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晓燕”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医学百科
(以“缩略图|右 克晓燕,女,1955年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文件:359b033b5bb5c9eae49d55aad639b6003af3b309.jpg|缩略图|右]]
+
[[File:克晓燕.jpg|thumb|200px|right|克晓燕]]
克晓燕,女,1955年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病学学系副主任。现兼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常委,辐射血液学组组长,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委,[[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编委;卫生部、北京市医疗技术鉴定咨询专家等。
 
  
中文名称:克晓燕
+
'''姓名''':克晓燕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
'''性别''':女
  
临床职称:主任医师
+
'''籍贯''':中国
  
专    业:血液科
+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    历:博士
+
'''就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教学职称:教授
+
'''所在科室''':[[血液]]内科
  
执业地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特需)(具体以当天公示为准)<ref>[http://www.puh3.net.cn/wsyl/czxx/index.shtml 出诊信息查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f>
  
 +
'''擅长''':[[血液病]]、[[淋巴瘤]]、[[免疫治疗]]。
  
== 教育经历 ==
+
== 专业特长 ==
  
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后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分别获放射血液专业硕士、血液内科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获WHO奖学金赴美国波士顿大学医院血液研究中心进修,1994-1996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血液恶性病专业做博士后。
+
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攻[[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恶性血液肿瘤的常规治疗及[[细胞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特别在[[淋巴瘤]]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是北方地区[[淋巴瘤]]协作组的主要发起人。
  
== 工作经历 ==
+
== 从医经历 ==
  
199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在淋巴瘤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是北方地区淋巴瘤协作组的主要发起人。
+
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后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分别获放射[[血液]]专业硕士、[[血液]]内科医学博士学位。
  
== 研究方向 ==
+
1993年获WHO奖学金赴美国波士顿大学医院[[血液]]研究中心进修。
  
[[淋巴瘤]]规范化治疗;恶性血液病、淋巴瘤的分子生物学诊断与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恶性血液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研究;非清髓移植及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恶性淋巴瘤研究;B7/CD28信号传导与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研究,B7与肿瘤免疫等项研究。专业特长:主攻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恶性血液肿瘤的常规治疗及细胞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
1994-1996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血液]]恶性病专业作博士后。
  
== 学术兼职 ==
+
回国后主管[[血液科]]临床医疗及大内科教学工作,并致力于开展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
  
我国北方地区淋巴瘤协作组的发起人和主要领导者;现兼任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会恶性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联盟血液专业药物临床研究协作组学术委员会委员;《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总编辑、《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委、《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国家自然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北京市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资质审定委员会评审专家、北京市外国医师在京短期行医资格考试中心考评专家、北京市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专家、卫生部、北京市医疗技术鉴定咨询专家
+
== 研究与著作 ==
  
== 科研成果 ==
+
2001年与北医病理系高子芬教授联合举办了第一届[[淋巴瘤]]国际研讨会以推行[[淋巴瘤]]新的WHO分类,并主持“[[淋巴瘤]]标准化诊断与规范化治疗多中心研究”,特别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和T/NK细胞[[淋巴瘤]]为研究重点,对其组织学特性、免疫表型、[[基因]]诊断及临床系统治疗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淋巴瘤]]规范化治疗,恶性血液病、[[淋巴瘤]]的分子生物学诊断与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恶性血液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研究;B7/CD28信号传导与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研究,B7与肿瘤免疫等项研究。
  
曾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中美医学青年人才基金、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研究中心“985多中心研究”、211基金、首发基金4.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首都健康培育项目、教育部临床重点学科等多项基金资助,主持并参与项目研究。
+
曾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中美医学青年人才基金、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研究中心“985多中心研究”、211基金、首发基金、首都健康培育基金等资助。申请发明专利1项。
 +
 
 +
迄今为止共发表文章近150篇,参编参译著作数部,主编了《[[淋巴瘤]]》以及《[[淋巴瘤]]诊疗手册》两书。
  
 
== 获奖情况 ==
 
== 获奖情况 ==
  
2011年度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完成人;2011年国家发明专利:BL-7、CD40L质粒混合物,200710179849.X。
+
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论文曾获1995年全美血液学年会旅行奖、中国科协期刊第一届优秀论文奖,第十一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优秀论文二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与临床结合奖等。
  
