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蜕

来自医学百科
The printable version is no longer supported and may have rendering errors. Please update your browser bookmarks and please use the default browser print function instead.
蛇蜕
Shé Tuì
蛇蜕
别名 蛇皮、蛇退、长虫皮、龙衣、蛇壳、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龙子皮、蛇蜕皮、青龙衣、白龙衣、龙退
功效作用 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
英文名 PERIOSTRACUM SERPENTIS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毒性 有毒(一说无毒)
归经 肝经
药性
药味

蛇 蜕,俗称蛇皮,本品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蛇蜕的原动物极多,凡银白色或淡棕色者均可入药,目前商品多是乌风蛇、黑眉锦蛇及锦蛇的蜕皮。

[原动物]

1.黑眉锦蛇: 别名黄长虫、慈鳗、黄颔蛇

Elaphe taeniurus Gope-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

陆栖的爬行动物。全体呈圆柱形,长约1.7米。缺少附肢,也没有独立的颈部,躯干与尾部以腹面横裂状的泄殖腔孔为界。全身被复鳞片。头部为成对的大鳞。吻鳞宽稍大于高。鼻间鳞宽比高大,外缘包至头侧,长为前额鳞长的一半。前额鳞与上眼前鳞的缝合线比和额鳞的缝线要长些。额鳞的长比两颅顶鳞间的缝合线短。颅顶鳞的长比自吻端至额鳞前缘的长还要大些。鼻孔圆而大,位于两鼻鳞之间。颊鳞上缘椭圆形,长大于高。眼前鳞2片或3片,不与额鳞相接。眼后鳞2片,少数为3片,前颞鳞2片,个别有1或3片,上面一片甚小。后颞鳞3片,少数为2片,上唇鳞9片,偶有8片或10片者,第4、5(或第5、6片)入眼。前颏鳞比后颏鳞稍宽而短,与前5片下唇鳞相接。下唇鳞11片,第7片最大。体鳞25~25~19行,少数有23~23~19行或26~25~19行。其外侧的7行鳞片光滑。余有微弱起棱。腹鳞233~259片;尾下鳞84~111对。

背面呈橄榄色,有4条黑色纵纹。自颈向后呈绳梯状斑纹。每纹中间有1~2鳞长的间隙。梯状纹向后渐次缩小。体侧的黑色纵线在前呈不规则的黑斑点,到后半部黑斑渐次放大,成高约4~4.5鳞宽的黑色纵带,向后再渐次增高。黑带中间每隔4鳞有白色小点3~4个,垂直排列。至尾部成4条黑线,位于体侧及腹鳞外缘。尾背黄色,尾下及体侧淡黄色。头部褐黄色,从颊鳞至最后的两个上唇鳞的上半部呈黑色横斑,状如黑眉。上下唇鳞及前后颏鳞,腹鳞的前20余片均呈淡黄色。

喜生活于家室内,以老鼠、麻雀、昆虫及蛙类为食。性凶暴,扰乱时昂首张口,"呼呼"发声。卵生,产卵在石块泥土底下,或房屋墙基的洞穴内。

分布于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锦蛇

Elaphe carinata Guenther--游蛇科Colubridae

陆栖的爬行动物,全长可达1.8米。头部比颈部稍大。眼亦大,其长径约为其眼的前缘至鼻孔的距离。高比眼下缘至上唇边还高。吻鳞宽大于高,从背面看可以见到。鼻间鳞长宽略相等。前额鳞宽大于长,两鳞间的缝合线很明显的比鼻间鳞长。额鳞前方稍宽于后方。颅顶鳞宽大。前鼻鳞狭长,后鼻鳞宽广,鼻孔位于两鼻鳞之间而稍向后,鼻孔大,几与上下缘相接。眼前鳞2片,有时3片,极少为1片。眼后鳞2片。前颞鳞2片狭长;偶有3片者。后颞鳞3片短而宽。上唇鳞8片,第4、5两片入眼;第7片最大。颊鳞1片,偶有2片者;下唇鳞10片,前5片与前颏鳞相碰。前颏鳞比后颏鳞大。体鳞23~23~19行。除最外一、二行鳞列光滑外都起棱。腹鳞215~226片,肛鳞2裂。尾下鳞84~101对。

