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鹿肉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20:02的版本 (以“{{Hierarchy header}} 【基原】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 【性味归经】甘,温。 【功效】补五脏,调血脉,壮阳,...”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基原】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

性味归经】甘,温。

【功效】补五脏,调血脉,壮阳,下乳汁。

【应用】

1.产后无乳:鹿肉125g,洗切,用水三碗煮,入五味,任意食之。(《寿亲养老新书》)

2.鹿肉、胡桃肉适量,加盐调味,煮汤食用。(《寿亲养老新书》)

3.气血亏虚:鹿肉90g,黄芪30g,大枣30g,共煮食用。(《寿亲养老新书》)

【使用注意】

鹿肉温性,故阳盛阴虚有热者不宜食。炎热季节宜少食,寒冬时食最宜。

【按语】

冬令之补品,凡年老体弱、肾阳不振、肾气虚弱者食之宜。

【参考文献】

l.《食疗本草》:“补虚羸瘦弱,利五脏,调血脉。”

2.《医林纂要》:“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门火,壮阳益精。”

3.《本草纲目》:“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为纯阳之物,能通督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