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饮料”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医学百科
(以“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的饮料。   ==分类== 据有关资料对...”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的饮料。  
+
'''功能饮料'''是应市场的需求而生产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饮料,功能饮料里面都含有着丰富的营养,并且有一定的提神效果,主要是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之下的工作人员提神而研制出来的饮料类型。功能饮料主要作用为抗疲劳和补充能量。
==分类==
 
据有关资料对功能性饮料的分类,认为广义的功能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
 
  
《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的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和其它特殊用途饮料三类。所谓营养素饮料是指人体日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成分,这种饮料以脉动为代表,而运动饮料含有的[[电解]]能很好地平衡人体的体液,以劲跑、维体等为代表;特殊用途饮料目前市场主流的主要就是以红牛为代表的能量饮料,主要作用为抗[[疲劳]]和补充能量。今年国家把功能饮料划入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监管,目前还没有制定相关功能饮料法规,其标准也尚未出台。  
+
《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给功能性饮料,即特殊用途饮料下了定义: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保健/功能性饮料是由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监管。
==不宜人群==
 
运动医学专家艾华博士指出,由于一些功能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对于儿童来讲应该慎用。而普通成年人对功能饮料虽然可以不受限制地饮用,但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运动饮料适合在强烈运动、人体大量流汗后饮用,其中的电解质和维生素可以迅速补充人体机能。但这类饮料并不适合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饮用,因为其中所含的钠元素会增加机体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因此,[[血压]]高的人群应当注意选择。  
 
==中国功能饮料行业的发展情况==
 
1995年原产泰国的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来到中国,首次给中国带来了功能饮料的概念,红牛在中国进行了多年的基础建设和市场拓展,以功能饮料市场先入者的地位占到中国功能饮料70%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功能饮料更是层出不穷,如乐百的“脉动”、娃哈哈的“激活”、农夫山泉的“尖叫”、康师傅的“劲跑”、汇源的“他+她-”,巨能的“体饮”……功能饮料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
== 品牌 ==
  
中国功能饮料的销售额从2000年的8.4亿元,激增到2005年的30亿人民币,实现了每年两位数的的高速增长。
+
=== 最早国产功能饮料 ===
  
但目前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缺乏创新,市场跟随严重,导致产品趋同化,而且目前中国功能饮料行业缺乏具体标准,市场进入门槛低,行业的竞争无序。为此,中国应加快出台功能饮料行业标准,加强对该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同时饮料生产企业应正确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积极进行技术和营销的创新,寻找差异化卖点。
+
国产的最早的功能饮料是王老吉,曾经很长的时间之内王老吉占据了中国功能饮料的市场。
  
近几年,世界性的环境质素的下降和人群生活压力的增加,使得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日渐增多,而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个人健康问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开始选择健康的食品、饮品,这种需求的产生使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开始受人们的青睐。
+
现在国产的功能饮料有:健力宝、加多宝、和其正等品牌。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每年仅为0.5公斤,距离全世界人均7公斤的消费量尚有较大空间,因此中国的功能饮料市场潜力巨大。
+
=== 外国功能饮料 ===
  
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将下降0.3%。那么,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形势下,我国软饮料制造行业将何去何从?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中国软饮料制造企业又该如何针对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应对策略?进一步的思考,该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
对饮料食品等日常消费品,中国市场有很大的消费能力,外国的功能饮料也在中国的市场比较活跃,这些功能饮料有:脉动饮料、王老吉饮料、红牛饮料、激活饮料、尖叫饮料、劲跑饮料、他+她饮料等功能饮料<ref>[http://canyin.3158.cn/20140617/n86260176285265.html 品牌功能饮料有哪些?]</ref>。
  
