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

来自医学百科
The printable version is no longer supported and may have rendering errors. Please update your browser bookmarks and please use the default browser print function instead.
乌蔹莓
Wū Liǎn Méi
乌蔹莓
别名 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拔、茏葛、龙尾、虎葛、五叶莓、笼草、乌蔹草、五爪龙草、赤葛、赤泼藤、五叶茑、血五甲、过山龙、绞股兰)、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五爪金龙、小母猪藤、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铁称陀、五爪龙藤、钦称陀、五将草、过江龙、地五加、野葡萄藤、老鸦眼睛藤、老鸦藤、黄眼藤、止血藤、五爪绒
功效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
英文名 Japanese Cayratia Herb, Herb of Japanese Cayratia
始载于 唐本草
毒性 无毒
归经 胃经心经肝经
药性
药味

乌蔹莓

Herba Cayratica Jeponicae

(英)Japanese Cayratia Herb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Vitis japonica Thunb.]

异名】拔、茏葛(《尔雅》),龙尾、虎葛(《尔雅》郭璞注),五叶莓(陶弘景),笼草、乌蔹草(《蜀本摹》),五叶藤(《履巉岩本草》),五爪龙草(《医学正传》),赤葛、赤泼藤(《纲目》),五龙草(《本草述》),母猪藤(《草木便方》),五叶茑(《现代实用中药》),血五甲(《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过山龙(《南京民间药草》),母猪藤、五爪藤、鸡丝藤(《中国土农药志》),五爪金龙(《浙江民间草药》),小母猪藤(《四川中药志》),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铁称陀(《湖南药物志》),五将草、过江龙(江西《草药手册》),地五加(《贵州草药》),野葡萄藤、老鸦眼睛藤、老鸦藤、黄眼藤、鲫鱼藤(《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藤(《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出自】

1.《唐本草》:乌蔹莓,蔓生,叶似白蔹,生平泽。四月、五月采,阴干。

2.《蜀本草》:《图经》云:乌蔹莓蔓生,茎端五叶,花青白色,俗呼为五叶莓,叶有五梗,子黑,一名乌蔹草。

3.《纲目》:乌蔹莓,塍堑间甚多,其藤柔而有棱,一枝一须,凡五叶,叶长而光,有疏齿,面青背淡;七、八月结苞成簇,青白色,花大如栗,黄色,四出;结实大如龙葵子,生青熟紫,内有细子;其根白色,大者如指,长一、二尺,捣之多涎滑。

【各书论述】

1.陶弘景: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2.《唐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3.《履巉岩本草》:治痈疽发背,捣烂罨患处。

4.《纲目》:凉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肿。

5.《草木便方》:清热解毒,涂疮毒,消结核,九子虚气疡。补益虚损。

6.《分类草药性》:去风散痰。治五种黄病,母猪风;涂疮毒。

7.《江苏植药志》:热水泡,熏腿可止痛。

8.《贵阳民间药草》:治风湿瘫痪

9.《湖南药物志》:治偏头风痔疮

10.《闽东本草》:治热泻,血痢。

【来源】为葡萄科 植物乌蔹莓的全草或根。

生于旷野、山谷、林下、路旁。主产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藤茎或挖出根部,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5-30℃,喜半荫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庭院、篱旁、林缘等均可栽种。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打插繁殖:于春季选取粗壮茎蔓,截成长12-15cm的小段作插稳,按行株距15cm×(3-4)cm斜插入苗床, 20d左右,生根长叶时,按行株距40cm×40cm移栽。种子繁殖:于春季播种育苗。条播,行距15cm,将

