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逢锡”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医学百科
第4行: 第4行:
  
 
'''性别''':男
 
'''性别''':男
 +
 +
'''籍贯''':中国
  
'''籍贯''':
+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称''':[[主任医师]]
+
'''就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就职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所在科室''':乳腺肿瘤医学部
  
'''所在科室''':乳腺肿瘤医学部
+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特诊-院本部),周三上午(团队门诊-南院),周四上午(特诊-院本部)(具体以当天公示为准)<ref>[http://www.syshospital.com/u/00179 苏逢锡(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f>
 +
 
 +
'''擅长''':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
== 人物简介 ==
 +
 
 +
苏逢锡,男,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乳腺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
 +
 
 +
== 专业特长 ==
 +
 
 +
坚持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人性化治疗方面在国内领先并达国际水平:国内首先开展“Fisher保乳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保留乳房手术率达57%;国内首先开展以保留腋窝为目标的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成果,并把该成果用于临床,保腋窝率42%。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包括早期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
== 教育及执业经历 ==
 +
 
 +
1975年9月-1978年12月  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及中山医科大学96级硕士研究生班旁听生(全脱产)。
  
'''出诊时间''':周三,周四上午(具体以当天公示为准)<ref>[http://www.syshospital.com/u/00179 苏逢锡(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ref>
+
在上世纪后期创立医院乳腺肿瘤中心,是以西医学治疗为主导的乳腺癌单病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在他的倡导下和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成立 了乳腺肿瘤医学部。
  
'''擅长''':[[乳腺]][[肿瘤]]
+
多次前往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哈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州坦帕H Lee Moffitt 癌症中心和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综合乳腺中心学习交流。
  
== 简介 ==
+
== 科研与论著 ==
乳腺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乳腺]][[肿瘤]]医学部主任、[[乳腺]]外科主任。苏逢锡教授在上世纪后期创立医院[[乳腺]][[肿瘤]]中心,是以西医学治疗为主导的[[乳腺癌]]单病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从最初的4张病床/每年新收[[乳腺癌]]病人7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近60余张床及每年新收治近800例[[乳腺癌]]病人。每年收治[[乳腺]]病人2500人,[[乳腺]]手术2000多台,门诊病人2万多人次。他坚持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人性化治疗方面在国内领先并达国际水平:国内首先开展“Fisher保乳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保留乳房手术率达57%;国内首先开展以保留腋窝为目标的[[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成果,并把该成果用于临床,保腋窝率42%。他在国内较早地把整形技术( Oncoplasty breast surgery)应用到保乳手术中,扩大了保乳指证,提高了保乳成功率。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乳腺癌]]疾病管理的尝试,设立了[[乳腺癌]]疾病管理师的岗位,全程管理[[乳腺癌]]病人,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包括早期[[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乳腺癌]]临床医学研究专家。多次前往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哈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州坦帕H Lee Moffitt [[癌症]]中心和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综合[[乳腺]]中心学习交流。
 
  
他在[[乳腺]]专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卓在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他的倡导下和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成立 了[[乳腺]][[肿瘤]]医学部。它是集[[乳腺]][[肿瘤]]诊断(乳腺诊断科)、外科治疗(乳腺外科)、内科治疗(乳腺内科)和实验室(树华[[乳腺癌]]研究中心)于一体的,体现“以器官分专科”的新理念的一个实体。该医学部对[[乳腺]][[肿瘤]]的诊治体现了‘特’‘专’‘快’‘精’等的特色;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一站式服务’。它把西方国家[[乳腺癌]]治疗的多学科会诊制度的概念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即把‘一个屋檐下’松散的多学科会诊变成了‘一个实体下’多学科会诊。目前,这样一个变革已经或将要体现它的强大生命力。
+
科学研究方面参与多项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如“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遗传性/家族性乳腺癌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临床科研获中山大学5010项目资持。
  
科学研究方面参与多项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如“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遗传性/家族性[[乳腺癌]]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临床科研获中山大学5010项目资持。
+
主持举办多届国家级“现代乳腺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及主办了四届“广东乳腺病研讨会”,推广保乳保腋窝等新技术及增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 学习工作经历 ==
+
在国内和国际级杂志发表研究论著120多篇,其中近50篇被SCI收录,包括Archive of Surgery,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
1975年9月-1978年12月 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及中山医科大学96级硕士研究生班旁听生(全脱产)
 
  
== 学会、杂志兼职 ==
+
== 学术任职 ==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广州[[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临床工作 ==
+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广州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上一世纪后期创立中山二院[[乳腺]][[肿瘤]]中心,它是以西医学治疗为主导的[[乳腺癌]]单病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从最初的4张病床/每年新收[[乳腺癌]]病人7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近50张床及每年新收治400多例[[乳腺癌]]病人。每年收治[[乳腺]]病人3000多人,乳腺手术1000多台.门诊病人1万多人次。他坚持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人性化治疗方面在国内领先并达国际水平:国内首先开展“Fisher保乳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保留乳房手术率达57%;国内首先开展以保留腋窝为目标的[[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成果,并把该成果用于临床,保腋窝率42%。[[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包括早期[[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教学工作 ==
+
担任《BMC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审稿人。Journal of Tumor的编委。
近10年直接指导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共30余人,主持举办多届国家级“现代[[乳腺]][[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及主办了四届“广东[[乳腺]]病研讨会”,推广保乳保腋窝等新技术及增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 科研工作 ==
+
== 相关链接 ==
科学研究方面参与多项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如“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遗传性/家族性[[乳腺癌]]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临床科研获中山大学5010项目资持。
 
  
== 著作、论文、成果 ==
+
[http://www.syshospital.com/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在国内和国际级杂志发表研究论著120多篇,其中近50篇被SCI收录,包括Archive of Surgery,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并担任《BMC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审稿人。Journal of Tumor的编委。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Reflist}}
  
[[分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分类:乳腺肿瘤医学部]][[分类:乳腺癌]][[分类:主任医师]]
+
[[分类: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类:肿瘤内科]][[分类:乳腺癌]][[分类:主任医师]][[分类:肿瘤]][[分类:医生]][[分类:博士生导师]]

2017年11月22日 (三) 23:16的版本

苏逢锡

姓名:苏逢锡

性别:男

籍贯:中国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就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所在科室:乳腺肿瘤医学部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特诊-院本部),周三上午(团队门诊-南院),周四上午(特诊-院本部)(具体以当天公示为准)[1]

擅长: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人物简介

苏逢锡,男,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乳腺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

专业特长

坚持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人性化治疗方面在国内领先并达国际水平:国内首先开展“Fisher保乳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保留乳房手术率达57%;国内首先开展以保留腋窝为目标的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成果,并把该成果用于临床,保腋窝率42%。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包括早期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教育及执业经历

1975年9月-1978年12月 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及中山医科大学96级硕士研究生班旁听生(全脱产)。

在上世纪后期创立医院乳腺肿瘤中心,是以西医学治疗为主导的乳腺癌单病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在他的倡导下和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成立 了乳腺肿瘤医学部。

多次前往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哈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州坦帕H Lee Moffitt 癌症中心和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综合乳腺中心学习交流。

科研与论著

科学研究方面参与多项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如“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遗传性/家族性乳腺癌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临床科研获中山大学5010项目资持。

主持举办多届国家级“现代乳腺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及主办了四届“广东乳腺病研讨会”,推广保乳保腋窝等新技术及增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在国内和国际级杂志发表研究论著120多篇,其中近50篇被SCI收录,包括Archive of Surgery,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广州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担任《BMC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审稿人。Journal of Tumor的编委。

相关链接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