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疮

来自医学百科

须疮是在男子胡须部位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毛囊炎毛囊周围炎

(1)病因:致病菌葡萄球菌,常与从鼻腔脓性分泌物中所分离出的菌型相同。脓疱疮疖病和其他处毛囊炎的脓液也可引起须疮。不良的拔鼻毛习惯和被污染的剃刀刮脸剃须,也能招致本病的发生。引起须疮的原因,可能不单纯是由于化脓菌的感染,个人的体质因素也有重要的意义。患者往往对葡萄球菌有特殊的敏感性,正常时葡萄球菌不能穿过毛囊口进入毛囊深部,须疮患者则可穿过毛囊口到达毛囊深部而发病。对治愈的须疮患者注射葡萄球菌疫苗,可引起须部毛囊性红斑反应。本病患者中的多数人有皮脂溢出。室内工作者较户外工作者更易患本病。疲劳精神紧张可能会促使须疮复发。

(2)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30~40岁的男性,青少年虽也可发病但较少见。此病开始时,先在胡须生长处皮肤潮红和轻度肿胀,有灼热及瘙痒。随后在红斑上出现与毛囊一致的炎性庄疹及脓疱。脓疱周围绕以红晕,脓疱中央贯通一根须毛,松动易拔掉。脓疱破后,干燥结痂,经10多天后脱落而愈,但不断有新的皮疹发生。这种损害可以在生须部位散在存在,也可成群出现。病变较浅者,脱落的须毛可以再生,如侵犯部位较深,毛囊已被破坏形成疤痕,称为狼疮样须疮。狼疮样须疮在刚开始时也是毛囊性的炎件丘疹和小脓疱,局部皮肤潮红肿胀、渗液、结痂脱落后,在中心处形成暗红色的萎缩性疤痕。周围仍有活动性的毛囊一致的小脓疱及肉芽肿样炎性病变的边缘。常从耳前颊部或须部开始,可向周围扩展。头皮也可被侵犯,破坏毛囊,形成疤痕性秃发。须疮通常多发生于上唇、耳前颊部、下唇及颏部等胡须生长部位。但有时眉毛、睑缘、腋部、阴毛部及头皮也可发生。病程慢性,反覆发作,不易治愈。狼疮样须疮中,皮脂腺和毛囊可破坏,形成瘢痕组织

(3)鉴别诊断:本病好发于成年男性胡须部位,主要表现为毛囊性炎性丘疹及小脓疱,病程慢性,容易复发。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红斑及脂性鳞屑,不发生毛囊一致的脓疱。除胡须部外,更易好发于头皮、眉部等处。

须部假性毛囊炎:本病为胡须向内生长引起的胡须周围异物反应性炎症,无毛囊性脓疱。

须癣:为胡须部位之边缘清楚的鳞屑性斑片,真菌检查阳性。

(4)治疗:本病经过慢性,且易复发。平日应注意剃须刀具清洁,少吃甜食,多吃青菜,防止便秘,加强机体抵抗力。对牙齿、扁桃体及副鼻窦感染要进行治疗。病情较重者可选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内服,1日4次,每次0.5克,连服10~14日。局部可用0.1%雷夫奴尔或0.5%新霉素溶液湿敷,外搽1%新霉素软膏百多邦软膏。

中医称本病为羊胡疮。 《外科证治全书》说:“生于下颏,初如粟如豆,色红热微痒痛,破津黄水,颇似黄水疮。”

病因病机脾胃虚弱,水湿内生,郁久化热,外感毒邪,浸淫肌肤而发。治宜健脾除湿清热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平胃散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5)预防:刮须时避免损伤皮肤,避免局部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加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劳累和紧张。积极治疗鼻咽部慢性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