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01:35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药材}} {{简要信息-药品 |药名=紫花地丁 |图片=bk57n.jpg |药名拼音=Zǐ Huā Dì Dīnɡ |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紫花地丁
Zǐ Huā Dì Dīnɡ
紫花地丁
别名 铧头草、光瓣堇菜、堇堇菜、箭头草、地丁、角子、独行虎、地丁草、宝剑草、犁头草、紫地丁、免耳草、金前刀、小角子花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英文名 HERBA VIOLAE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心经肝经
药性
药味

  

名称

学名Viola philippica Car.

英文名:Purpleflower Violet

释名: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  

科别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五桠果亚纲 Dlilleniales

堇菜科 Violaceae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7~14厘米,无地上茎地下茎很短,主根较粗。叶基生,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圆齿,叶柄具狭翅托叶钻状三角形,有睫毛。花有卡柄,萼片卵状披针形,花瓣紫堇色,具细管状,直或稍上弯;花期4~5月,紫色小花,秋后茎叶仍青绿如初,花旁伴有针状小果,直至冬初,地上部分才枯萎,因此是极好的地被植物,也可栽于庭园,装饰花境或镶嵌草坪。

花色:白.黄.紫  

生长习性

性强健,喜半阴的环境和湿润的土壤,但在阳光下和较干燥的地方也能生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华北地区能自播繁衍,在半阴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除羊胡子草外,其他草本植物很难侵入。在阳光下可与许多低矮的草本植物共生

花期:3-4月开花  

产地分布

原产地:中国

分布:中国东北、华北等地的田埂、路旁和圃地中。  

繁殖培育

播种或分株法繁殖  

园林用途

可单种成片植于林缘下或向阳的草地上,也可与其他草本植物,如野牛草、蒲公英等混种,形成美丽的缀花草坪。  

相关病害:

会生叶斑病,是半知菌感染所致。起初只是一个个小褐点儿,如不及时治疗会产生大片的黑斑,叶片枯黄死掉。所以,一旦发现生病,应立即用百菌清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隔7-8天一次,连续2-3次,可基本痊愈。主要虫害有介壳虫、白粉虱等,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至1500 倍液喷洒。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苦、辛、寒,无毒 ;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可入药,其性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

来源及制法: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主治

1、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3、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4、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加油调匀涂患处。

5、喉痹肿痛。用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

6、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不但可以配合备注中所说的银花连翘野菊花等药材同用,更可与败酱草黄芪同用,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可谓之一举两得啊  

鉴别

(1)本品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长32~240μm,直径24~32μm,具角质短线纹。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1~40μm 。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2)取本品粉末约2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花地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3: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3个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贮藏

置干燥处。  

备注

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

摘录:《中国药典》  

染料用途

叶可制青绿色染料。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