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脂肪栓塞综合症

来自医学百科
王京京讨论 | 贡献2015年1月12日 (一) 19:44的版本 (外伤性脑脂肪栓塞综合症)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外伤性脑脂肪栓塞综合症外伤性脑脂肪栓塞综合症是指颅脑损伤合并骨折(多为长骨骨折)及大面积软组织积压伤、挫伤等,脂肪颗粒游离,在组织内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脂肪栓子,造成机体内多脏器的脂肪栓塞。其中大部分脂肪栓停留在肺部,引起肺脂肪栓塞。也有一些脂肪颗粒通过肺—支气管前毛细血管交通支或经右心房未闭的卵圆孔逸入体内,而致脑、肾、心、肝等重要器官发生脂肪栓塞。进入脑血管的脂肪栓子常使脑内多数小血管栓塞,在大脑白质和小脑半球造成广泛的点片状瘀斑和出血性梗塞灶,脑水肿反应一般较重。

临床表现

1.发病时间,伤后数小时至6日内发病,多发生于伤后48~72小时。

2.外伤性脂肪栓塞综合症中,有1/3脂肪栓塞的病人发生脑栓塞,严重者昏迷,轻者表现为头痛、躁动、谵妄、嗜睡、癫痫发作,亦可出现偏瘫、失语、瞳孔大小不等和眼球震颤、去脑强直,严重者意识障碍加重,深昏迷,颅内压增高,可致死亡。

3.合并肺脂肪栓塞病人,表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胸痛、痰中带血、体温升高,累及肾脏可出现血尿或少尿。

4.脂肪栓塞病人,50%可发现皮肤出现出血点,眼底检查偶尔可发现脂肪栓子,视网膜出血和水肿。

辅助检查

1.化验检查,血Pa2降低,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清脂肪酶升高,血沉加快,血钙降低,尿、痰及脑脊液检查可见脂肪滴,皮肤出血点活检可发现血管内有脂肪滴。

2.头颅CT扫描,可见脑水肿,MRI在T1和T2加权像上可见脑白质中多数高信号病灶。

3.胸部X线片检查,发病早期胸片无明显可见性 病灶,随着病情发展可见肺梗死表现,局限性或多灶性浸润,严重时可见“暴风雪”样大片浸润。可作为间接诊断征象。

治疗

1.外伤性脂肪栓塞综合症的治疗,必须针对全身的脂肪栓塞病变,尤其是对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的处理,应尽早采取改善呼吸功能的有力措施,纠正低氧血症。固定伤肢,防止骨折端进一步损伤血管和软组织,以免脂肪滴更多的被挤入血管内。

2.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给氧等治疗。

3.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骨折后血液及体液渗入伤部,使血容量急剧减少,低血容量有利于脂肪滴进入血管,并加重组织缺氧,需补充血容量,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

4.肝素与激素的应用 肝素有清除脂肪滴血症,抗凝及疏通微循环的作用。肝素剂量:12 mg~15mg,每6小时一次,静脉滴注。尚有主张应用大剂量激素。

5.乙醇的应用 用法是将乙醇溶于5%葡萄糖液体中,制成5%葡萄糖—5%乙醇溶液,每12小时滴入1000ml,注意了解和估计病人对酒精的耐受程度。酒精过敏者忌用。

6.支持疗法 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纠正低钙血症,预防各种并发症等。

7.有条件可施行亚低温治疗。

参考资料

临床诊疗指南_神经外科学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