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源

来自医学百科
9345d688d43f879477708633d01b0ef41bd53a24.jpg

刘湘源,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定期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文名称:刘湘源

毕业院校:解放军进修学院

临床职称:主任医师

专 业:风湿免疫科

学 历:博士

教学职称:教授

执业地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方向

类风湿关节炎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痛风


教育经历

1986年9月~1992年7月: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获学士学位

1995年9月~199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风湿免疫专业,获博士学位(直接攻读博士)

1996年7月~8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高级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进修学习


工作经历

1992.8~1995.9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住院医师

1998.7~2000.8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主治医师

2000.9~2006.7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2001.9~2006.8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6.7~2006.8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6.8~2010.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主任

2010.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科主任


科研成果

主要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出贡献:

(1)幽门螺杆菌感染在RA发病机制及胃肠道损伤中作用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RA发病及病情持续活动可能无关,但可能与非甾类抗炎药一道,协同致消化性溃疡作用。

(2)HLA-DM与RA相关性研究: DM基因多态性不影响RA易感性,但在RA发病过程(抗原递呈和自身免疫)中,及DMB*0101对RA病情及活动性有重要影响。同时DR4蛋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分泌,特别是促进Th1类致炎因子表达而促进RA发生与发展。

(3)CXCL16/CXCR6在RA发病中作用:趋化因子CXCL16及其受体CXCR6通过趋化炎细胞浸润到关节局部,并促使滑膜细胞分泌RANKL等细胞因子,参与RA免疫介导炎性反应和骨质破坏,特异性阻断CXCL16/CXCR6信号轴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RANKL可通过活化JAK2/STAT3信号通路诱导破骨细胞分化成熟,以此通路为靶向的抑制剂AG490可阻止骨破坏发生,JAK2/STAT3通路是RA骨质破坏发生的关键通路,AG490作为前体药治疗RA有优势。

(4)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早期RA中检测及意义 刘湘源刘湘源 :以抗CCP抗体改进的RA诊断标准可提高早期诊断敏感性,其中RA-6(以抗CCP抗体替换类风湿结节和放射学)对早期RA诊断敏感性最高,对早期RA筛选有很好价值,有助于RA早期诊断;IgG和IgA型抗CCP抗体对早期RA诊断均具有较高敏感性,IgA型对IgG型抗CCP抗体阴性的RA患者具有补充诊断作用,且IgG型阴性而IgA型阳性RA患者病程更短,提示IgA型抗CCP抗体可能在RA的更早期阶段发挥作用。 (5)抗BRAF抗体检测及其在RA中的意义:抗BRAF抗体对诊断RA的敏感性53.6%,特异性84.3%,且在CCP阴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为38.2%,有助于RA诊断。病程小于3个月极早期患者,其阳性率为63.6%,滴度也明显高于病程大于3个月的患者,有助于RA早期诊断。

(6)RA颈椎受累影像学特点:约11%RA患者发生颈椎半脱位,女性多见,高峰期在50-70 岁。四肢麻木为RA 患者颈椎半脱位的报警症状。RA 颈椎半脱位患者常见表现形式为寰枢椎前脱位。影像学特点为骨质破坏、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后寰齿间隙可作为诊断寰枢椎前脱位的辅助指标。

(7)RA在动态核磁曲线中表现:利用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反映炎性滑膜增强动态变化,是反映RA炎性进展非常好的指标。其曲线类型多为快速增长型,与滑膜炎活动及血管翳生成有关。曲线斜率与DAS28有相关性。

(8)早期联合多种病情改善药(如小剂量甲氨蝶呤与羟氯喹联合、或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等)方案治疗RA,取得了良好疗效。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定期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风湿病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学专家委员会常委

北京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委

北京市风湿病学会委员

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临床免疫与风湿病》副主编,《Gout and Hyperuricemia》、《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医学参考.风湿免疫频道》和《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和《Intern J Rheum Dis》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1.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获200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卫-1-03)。

2.《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获200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机制及临床应用》获200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论文

1. AG490 inhibits NFATc1 expression and STAT3 activation during RANKL induced osteoclastogenesis. Li CH, Zhao JX, Sun L, Yao ZQ, Deng XL, Liu R, Liu XY(通讯作者).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3,435(4):533-9.