种子均匀括人沟内,覆土2-3cm,浇水保湿。当苗高20-25cm时移栽。此外,还可用压条和分株繁殖。        田间管理 当苗高30cm左右时可搭架缚蔓,以利藤蔓攀援。在6、7月,追肥1-2次。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扭曲,有纵棱,多分枝,带紫红色;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叶皱缩;展平后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中脉有毛茸或近无毛,中间小叶较大,有长柄,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可达4cm以上。浆果卵圆形,成熟时黑色。气微,味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呈不规则椭圆形。表皮细胞外被乳状突起的角质层,有的细胞含红棕色色素。皮层狭窄,外侧棱脊处有厚角组织,内侧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粘液细胞散在,内含草酸钙针晶束;有的薄壁细胞含红棕列成环。髓部亦有粘液细胞,含有草酸钙针晶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有红棕色色素。

叶横切面:表皮外方被角质层,下表皮具非腺毛。叶肉组织中散有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脉 有4个外韧型线管束。上、下表皮凸起处具厚角组织。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0.005%,内有:樟脑(camphor),香桧烯(sabinene),(王古)(王巴)烯(copaene),β-波旁烯(β-bourbon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β-榄烯(β-elemene),γ-和δ-荜澄茄烯(cadinene),δ-荜澄茄醇(δ-cadinol),檀香萜醇(santalol),4,8-二甲基喹啉(4,8-dimethyl quinoline),棕榈酸甲酯(methylpalmitate),a-水芹烯(a-phellandr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辣薄荷酮(piperitone),a-松油醇(a-terpineol),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1O,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1-二十烷炔(1-eicosyne),十甲基环己硅氧烷(decamethylcylohexasi-loxane)等30种成分。还含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palmitic acid)以及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氨基酸等。根中预试含生物碱鞣质淀粉,树胶、粘液质等。果皮中含乌蔹色甙(cayratinin)即是飞燕草素-3-对香豆酰槐糖甙-5-单葡萄糖甙(delphinidin-3-p-coumaroylsophoroside-5-monoglucoside)。

乌蔹莓每百克嫩叶含水分 克,蛋白质4.7 克,脂肪0.3 克,碳水化合物7 克,钙528 毫克,磷69 毫克,铁12.6 毫克,胡萝卜素2.95 毫克,维生素B10.09 毫克,维生素B20.27 毫克,尼克酸1.1 毫克,维生素C12 毫克。

【气味】酸、苦、寒、无毒。

      【归经】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用于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浸酒或捣汁。 外用:捣敷。

【药理作用】

1.抗菌:乌蔹莓注射液1%、10%浓度,用平皿法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地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煎剂31mg/ml,试管内能抑制钩端螺旋体的生长。

2.抗病毒:乌蔹莓注射液1:10、1:100稀释与病毒混合注入鸡胚尿囊腔内,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沪防-77-56-E2及京科68-1株有明显抑制作用;1:100稀释,在人胚肾组织培养中,对腺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有明显抑制作用。

3.抗炎:乌蔹莓水煎醇沉液28g/kg及醇提液25g/kg灌胃,连续7天,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有抑制作用,两种制剂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对大鼠塑料环肉芽肿有抑制作用。

4.对免疫功能影响:乌蔹莓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均使大鼠胸腺减重;0.5g/只灌胃,连续7天,均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

5.促血栓形成: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明显促进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

【药理毒性

乌蔹莓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51.12g/kg及102.8g/kg。

【备注】

治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肿及皮肤创伤发炎红肿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鸭拓草等同用。对热疖疮痈初起及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也可用本品焙干研细,用麻油凡士林适量,调匀,外敷患处。治小便不畅、尿中带血尿道涩痛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车前草马兰根或连钱草扁蓄草等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学名: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

英文名:Japan Caryatia

科名:葡萄科 Vitaceae

蔓生草本;茎有卷须,有时有柔毛。掌状复叶,小叶5,很少为3或7,排成鸟足状,中间小叶椭圆状卵形,小叶柄长2-3厘米,两侧小叶渐小,成对着生于同一叶柄上,各小叶有小叶柄;叶总柄长3-5厘米。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或假顶生;花黄绿色;花萼浅杯状,花瓣4,顶端无小角雄蕊4;花盘桔红色, 4裂。浆果倒卵圆形,成熟时黑色。花期6-7月,果熟朗8-9月。

