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

来自医学百科
The printable version is no longer supported and may have rendering errors. Please update your browser bookmarks and please use the default browser print function instead.

【方名】 桑菊饮

【出处】 《温病条辨

【分类】 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 桑叶(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连翘(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甘草(2.5克) 芦根(6克)

【方诀】 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宣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禁忌】 斟酌。  

药方

风温袭肺,肺失清肃,所以气逆而咳。受邪轻浅,所以身热不甚,口微渴。因此,治当辛以散风,凉以清肺为法。本方用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清散上焦风热,并作君药。臣以辛凉之薄荷,助桑、菊散上焦风热,桔梗、杏仁,一升降,解肌肃肺以止咳。连翘清透膈上之热,苇根清热生津止渴,用作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作使药之用。诸药配合,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但药轻力薄,若邪盛病重者,可仿原方加减法选药。

【化裁】 如“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是兼气分有热,可“加石膏知母”,若“肺中热甚”咳嗽较频,可“加黄芩”清肺止咳。口渴者“加花粉”清热生津。此外,若肺热咳甚伤络,咳痰夹血者,可加茅根藕节丹皮之类,凉血止血;若有痰黄稠,不易咯出者,可加瓜蒌皮浙贝母之类,清化热痰。至于原书还有“入营”、“在血分”之加减法,相去已远,且另有治法,可置之不议。

【附方】  

治疗咳嗽

一般治轻微咳嗽

方解:本方为辛凉解表之轻剂。由于风温之邪外伤皮毛,上犯于肺,导致肺气不宣,故以身热咳嗽为主证。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为主药。辅以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风热;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且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作用,为使药。  

临床应用

1.本方长于宣肺止咳、疏风清热,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初起之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等均可加减运用。若痰稠难喀出者,以瓜蒌皮、浙贝母以清肺化痰;若痰中带血,可加白茅根、生藕节以凉血止血;若伤津口渴者,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若热邪较盛气粗而喘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肺胃之热。

2.本方加白蒺藜决明子夏枯草治疗流行性结膜炎;加牛蒡子土牛膝可治急性扁桃体腺炎。

桑菊饮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杏仁6克 连翘4.5克 薄荷2.4克 桑叶7.5克 菊花3克 苦梗6克 甘草2.4克 苇根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者。

【加减】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6克,犀角3克;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