2. Reevaluation of predictive value of ACL and anti-β2GP1 antibody for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from a perspective of a practical world.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 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2012,32(12):3881-6.

3. RANKL downregulates cell surface CXCR6 expression through JAK2/STAT3 signaling pathway during osteoclastogenesis. Li CH, Zhao JX,Sun L, Yao ZQ,Liu R, Huang JS,Liu XY(通讯作者).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2, 429(3-4):156-62.

4. Is It Necessary to Combine Detection of 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 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Zhao JX, Liu XY(并列第一作者), Wang ZM, Liu R, Li ZG.J Rheumatol, 2010, 37(12):2462-5

5. Less disease severity and favorable prognosis are associated with postmenopausal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2009,29(5):535-8.

6. Comparative study on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at active stage. XiaoLiDeng, XiaoXiaLi, XiangYuanLiu(通讯作者), LinSun and RuiLiu. Rheumatol Int, 2010,30(11):1429-1436

7. Significance of anti-CCP antibodies in modification of 1987 ACR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in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Zhao JX, Liu XY(并列第1作者), Wang ZM, Li ZG. Clin Rheumat, 2010, 29(1):33-8.

8. Comparative study on low back pain misdiagnosed as spondyloarthropathy.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Xu N. Clin Rheumatol, 2009,28(8):893-8.

9. 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蛋白在RA滑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金霞,孙琳,张颖健,张霞,李茹,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7):446-49

10. 痛风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武东,赵金霞,孙琳,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2):128-130

11. 半乳糖凝集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李常虹,孙琳,张颖健,赵金霞,姚中强,徐宁,刘蕊,刘湘源(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45(3):452-457

12. JAK2/STAT3信号通路对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李常虹,赵金霞,孙琳,姚中强,刘蕊,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5):

13. IgG、IgA和IgM亚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检测及意义. 张颖健,赵金霞,孙琳,李常虹,李桂叶,刘湘源(通讯作者),栗占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1):5-9

14. 应关注老年风湿病的诊治. 赵金霞 刘湘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2):881-884

15. 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 刘湘源,郑晓娟.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2):168-170

16. 抗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抗体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张霞,赵金霞,孙琳,李茹,刘湘源(通讯作者),栗占国.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2):195-198

17. 不容忽视痛风的降尿酸治疗(专论).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杂志,2010,14(6):361-363

18. TNF-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赵金霞,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0,4(4):447-449

19. 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进展(综述). 刘湘源,李树强.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9,3(3):71-73.

20. 女性风湿病患者避孕方法的选择(综述).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1):60-61.

21. 应重视类风湿关节炎的强化治疗(专论).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杂志,2009,13(11): 729-731.

22. 痛风降尿酸治疗的进展. 刘湘源,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1):959-960.

23. 难治性痛风石痛风的治疗. 刘湘源.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2(6):619-622.

24. 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反应的防治. 刘湘源,徐宁,李胜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8,12(3): 207-209.

25. 慢性下背痛的鉴别诊断. 刘湘源,李胜光.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0):632-634.

26. B27相关性前葡萄膜炎. 刘湘源,肖玉兰,李胜光,唐丽君,张莉芸.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4):244-247.

27. 生物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刘湘源,李胜光.黄烽.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32-34.

28.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湘源,肖玉兰,任素琴, 唐丽君,张莉芸.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5):280-283.

29. 误诊为脊柱关节病的下背痛患者24例临床分析. 刘湘源,黄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0):610-614.

30.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刘湘源,黄烽.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1):33-37.

