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

来自医学百科

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血浆总蛋白质,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减少。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所致氮负平衡的结果。主要表现营养不良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及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包括血浆白蛋白、各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等,总量为6.5~7.8g%。若血浆总蛋白质低于6.0g%,则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对低蛋白血症一般经及时、合理的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病因

主要为下列几种:

蛋白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厌食,如严重的心、肺、肝、肾脏疾患,胃肠道淤血,脑部病变;消化道梗阻,摄食困难如食道癌胃癌慢性胰腺炎、胆道疾患、胃肠吻合术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蛋白质合成障碍。各种原因的肝损害使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减低,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

③长期大量蛋白质丢失。消化道溃疡痔疮钩虫病月经过多、大面积创伤渗液等均可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质丢失。反复腹腔穿刺放液、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治疗时可经腹膜丢失蛋白质。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恶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可有大量蛋白尿,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消化道恶性肿瘤及巨肥厚性胃炎、蛋白漏出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也可由消化道丢失大量蛋白质。

④蛋白质分解加速。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蛋白质分解超过合成,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

除有原发疾病的表现外,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营养不良。氮负平衡使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著消耗,病人日益消瘦,严重者呈恶液质状态。胃肠道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消化酶减少,因而食欲差。

疲乏无力也是常见症状,病人不爱活动,体力下降,反应渐趋迟钝,记忆力衰退。多有轻、中度贫血,经常头晕,可有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浮肿的发生与血浆有效渗透压减低有关。

体液的渗透压与其所含溶质分子量成反比,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是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血浆与组织液的总渗透压相差不大,但因血浆内所含不能渗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白蛋白较多,故血浆的渗透压较高,从而使水分有从组织液进入血浆的趋势。血浆白蛋白减少时,有效渗透压减低,使组织间潴留过多的水分,而出现浮肿,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此外,还可有性功能减退、闭经骨质疏松、机体抵抗力差等。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者可有出血倾向

诊断

低蛋白血症指血浆总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的减少,具体指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或者白蛋白低于35g/L便可诊断。

治疗

首先应治疗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解亢进的原发疾病。若原发疾病无禁忌,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使每日摄入蛋白质达60~80g,保证充足热量供应(2500千卡/日以上),并酌情使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消化功能差者,可予流食或半流食,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病情严重者,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

老年重症病、恶性肿瘤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及危重症患者等并发的低蛋白血症十分常见,主要是因为白蛋白的消耗增加、合成不足以代偿其代谢、对外源性营养底物反应差等。临床上具有病死率高、住院时间长等特点。针对病因,临床上一般采用输注人体白蛋白血浆、人工匀浆膳等营养支持治疗,对低蛋白血症有一定的疗效。但较大地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而且反复输注白蛋白会抑制肝细胞白蛋白基因的表达,抑制内源性白蛋白的产生,并增加白蛋白的分解,治疗效果欠佳。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黄芪茯苓白术之品以益气健脾,增强脾运功能,培扶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驱邪外出,疗效更显著持久。中药在这个领域尚无系统的研究。能否通过运用益气健脾之中药,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运化,促进蛋白的合成,提高危重症患者的白蛋白,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值得深入探讨研究。患者也切不可病急乱投医,盲目相信所谓中医。须知,中医是可以相信的,但你首先要确定,你找的确定是中医吗?很多人打着中医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警惕!

再次强调:低蛋白血症只是一个症状,治疗仍以病因治疗为主。具体可参看相关词条。

参看

参考文献

李倩;姜韫赟;李玲玲;唐明;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