== 著作译作 ==
+
== 学术任职 ==
  
主编了《淋巴瘤》以及《淋巴瘤诊疗手册》两书;参编参译著作数部。
+
是我国北方地区[[淋巴瘤]]协作组的发起人和主要领导者;现兼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委员,[[淋巴瘤]]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血液]][[肿瘤]]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主编,中国实验[[血液]]学等杂志编委,卫生部、北京市医疗技术鉴定咨询专家等,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等。
  
 
== 主要论文 ==
 
== 主要论文 ==
第49行: 第51行:
 
迄今为止共发表文章130余篇,
 
迄今为止共发表文章130余篇,
  
1.LiY,WangJ,LiC,KeXY.ContributionofPD-L1tooncogenesisoflymphomaanditsRNAi-basedtargetingtherapy.LeukLymphoma.2012Oct;53(10):2015-23.(IF2.301)
+
1.LiY,WangJ,LiC,KeXY.Contribution of PD-L1 to oncogenesis of lymphoma and its RNAi-based targeting therapy. Leuk Lymphoma.2012Oct;53(10):2015-23.(IF2.301)
  
 
2.WangYF,YangYL,GaoZF,ZhouCJ,GreggX,ShiYF,WangJ,YangXF,KeXY.ClinicalandLaboratoryCharacteristicsofSystemic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inChinesepatients.JHematolOncol.2012Jul7;5(1):38.(IF4.458)
 
2.WangYF,YangYL,GaoZF,ZhouCJ,GreggX,ShiYF,WangJ,YangXF,KeXY.ClinicalandLaboratoryCharacteristicsofSystemic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inChinesepatients.JHematolOncol.2012Jul7;5(1):38.(IF4.458)
第114行: 第116行:
  
 
33.王艳芳,李艳莹,王晶,克晓燕。Notch信号分子在人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1):83-87.
 
33.王艳芳,李艳莹,王晶,克晓燕。Notch信号分子在人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1):83-87.
 +
 +
== 相关链接 ==
 +
 +
[http://www.puh3.net.cn/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
 +
[[分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类:血液科]][[分类:白血病]][[分类:淋巴瘤]][[分类:博士生导师]][[分类:主任医师]]

2017年2月11日 (六) 09:38的版本

克晓燕

姓名:克晓燕

性别:女

籍贯:中国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就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所在科室血液内科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特需)(具体以当天公示为准)[1]

擅长血液病淋巴瘤免疫治疗

专业特长

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攻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恶性血液肿瘤的常规治疗及细胞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特别在淋巴瘤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是北方地区淋巴瘤协作组的主要发起人。

从医经历

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后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分别获放射血液专业硕士、血液内科医学博士学位。

1993年获WHO奖学金赴美国波士顿大学医院血液研究中心进修。

1994-1996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血液恶性病专业作博士后。

回国后主管血液科临床医疗及大内科教学工作,并致力于开展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

研究与著作

2001年与北医病理系高子芬教授联合举办了第一届淋巴瘤国际研讨会以推行淋巴瘤新的WHO分类,并主持“淋巴瘤标准化诊断与规范化治疗多中心研究”,特别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和T/NK细胞淋巴瘤为研究重点,对其组织学特性、免疫表型、基因诊断及临床系统治疗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淋巴瘤规范化治疗,恶性血液病、淋巴瘤的分子生物学诊断与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恶性血液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研究;B7/CD28信号传导与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研究,B7与肿瘤免疫等项研究。

曾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中美医学青年人才基金、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研究中心“985多中心研究”、211基金、首发基金、首都健康培育基金等资助。申请发明专利1项。

迄今为止共发表文章近150篇,参编参译著作数部,主编了《淋巴瘤》以及《淋巴瘤诊疗手册》两书。

获奖情况

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论文曾获1995年全美血液学年会旅行奖、中国科协期刊第一届优秀论文奖,第十一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优秀论文二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与临床结合奖等。

学术任职

是我国北方地区淋巴瘤协作组的发起人和主要领导者;现兼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委员,淋巴瘤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血液肿瘤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主编,中国实验血液学等杂志编委,卫生部、北京市医疗技术鉴定咨询专家等,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等。

主要论文

迄今为止共发表文章130余篇,

1.LiY,WangJ,LiC,KeXY.Contribution of PD-L1 to oncogenesis of lymphoma and its RNAi-based targeting therapy. Leuk Lymphoma.2012Oct;53(10):2015-23.(IF2.301)

2.WangYF,YangYL,GaoZF,ZhouCJ,GreggX,ShiYF,WangJ,YangXF,KeXY.ClinicalandLaboratoryCharacteristicsofSystemic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inChinesepatients.JHematolOncol.2012Jul7;5(1):38.(IF4.458)

3.王晶,景红梅,李敏,董菲,陈渝萍,克晓燕。14例髓外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0):639-642.