31. 类风湿关节炎的抗B细胞治疗. 刘湘源,黄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1):696-697.

32. 韦格纳肉芽肿的治疗现状. 刘湘源,黄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3):30-33.

33. 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LA-DM和-DR基因的表达. 刘湘源,朱继平,闵伟琪,黄建生.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3,3(1):18-20

3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LA-DM基因多态性分析. 刘湘源,闵伟琪,黄烽,李胜光.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2,23(1):8-10.

35. 抗疟药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 刘湘源, 黄烽.中国新药杂志,2002,11(4):274-277

36. 依地酸钙钠治疗系统性硬化症86例. 刘湘源,黄次波,黄烽.中国新药杂志,2001,10(8):530-322.

37.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肢端干性坏疽. 刘湘源,尚桂莲,黄次波, 黄烽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615-616.

38. 男性与女性白塞病的对比研究. 刘湘源,李胜光,施桂英,等.中华风湿病杂志, 2000,4(2):82-84.

39. 雷诺现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刘湘源,林俊,黄烽,黄次波.中华风湿病杂志,2000,4(3):175-177.

40. 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刘湘源,林红,袁国华,黄烽.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48-50.

41. 干燥综合征并发完全型肾小管酸中毒. 刘湘源,杜转敏,袁国华,黄次波.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1999, 20(4):254-255.

4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胃肠损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刘湘源,施桂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3(2):106-110.

43. HLA-B27阴性与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对比分析. 刘湘源,王宽婷,赵伟,黄烽.中华风湿病杂志,1998, 3:143-146.

44. 干燥综合征与肾小管酸中毒. 刘湘源,李春先,黄次波.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12):753-754.


著作译作

1.刘湘源主编.《表格式临床医学系列丛书.风湿病分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ISBN:7506724529

2.刘湘源主编.《图表式临床风湿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年2月第一版。ISBN:9787506761727

3.刘湘源副主译.《561种疾病最新诊治精要》。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ISBN:9787509167991

4.刘湘源副主编.《风湿性疾病病案分析》。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ISBN:9787030103017

5.刘湘源副主编.《关节炎诊断与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ISBN:9787117113151

6.刘湘源副主编.《内科疑难病例丛书——风湿病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ISBN: 9787117131759

7.王皓,范利主编。刘湘源等参编。《部队干部体检及疾病防治指南》。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8.韩雅玲,史旭波,郭静萱主编。刘湘源等参编。《抗栓与溶栓治疗——基础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ISBN:9787509174784

9.栗占国,唐福林主译。刘湘源参译。《凯利风湿病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2011年6月第8版。ISBN:978781116953-9

10.吴东海,王国春主编。刘湘源等参编。《临床风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ISBN:9787117099776/R.9978

11.栗占国,张奉春,鲍春德主编。刘湘源等参编。《类风湿关节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ISBN:9787117118972

12.王建昌,王丛妙主译。刘湘源等参译。《郝斯特心脏病学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3月第11版。ISBN:9787509114315

13.蒋明,David YU,林孝义,朱立平主编。刘湘源、黄烽等参编。《中华风湿病学》。华夏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ISBN:7508029518

14.施桂英主编。刘湘源等参编。《关节炎概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5月第二版。ISBN:7506730278/R.2535

15.霍仲厚主编。刘湘源等参编。《病历书写示范》。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ISBN:7534543479

16.吴青主编。刘湘源、肖玉兰和黄烽参编。《点击成人健康—常见疾病的防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ISBN:7501936811/R.032

17.施桂英主编。刘湘源等参编。《关节炎概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ISBN:9787506730273

18.黄建生,任大明主编。刘湘源等参编。《丙型肝炎》.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ISBN:7801570626/R.062

19.李楠,王凤祥,周春喜主编.刘湘源等参编.《荧光探针应用技术》。军事医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ISBN:9787801210951

20.张奉春主编.刘湘源等参编。《风湿免疫科诊疗常规》.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ISBN:978750675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