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

来自医学百科
The printable version is no longer supported and may have rendering errors. Please update your browser bookmarks and please use the default browser print function instead.
芦根
Lú Gēn
芦根
别名 苇根、芦头、芦茅根、芦菇根、顺江龙、水蓢蔃、芦柴根、芦通、苇子根、芦芽根、甜梗子、芦菰根、水蓈蔃
功效作用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英文名 RHIZOMA PHRAGMITIS
始载于 本草经集注
毒性 无毒
归经 胃经肺经
药性
药味

芦根 Lugen  

出处

神农本草经》。  

英文名

Reed Rhizome  

药材学名

Rhizoma Phragmitis  

别 名

茅根苇根、芦柴根、芦菇根、顺江龙、水蓈蔃、芦通、苇子根、芦芽根、甜梗子  

类 别

清热泻火药  

基原

本品为单子叶植物禾本科 Gramineae 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  

功 能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 治

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汤洗。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药材性状

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原形态

芦苇,又名:苇、葭(《诗经》),芦(《别录》),芦竹(《药对》),蒲苇(《圣济总录》),苇子草(《救荒本草》),禾杂竹、水芦竹。

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基盘具长6~12毫米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采制贮藏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泥土,剪去残茎,芽及节上须根,剥去膜状叶,切段晒干。干芦根置干燥处,鲜芦根埋于湿沙中。  

性状

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

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鉴别

取本品粉末 1g,加氯仿 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备注

(1)本品常配合麦冬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配竹茹枇杷叶清热止呕;配瓜蒌皮知母浙贝以清肺止咳;配冬瓜子、生苡仁桃仁以清肺排脓。

(2)芦根一药,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二个面,既能清肺热而祛痰排脓,又能清胃热而生津止呕。它虽属性寒,但味甘淡而力,用清肺胃,只能作为辅助的药品。不过,它有一优点,即性不滋腻,生津而不恋邪,凡温病热恋卫、气,或热病后如有伤津口渴的证候,都可应用。苇茎汤原用芦苇的地上茎,不是芦苇的根茎,但因一般药店不备,故以芦根代替,临床使用已久,这说明苇茎和芦根的作用相同。故在农村合作医疗站中可以采集新鲜的芦根和苇茎同用,不但可节约挖掘芦根的人力,且可扩大药源。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秆可达4m,直径0.2~1cm。叶广披针形,长30~60cm,宽1~3.5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粗糙;叶鞘圆筒状;叶舌极短,截平或为一圈纤毛。圆锥花序长10~40cm,分枝纤细,呈毛帚状,下部枝腋间有白色柔毛;小穗紫褐色,长1.2~1.6cm,有 4~7 小花,第 1 小花常为雄性,其它为两性;外稃无毛,第2 外稃基盘棒状,具长0.6~1.2 cm的柔毛。颖果长圆形。花果期夏、秋季。  

性状

鲜芦根(根茎)呈长圆柱形,直径1~1.6cm,节间长3~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节上有残留的根及芽痕,质轻而韧,断面中空,边缘有一行排列成圈的小孔。味微甜。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化学成分

蛋白质维生素B1、B2、C、天门冬酰胺(asparagine)、多糖类、糠醛及水溶性糖类等。  

临床研究

治肺脓疡,用单味干芦根300g,文火煎两次,取汁分3次服完,均获痊愈 (浙江中医杂志,1995,2:87)。  

食疗价值

禾本科草本植物芦根的地下茎。中国各地均有分布。春、夏或秋季均可采挖,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用。

[性能]味甘,性寒。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清胃止呕,利尿。

[参考]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

[用途]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口渴,呕逆;肺热咳嗽,痰黄稠;热淋,小便赤短。

[用法]一日~30g,鲜品加倍。煎汤,绞汁,煮粥。

[附方]

1,石膏芦根粥:石膏30g,鲜芦根60g,粳米100g。石膏、芦根煎水取汁,入粳米加水煮粥食。

源于《食医心鉴》。本方以二药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粳米养胃气。用于温热病发热、烦渴。

2,五叶芦根汤:佩兰叶、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各10g,芦根30g。加水煎汤,不可久煎,取汁,加白糖调味饮。

源于《温热经纬》。本方以芦根、枇杷叶、薄荷清泄余热,佩兰、藿香、荷叶化湿醒脾。用于温热病后,余热未尽,胸脘微闷,知饥不食,苔腻。

3,生芦根粥:鲜芦根500g,竹茹15g,生姜6g,粳米100g。芦根、竹茹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米近熟时下生姜同煮至米熟。去姜食粥。

源于《食医心鉴》。本方以芦根清肺热,竹茹清热化痰,生姜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咽干口渴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