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

来自医学百科
Bkhey.jpg

英文名:trachea(气管

呼吸器官的一部分。

形态:为后壁略平的圆筒型管状,成年人长约11-13厘米。

位置:上端平第六颈椎下缘,与环状软骨相连,向下至第四,五胸椎体(相当胸骨角平面)交界处,分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杈

构造:主要由14-16个半环状软骨构成,有弹性,软骨为“C”字形的软骨环,缺口向后,各软骨环以韧带连接起来,环后方缺口处由平滑肌致密结缔组织连接,保持了持续张开状态。

特点左主支气管长,细,较水平。右主支气管较短,粗,较垂直,异物容易落入右支气管内。  

结构

气管管壁分粘膜、粘膜下层外膜三层。

1.粘膜 表面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等组成。纤毛细胞呈柱状,游离面有纤毛,每个细胞约有300根,核卵圆形,位于细胞中部。纤毛向咽侧呈快速摆动,将粘液及附于其上的尘粒,细菌等异物推向咽部被咳出,故纤毛细胞有净化吸入空气的重要作用。杯状细胞也甚多,其结构与肠道上皮的杯状细胞相似,顶部胞质内含大量粘原颗粒,细胞分泌粘蛋白(mucin)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它与管壁内腺体的分泌物在上皮表面共同构成一道粘液性屏障,粘附吸入空气中的异物,溶解吸入的SO2、CO等有害气体,随粘液咳出。基细胞呈锥形,位于上皮深部,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可分化形成前述两种细胞。

刷细胞(brush cell)呈柱状,游离面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微绒毛,形如刷状。刷细胞的功能尚不清楚,可能有一定吸收作用。细胞顶部可见基粒,因此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未成熟的纤毛细胞。有的刷细胞基部可见与传入纤维构成的突触,故它还可能有感受刺激的功能。

气管及其以下分支的导气部管壁上皮内还有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细胞呈锥体形,散在于上皮深部,胞质内有许多致密核心颗粒,故又称小颗粒细胞(small granule cell)。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证明,细胞内含有多种胺类或类物质,如5-羟色胺、蛙皮素、降钙素脑啡肽等,分泌物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或经血液循环,参与调节呼吸道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腺的分泌。

固有层结缔组织中的弹性纤维较多,使管壁具有一定弹性。固有层内也常见淋巴组织,它与消化管管壁内的淋巴组织一样,也有免疫性防御功能。浆细胞分泌的IgA与上皮细胞产生的分泌片结合形成分泌性IgA,释放入管腔内,可抑制细菌繁殖病毒复制,减弱内毒素的有害作用。

2.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层和外膜无明显分界。粘膜下层除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外,还有较多混合性腺

3.外膜 为疏松结缔组织,较厚,主要有16~20个“C”形透明软骨环构成管壁支架,软骨环之间以弹性纤维组成的膜状韧带连接,使气管保持通畅并有一定弹性。软骨环的缺口朝向气管后壁,缺口处有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和平滑肌束咳嗽反射时平滑肌收缩,使气管腔缩小,有助于清除痰液。

气管上端平第6颈椎体下缘与喉相连,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支气管为止,成人全长约10-13厘米,含15-20个软骨环。分杈处叫气管杈。根据行程,气管可分为颈、胸两段,颈段较浅表,在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可以摸到。  

气管和食管的关系如何?

气管和食管均位于纵隔内。纵隔是在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的总称,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分隔左右胸膜囊和肺。以胸骨角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三部。气管位于上纵隔,食道位于后纵隔。气管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以气管软骨为支架,保持持续开张状态;食道则为一扁狭肌性长管道,上端在第六颈椎下缘接咽,下接胃贲门,比气管的两倍还长,食道上段走行于气管后方略偏左,在气管分为左主支气管处,形成食道的一个狭窄。最有临床意义的是:气管与食道上方,均与咽部有接属关系,呼吸时,通向气管的气道开放,摄食咽下时,食物通道开放,气道关闭,不致发生误差。临床上,在鼻饲插胃管或行胃镜检查时,常需患者配合做咽下动作,以防误入气管,引起呛憋,危及生命。日常生活中,饮食时忌大喊大笑,也是防止饮食误入气管造成窒息,这些都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了。  

气管实验

气管实验:14号片,主要观察气管壁的三层结构,即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外膜。其中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纤毛可以摆动;黏膜下层中有气管腺;外膜中有透明软骨。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