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汇精要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01:47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医古籍}} '''《本草品汇精要》''',药学著作。四十二卷。明太医院刘文泰等集体编撰于1505年。本书主要是...”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本草品汇精要》,药学著作。四十二卷。明太医院刘文泰等集体编撰于1505年。本书主要是在《证类本草》一书基础上改编修补而成。共收药物1815种。1700年清太医院王道纯等又补撰续集10卷。又从《本草纲目》等书中增补990种。每种药物按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反、制、治、合、禁、代、忌、解、赝等24例予以记述。虽然分类较为细致,彩色药图也较逼真,但其文字部分,多抄录古书,缺乏编者的实际经验与新的补充。且着成后又深藏内府,故其影响有限。现存清抄本、1936年、1937、1956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64年、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本草品汇精要》(公元1505年,明弘治十八年)是刘文泰等撰辑。

唐宋两朝都有官修的本草,明代弘治朝亦思作此举,故敕命刘文泰撰辑本书。

本书所录药目,主要是取材于《本经》、《别录》、《本草拾遗》以及唐、宋本草。计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等十部。每部所载药品,按《本经》之例,分上、中、下三品,共载新旧药品1815种,计四十二卷。每部各药名下,首先朱书《本经》,次以墨书《别录》的内容;再次又分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反、制、治、合、禁、代、忌、解、膺甘四项(甘四项非每药悉具),分别序达每药的异名。产地、采集、色质、制法、性味、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真伪等。各项的注释,都根据历代本草所述;其据诸家的注释而“不须逐一详名”者,题回“别录”(非《名医别录》);对其近代用效而众论同,旧本欠发挥者,另加注解,则题曰“谨按”。

本书的优点是分项精确,叙述简明,使读者能有系统地了解每一种药物;其缺点是主要材料摘自历代本草,而不是作者从实际观察研究出来的论断,所以更有增补,但发明不多。

本书撰辑成功,因明孝宗逝世,稿存内府而未刊行。其成书年代早于《本草纲目》,因未刊印流传,故在医药学史上未发生什么影响;但从中药发展史来看,对本书应于以重视。

本书有明代的绘写本及清代的重抄本。北京图书馆有残存的清代重抄本十三册。至于明代的绘写本和清代重抄本的其余部分,是否存在,尚待查考。现所见到的是商务印书馆据散失前的清代重抄本晒蓝底本排版重印而发行者。  

补遗

序跋

进本草品汇精要表

承德郎太医院院判(臣)刘(文泰)(臣)王()修职郎太医院御医(臣)高(廷和)等谨以所修本草品汇精要进呈者(臣)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伏以民生有欲式弘虑患之规王道无偏克广推仁之术盖大圣亦克用又虽小道必有可观顾兹本草之编实自炎黄而起李唐之上代有发明赵宋以来时加增正传流已越乎千载锓梓奚啻乎数番奈何咨诹未遍于遐方兼之诠释徒拘于已见多或过于粗识其皮肤遂俾千古不刊之书肆有累朝未就之歉时将有待事岂徒然兹盖伏遇皇帝陛下乃圣乃神允文允武虚心讲学虽山川草木亦宁留意生人暨鸟兽鱼鳖咸若无为而治有道之长迩者慨医道之中衰命(臣)等以复正顾惟朽质曷称渊谋笔札屡勤于尚方指麾一出于宸断翻诸旧刻式用新图躬铅椠以冰兢抚心膺而汗愧定异同互考夫诸说大较就简以芟繁辨真伪兼采夫群书时或补遗而辑略用严君臣使之别类分上中下之殊列部而系以条比种而详其地凡诸草石金玉之类毛虫飞走之形而大纲毕举与夫性味气质之偏助合反忌之辨而细目俱陈于以成之有名斯萃薄言观者按图可知是虽出于古人而实备于今日典彝攸在恭敬是将聊伸犬马之忱敢谓无遗于一得猥辱腹心之视庶期有补于万分鄙华陀终于不传嗤汉帝以为无益窃惟医流之用药譬则世主之抡才苟去取之未精实存亡之攸系但(臣)等陛下勿忘苦口之言居安以虑危原诊而知政更期万几之暇善推所为克俾一世之民咸跻于寿元气同天而不息皇图配地之无疆(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以所修本草品汇精要四十二卷外目录一卷装成三十六帙随表上进以闻(臣)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弘治十八年三月初三日承德郎太医院院判(臣)刘(文泰)等谨上表  

《本草品汇精要》-作者简介

刘文泰,明代江西上饶人。弘治间(1488—1505年)任承德郎太医院判。曾奉旨编《本草品汇精要》四十二卷,任总裁,弘治十八年(1505年)书成。此书为明代官修本草著作,今存。刘文泰醉心于权术,常往来于礼部尚书邱浚之门,以求迁官。其事为吏部尚书王恕所沮,刘氏乃自为表章,诬恕变乱。后事发,下锦衣狱,鞫之得实,遂贬其御医。其孙刘应槐,亦工医术。

史书对刘文泰多有针砭。据记载,刘文泰曾与礼部尚书邱浚多有往来,以求迁升,遭到吏部尚书王恕的阻止。刘文泰怀恨在心,竟诬陷王恕“沽值谤君”。明弘治十六年(1503),明孝宗敕命刘文泰等纂修本草,是为《本草品汇精要》。此时距官修的最后一部本草书已历时300多年,重修已非常必要。皇帝命太监传旨:“本草旧本繁简不同,翰林院遣官二员,会同太医院删繁补缺,纂集成书,以便观览。”编修过程中,翰林院与太医院在主持人、参加者等方面发生了争执。刘文泰等认为,“大抵方技之书,何须义理渊微;治病之由,贵乎功能易晓”。大学士刘健表示翰林院无力承担。孝宗无可奈何,只得由刘文泰等自行纂修。

明弘治十八年(1505),《本草品汇精要》的编撰基本完成。然而,这一年4月28日,孝宗皇帝患热病,刘文泰等御医误以热剂进行医治,导致孝宗皇帝一病不起,于5月7日驾崩。于是刘文泰等获罪下狱,后来刘文泰被“免死遣戍”。同是在弘治十八年,《本草品汇精要》编纂完成,因为适值孝宗病殒,刘文泰获罪,加之该书彩图印刷技术难以解决,这部药典性本草被束之高阁,藏于府内,未获刊行。《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唯一的官修本草。明代医药知识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全书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是我国古代最大一部彩色本草图谱,共收图1358幅,其中366幅为新增,所有药图皆出自画工,工笔彩绘。在《本草品汇精要》编成近200年后,在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于秘库中发现了弘治《本草品汇精要》原本。朝廷诏命武英殿监造赫世亨与张常住,照原本摹造了一部。次年,朝廷命太医院吏目王道纯等校正原本,录为校正本一部。《本草品汇精要》弘治原本今存日本大阪武田氏“杏雨书屋”;康熙摹造本残卷藏北京图书馆。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