背面呈黄绿色,体鳞黄底黑绿。体之前半部有不规则的横斑纹。后半部没有黑色横斑;各鳞片因有黑缘的关系,故呈网纹状。腹面散生不规则的黑色斑纹,向后渐次增浓,至腹鳞前缘呈黑色。头顶黄色较浓。各鳞片间的缝合线均呈黑色。唇鳞黄色,各鳞片后缘黑色。喉及颈部下面黄色。

高山及平原区域都极普遍,性活泼,动作很快。以其他蛇类作食料,甚至吃自己的小蛇,亦吃鸟类的蛋及鼠类。有一股奇臭,无毒。

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3.乌风蛇 别名:黄风蛇、乌花蛇、黑风蛇、剑脊乌梢蛇、黑花蛇。

Zaocys dhumnades Contor--游蛇科Colubridae

原动物描写见乌梢蛇项下。

以上3种原动物的检索表:

1.鳞列行数为双数……乌风蛇Zaocys dhumnades

1.鳞列行数为单数..2.身体中部外缘有1~2行鳞片光滑,其余鳞片具有强的起棱,腹鳞200以上……锦蛇Elaphe carinata..2.身体中部外缘有2行以上的鳞片光滑,其余鳞片即使起棱,亦不强烈………黑眉锦蛇E. taeniurus

[采制] 全年皆可收集,以3~4月间最多,从山区的地上或树上拾取,抖净泥沙即可。

[炮制] 先用甘草水洗净,晒干,用黄酒喷匀(每100斤用酒5斤),置锅内加热微炒至变黄色取出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蛇脱下的干燥皮膜。

[名称] 蛇蜕Periostracum Serpentis 别名:龙衣(江苏、河南、四川、陕西);蛇皮(河南);蛇退(陕西、甘肃);长虫皮(河北、河南);青龙衣(浙江)。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浙江温州、金华、兰溪,广西平乐、容县,四川江、达县、江津,江苏南通、镇江、苏州,福建宁化、漳州、上杭,安徽阜阳、六安,陕西安康、商雒,云南思茅、德宏等地,以浙江、广西产量最大,销全国并出口;此外山东、湖南、湖北、河北、河南等地亦产,均系自产自销。

化学成份] 含骨胶原。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为圆筒形的半透明皮膜,多少碎断。完整者长30~60厘米。常压扁或稍皱缩。背侧银灰色,有光泽,具菱形或椭圆形鳞片。腹面有一排横长的椭圆形鳞纹。内面平滑而富光泽。质轻柔,易破碎。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以色白、皮细、条长、粗大、整齐不碎、无泥沙杂质者为佳。由蛇上剥下及受雨露侵蚀腐烂之皮不能入药。

性味] 咸甘、平。

[功用] 祛风湿,明目。

[主治] 惊痫、咽喉肿痛、疥癣、目翳等症。

[用量] 3.5g~7g。

释名: 蛇皮、蛇壳、龙退、龙子衣、龙子皮、弓皮、蛇符、蛇筋。

气味: 咸、甘、平、无毒。

主治: 1、喉痹肿痛。用蛇蜕烧研为末,乳汁送服一钱。

2、缠喉风疾,呼吸困难。用蛇蜕(炙)、当归,等分为末。温酒送服一钱,得吐即为有效。又方:用蛇蜕揉碎烧出烟,由竹筒吸放喉内。又方;用蛇蜕裹白梅一枚噙咽。

3、小儿重舌。用蛇蜕研末,调醋敷涂。

4、小儿口紧(不能开合、不能饮食)。有蛇蜕烧灰敷口内(先将口洗净)。

5、小儿头面生疮。用蛇蜕烧灰,调猪油敷涂。

6、小儿埕血,用蛇蜕烧灰,乳汁调服半钱。

7、目生翳膜。有蛇蜕条,洗净,晒干剪细,和白面作成饼,炙成焦黑色,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小便不通。有全蛇蜕一条,烧存性,研为末,温酒送服。

9、石痈无脓,坚硬如石。用蛇蜕贴痈上,过夜即变软易治。

10、肿毒无头。用蛇蜕烧灰,调猪油涂搽。

11、恶疮似癞,年久不愈。用全蛇蜕一条烧灰,调猪油搽疮。另烧蛇蜕一条,温酒送服。

12、白癜风。有蛇蜕烧灰,调醋涂搽。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