江苏各地常见,生于山坡或旷野草丛中;分布于华东和中南各省。

全草入药,有凉血解毒、利尿消肿的效用;根煎汁服,可治乳肿。 全株含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黄酮类;根含粘液质、树胶。

【选方】①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块。

捣烂,入好酒一盏,绞汁热服,取汗,以渣敷之。

大蒜代姜亦可。

(《寿域神方》) ②治项下热肿,俗名虾蟆瘟:五叶藤捣敷之。

(《丹溪纂要》) ③治发背、臀痈、便毒:乌蔹莓全草水煎二次过滤,将两次煎汁合并一处,再隔水煎浓缩成膏,涂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无名肿毒:乌蔹莓叶捣烂,炒热,用醋泼过,罨患处。

(《浙扛民间草药》) ⑤治臁疮:鲜乌蔹莓叶,捣烂敷患处,宽布条扎护,每日换一次。

或晒研末,每药末一两,同生猪脂三两,捣成膏,将膏摊纸上,贴敷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喉痹:马兰菊、五爪龙草、车前草各一握。

上三物,杵汁,徐徐饮之。

(《医学正传》) ⑦治九子滥痒:母猪藤、九子连环草何首乌

炖肉服。

(《四川中药志》) ⑧治肺劳咳血:乌蔹莓根三至四钱,煎服。

或加侧柏地榆青石蛋各三钱,同煎服。

(《浙江民间草药》) ⑨治风湿关节疼痛:乌蔹莓根一两,泡酒服。

(《贵州草药》) ⑩治小便尿血:五叶藤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

(《卫生易简方》) ⑾治白浊,利小便:乌蔹莓根捣汁饮。

(《浙江民间草药》) ⑿治毒蛇咬伤,眼前发黑,视物不清:鲜乌蔹莓全草捣烂绞取汁二两,米酒冲服。

外用鲜全草捣烂敷伤处。

(《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蜂螫伤:五爪龙鲜叶,煎水洗。

(江西《草药手册》) ⒁治跌打损伤:五爪龙捣汁,和童尿热酒服之,取汗。

(《简便单方》) ⒂治跌打接骨:血五甲根晒干,研细,用开水调红糖包患处。

(《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⒃小便尿血。

用乌蔹莓阴干,研为末。

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⒄项下热肿(俗名蛤蟆瘟)。

用乌蔹莓捣烂敷涂。

⒅乳痈、恶疮初起。

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

一起捣烂,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

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⒆跌打损伤。

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临床应用】治疗化脓性感染取新鲜全草或茎叶洗净,捣烂如泥,敷于患处。

或取叶、根研成细末,和凡士林调成20%的软膏;或取其原汁烘干碾粉外用,每日换药1次。

治疗疖肿、痈、蜂窝组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外伤感染创口、烧伤感染残余创面脓疱疮天疱疮冻疮溃烂、湿疹皮炎等,具有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的作用。

对一般早中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敷后即感到清凉舒服,经1~2次即可见炎症消退;对破溃或化脓创面,治疗后脓液明显减少,肉芽新鲜,加速上皮生长。

对绿脓杆菌感染创面。

经敷药1~2次,可见分泌物培养转阴。

鲜草捣泥外敷也可用于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挫伤

使用中未见有副作用不良反应

此外,也可配成1:1或1:2的鲜草煎剂内服。

②用于接骨及消肿取洗净泥沙、剔去硬结的新鲜根1斤,糯米饭半碗,千捶成膏敷患处。

或在秋冬时采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成粉末,密封,用时以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一般敷药12~24小时,如局部感灼热应立即换药,否则容易发泡。

治疗关节炎时,一般敷3~7天即可。

曾治1例右手尺骨骨折,断面整齐,患部肿痛,经整复后敷上五将草药膏,固定,3天换药1次,1星期去夹板,半月即愈。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