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米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01:37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药材}} {{简要信息-药品 |药名=秫米 |图片= |药名拼音=Shú Mǐ |别名=众、秫、糯秫、糯粟、黄糯、黄米 |英文名= |...”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秫米
Shú Mǐ
别名 众、秫、糯秫、糯粟、黄糯、黄米
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和胃安神;解毒敛疮。主疟疾寒热;筋骨挛急泄泻痢疾;夜寐不安;肿毒;漆疮冻疮;犬咬伤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胃经肺经大肠经
药性
药味

【药用】本品为禾植物粟(一说为高粱)的干燥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大肠经

【功效】和胃安眠

【临床应用】用于夜寐不安。

本品有和胃安眠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或胃失安和引起的夜寐不安,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之症,常配半夏同用。

【处方用名】北秫米(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包煎。

方剂举例】半夏秫米汤《内经》:半夏、秫米。

【附方】久泄胃弱∶黄米炒为粉。每用数匙,沙糖拌食。

治胃不和,夜不得眠。

秫米——指办事不利索,好事办瞎了,还含有不懂事,说话不当之意思;或运气不好,遇事不顺利。如:我今天把钱包丢出租车上了,真秫米啊!  

食疗价值

粟米之中粘糯者。又称黄米、糯秫、糯粟、黄糯。我国山东、河北及东北各地栽培最多。生用或炒用。

性味甘,微寒。能益脾和胃、安神止泻。用于胃气不和,夜不得眠,或脾胃虚弱,久泻不止。前者,常与半夏煎汤服(即《黄帝内经》的半夏秫米汤);后者,可单用研末或煮稀粥食。本品性极粘滞,不宜常食。  

济南方言

秫米——指办事不利索,好事办瞎了,还含有不懂事,说话不当之意思;或运气不好,遇事不顺利。

实例 如:我今天把钱包丢出租车上了,真秫米啊!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