、面临抉择所引发之压力感:由于家中多一新成员,故生活面临重新调整,以致许多事务须做抉择,项目有“必须将婴儿交给他人带”、“必须辞掉工作”、“寻找保姆不容易”、“婴儿命名不够完美”、“不知道选用哪种奶粉厂牌”、“喂母奶或牛奶很难下决定”等等之困扰。

4、身体心像改变所引发之压力感:因怀孕、生产后造成身体结构、身体功能、身体感觉和社会功能四方面改变所引起之困扰,例如“体重控制不能达到理想”、“身材没有恢复”、“腹部肌肉松弛”、“饮食摄取过多”、“生活感觉不自在”、“担心性生活后会再怀孕”等之困扰。

因此,对于忧郁之防治,做以下的建议:两性培养“平等”、“中性”的特质,彼此尊重、体谅、欣赏其差异性。重建两性平权的社会价值观。强化彼此间的沟通(包括与丈夫、家人或其它成员等),多一点关怀、坦诚、倾听和赞美,避免互相歧视。3、生育和养育是家庭事件而非女性一人的职责,故整个家庭每一个成员须调整自己,共同经历角色转换。

女性要在认知上不断自我成长和自我突破,做个独立自主的女性,体认自己的价值,并肯定其角色重要性。5、可利用社区安排各种家庭主妇活动,彼此交换生活经验,免得整日在家忙孩子家务而落入情绪低潮中。6、平日多运动,保持快乐的心情可促进体内制造安多芬素(endorphine),预防忧郁的发生,因为“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