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木荷皮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7日 (一) 11:13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药材}} {{简要信息-药品 |药名=银木荷皮 |图片= |药名拼音=Yín Mù Hé Pí |别名=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有毒 |药性...”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银木荷皮
Yín Mù Hé Pí
别名  
功效作用 清热止痢驱虫。主痢疾蛔虫绦虫病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有毒
归经 大肠经
药性
药味

【拼音名】 Yín Mù Hé P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银木荷的茎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ma argentea Pritz.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银木荷 乔木,高20-30m,小枝深紫色或深褐色,幼枝有银白色绒毛。叶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长7-14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有白色柔毛或后脱落。花白色,4-6朵集成伞状或总状花序,腋生或簇生于小枝顶端,花梗上部稍下弯;萼片5,近圆形,外面及边缘有丝状毛;花瓣,5,其中1片白色,兜形,其余4片下部略带红色,有丝状毛;雄蕊多数;子房有白毛,柱头5裂。蒴果球形,木质,直径约1.5cm,5裂。种子长5-6mm,周围有宽翅。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900-3000m的山坡、林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西及西南等地。

【性味】 苦;平;有毒

归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止痢驱虫。主痢疾蛔虫绦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