4.万文丽,田磊,克晓燕。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白血病·淋巴瘤2014;23(5):308--310.

5.冯佳,万伟,万文丽,王晶,景红梅,王继军,赵伟,刘彦,克晓燕。92例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4):288-294。

6.胡凯,王继军,田磊,万伟,赵伟,李其辉,克晓燕。氟达拉滨替代环磷酰胺的清髓性预处理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对照研究。白血病·淋巴瘤2014;23(2):79-83.

7.朱明霞,王晶,克晓燕。不同的胞外基质对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祖细胞的影响。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1):148-153.

8.张巍,王晶,万伟,万文丽,王继军,胡凯,克晓燕。59例滤泡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6):1448-1453.

9.胡凯,王继军,赵伟,田磊,万伟,克晓燕。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长期随访及疗效观察。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6):1471-1476.

10.景红梅,李敏,王晶,高子芬,克晓燕。孤立性骨髓瘤继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白血病·淋巴瘤2013;22(11):748-750.

11.张巍,万伟,王晶,万文丽,王继军,胡凯,克晓燕。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疗效及安全性。白血病·淋巴瘤2013;22(11):650-657.

12.万文丽,田磊,王晶,张巍,景红梅,王继军,刘彦,侯淑玲,克晓燕。62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7):618-621。

13.张巍,王晶,克晓燕。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霍奇金淋巴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白血病·淋巴瘤2013;22(7):385-386。

14.万文丽,田磊,克晓燕。PET-CT在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白血病·淋巴瘤2013;22(7):387-388。

15.王筱璨,王晶,克晓燕。细胞因子和骨髓移植在急性放射病救治中的应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33(3):225-227。

16.万伟,董菲,王晶,丰恺超,苏丽萍,苏旭,克晓燕。造血生长因子在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应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33(3):228-231。

17.董菲,王晶,王继军,胡凯,田磊,万伟,丰恺超,苏丽萍,苏旭,克晓燕。全身放射治疗对自体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及其短期不良反应。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33(3):232-234。

18.田磊,克晓燕。局限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及放疗原则: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白血病·淋巴瘤2013;22(5):257-258。

19.李义,王晶,克晓燕。PD-L1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瘤增殖和化疗抵抗的初步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2):366-370。

20.赵伟,杨萍,王晶,景红梅,克晓燕。硼替佐米联合多柔比星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Molt-4细胞的作用。白血病·淋巴瘤2013;22(3):132-135。

21.赵伟,董菲,王晶,克晓燕。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肺损伤26例临床分析。白血病·淋巴瘤2013;22(2):94-97。

22.王筱璨,克晓燕。MALT淋巴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6):1526–1530。

23.朱明霞,克晓燕。microRNA在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及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4):1014–1019。

24.田磊,王继军,王昭,克晓燕。成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10):818.

25.李艳莹,克晓燕。Notch信号通路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白血病·淋巴瘤2012;21(7):439-441。

26.李艳莹,王艳芳,王晶,克晓燕。西达本胺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4):893-899.

27.杨萍,王晶,董菲,景红梅,克晓燕。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91例回顾性分析。白血病·淋巴瘤2012;21(5):264-268。

28.胡凯,王艳芳,王晶,克晓燕。来那度胺增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杀伤效应的研究。白血病·淋巴瘤2012;21(5):257-260。

29.董菲,克晓燕。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白血病·淋巴瘤2012;21(4):243-245。

30.李义,克晓燕。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理想治疗方案。白血病·淋巴瘤2012;21(2):68-69。

31.杨萍,克晓燕。霍奇金淋巴瘤现代治疗的远期不良反应。白血病·淋巴瘤2012;21(1):13-15。

32.李艳莹,克晓燕。PET-CT在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白血病·淋巴瘤2012;21(1):15-18。

33.王艳芳,李艳莹,王晶,克晓燕。Notch信号分子在人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1):83-87.

相关链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