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

来自医学百科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 OTC deficiency,OTCD)也称作OTC缺乏症,是最常见的尿素循环障碍疾病。由于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OTC)基因突变后造成该活性下降或消失,鸟氨酸氨甲酰基磷酸生成瓜氨酸受阻,导致血液中的浓度异常。OTC缺乏症的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这意味着男性比女性患者更常见。氨浓度迅速增加引起的共济失调嗜睡,如果没有迅速进行干预治疗会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OTC缺乏症通过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测来诊断,确诊往往需要分子遗传学技术。个体一旦被确诊,治疗的目标是避免诱发事件导致血氨浓度增加。最常见的治疗是低蛋白质饮食结合氮清除剂肝移植可以治疗这种疾病。基因治疗的实验过程中造成一名参与者死亡,因此已经终止。

症状和体征

和其他的代谢条件一样,OTC缺乏症的发病年龄和严重情况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需要考虑女性杂合子和非随机X染色体失活可能性的复合情况。最经典的表现为,一个男孩出生后的24小时表现出烦躁嗜睡,停止进食。如果未经过处理这种代谢性脑病会继续发展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氨的毒性只针对于大脑,其他的组织可以处理高氨浓度而不出现问题。也存在后期发病的OTC缺乏症,虽然后期发病的表现要比经典出生发病的表现要温和,但是受到适当压力的影响都有可能导致血氨浓度高的发生,仍然会有生命危险。患者会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发育迟缓以及各种精神症状(神志不清谵妄,侵略性,自残)。未被确诊的OTC缺乏症患者往往会在过往的饮食中表现出蛋白质回避的现象。 对于严重的OTC缺乏症患者,应该更多的关注血氨浓度过高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血氨浓度高的程度和相关的症状表现,如癫痫发作。即使患者表现出症状的迟发,但是其整体的临床表现还是与其高血氨程度有关。

遗传学

OTC缺乏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OTC基因突变引起的。OTC基因编码的线粒体酶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只在肝脏中表达。功能酶由三个相同的亚基组成。以鸟氨酸和氨甲酰磷酸为底物在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催化下生成瓜氨酸。 X连锁隐性遗传的方式造成了男性比女性患者更为常见。携带缺陷基因的女性可能出现严重症状或者无症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随机性的X染色体失活。 在一定的情况下,OTC缺乏症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使是温和突变的个体,在出现足够的代谢压力时仍然会出现严重的疾病表现。OTC缺乏症因为其多样的临床表现而难以计算发病率。有研究显示OTC缺乏症的发病率约为1:60,000-1:72000。

诊断

尿素循环障碍的患者会表现为明显的高血氨浓度,需要尽快降低病人的血氨浓度的同时,确定具体病因也同样关键。对于OTC缺乏症即涉及的诊断需要进行血浆尿液氨基酸分析,尿有机酸分析(确定是否存在乳清酸以排除有机酸血症)和血浆酰基肉碱(在OTC缺乏症中正常,可以识别为其他原因造成的)。未经治疗的患者瓜氨酸和精氨酸的浓度会下降,乳清酸浓度增加,是由于氨甲酰磷酸累积的结果。生理表型(血氨增加,低浓度瓜氨酸和高浓度乳清酸)为经典的OTC缺乏症的表现,但这些表现也可能出现在新生儿鸟氨酸氨基转移酶缺乏症中。只有严重的男性会表现出经典的生理表型,杂合子的女性较难诊断。随着测序技术的兴起,分子检测已经成为诊断的首选,特别是致病基因呈现家族性的时候。

治疗

患有OTC缺乏症的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避免血氨过多。可以通过控制低蛋白饮食,以及用氮清除剂如苯甲酸钠来进行预防性治疗。最小的摄入并及时将废氮气通过其他的路径排出体外,通常需要补充精氨酸以保证尿素循环的整体功能。如果出现血氨过多的症状发作,要及时进行减低氨含量的治疗。在极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血液透析。 一直以来基因疗法一直被认为是可以根治OTC缺乏症的治疗方法,在90年代末就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临床试验,一名年仅18岁年轻男子杰西•基辛格(Jesse Gelsinger)参加了腺病毒载体的Ⅰ期的临床试验造成死亡,试验也就此停止。目前,治愈OTC缺乏症的唯一选择是肝脏移植恢复患者的正常酶活性。2005年51例OTC缺乏症接受肝脏一直的患者5年成活率大于90%。OTC缺乏症的重症患者在接受肝脏移植手术之前要经过六个月以下的评估。


参考资料

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