 +
== 概述 ==
 +
 +
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的饮料。据有关资料对功能性饮料的分类,认为广义的功能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功能饮料是2000年来风靡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种健康饮品。它含有钾、钠、钙、镁等电解质,成分与人体体液相似,饮用后更能迅速被身体吸收,及时补充人体因大量运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
 +
 +
当饮用功能性饮料成为一种时尚,这一产业也随之欣欣向荣。行业刊物《饮料系列》编辑巴里·纳坦松说,功能性饮料的产业价值已高达15亿美元,产品类型超过150种。然而营养学家提醒消费者,面对功能性饮料,应三思而后“饮”。目前功能饮料在我国的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我国逐渐成为功能性饮料的消费大国<ref>[http://wenku.baidu.com/link?url=9B5m5CkagRearT3JM06RJaXXQhNP5kXrGFig44kb6Myu8815ncQ1SBgH6pJC9SaX31-6djgdo-mWXGrwK30FMl8DcXds5Jh6uhQ5j6QXuZS 中国功能性饮料行业调查分析报告]</ref>。
 +
== 分类  ==
 +
根据国际饮料行业协会的新规定, 功能性饮料是指具有保健作用的软饮料。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给功能性饮料,即特殊用途饮料下了定义: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四大类。 
 +
=== 运动饮料 ===
 +
运动饮料的定义(GB15266-2000 )为: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运动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要的软饮料。运动饮料属于功能性特殊饮料中具有特定功用,能使运动员或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员在饮用后迅速补充水分和多种营养元素的饮品。目前,运动饮料的消费量约占整个功能饮料的50%以上。现今运动饮料按产品性状分为充气运动饮料和不充气运动饮料两大类,其中不充气运动饮料又分为液体和固体2种。目前在市场上,充气型运动饮料如健力宝公司推出的碳酸型运动饮料,不充气的液体饮料如 的赞助品牌—“佳得乐”,在广州、上海等南方城市销售不错,固体型运动饮料如“威创高能固体饮料”,饮用时自己冲配即可。由于碳酸气会引起胃部的胀气和不适,大量饮用碳酸饮料有可能引起胃痉挛甚至呕吐等症状,同时为了饮用方便,运动饮料逐渐向不充气的液体饮料形式发展。 
 +
=== 能量饮料 ===
 +
英国Canadean公司将能量饮料定义为一种果汁风味或无果汁风味、能够提供能量的一类软饮料,多数充有碳酸气,但也有不充气以及粉状产品。产品一般含有牛磺酸、咖啡因、瓜拉拿藤、葡萄糖和植物萃取物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目前市场上的能量饮料如“红牛”,作为世界销量第一的功能饮料,年在全球年销量达40亿罐。含有咖啡因、具有提神功能的能量饮料原产于日本和泰国,全球市场增长迅速。
 +
=== 营养素饮料 ===
 +
营养素饮料是指在饮料中加入人体日常所需要的一些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和保健品类似的功效,大多以抗疲劳、提精神为主。人体硒、锗、铬等元素含量严重威胁影响人类健康的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因此,通过饮料等食品途径补充适量微量成分及其他钙、钾等人体易缺乏成分,不仅有益人体健康,而且对厂家开发新产品也是一条新途径。天然产物中硒含量普遍较低,通过人工法变无机硒为有机硒,不仅提高硒的生理活性和吸收率,同时可降低其毒性。目前各种转化方法跟饮料相关的就是富硒茶叶的栽培与富硒茶的开发。CNI,085,750 介绍,蘑菇、银耳含丰富多糖与硒、锗,加人甜味剂、防腐剂、香精香料,也可加人黄蔑、灵芝、刺五加、拘祀等制作功能饮料。
 +
=== 其他类型功能饮料 ===
 +
除了上述主要的几种功能性饮料外,还有添加膳食纤维、低聚糖(双歧杆菌增殖因子)、活性益生菌饮料和微量元素(Zn 和 Se)等的功能性饮料。膳食纤维饮料,如大豆膳食纤维饮料、魔芋可食性膳食纤维饮料和果皮膳食纤维饮料等。含有益生菌的饮料如酸乳饮料,益生菌是一类通过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的组成,从而产生有利于宿主健康作用的单一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益生菌可促进乳糖消化,有效缓解乳糖不耐症,此外,益生菌还可减缓过敏反应,通过菌体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调节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ref name="multiple">[http://wenku.baidu.com/link?url=CX8N8KHFNrSwMpTvE6r8Zr09F_Yu2bYukCWiustmcfYHAvT6KuMg1CB43o4w2-5dkoWc2pDJPBiMBWhV7ugtI4ZIzGtif7lBGUccyxGb6uC 功能性饮料现状与发展前景]</ref>。
 +
== 发展历史 == 
 +
 +
“东方魔水”的风靡 
 +
 +
1984年,广东三水酒厂推出“健力宝”,在当年便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在8月7日的女排决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击败东道主美国队,实现了“三连冠”。在11日的《东京新闻》上,记者有贺发表了一篇花边新闻稿《靠“魔水”快速进击?》,他好奇地发现中国女排运动员比赛间歇在喝一种从没有看到过的饮料——事实上,健力宝在当时除了供给中国奥运代表团以外,在国内市场上几乎没有任何销量——于是便猜测“中国运动员取得了15块奥运金牌,可能是喝了某种具有神奇功效的新型运动饮品——健力宝的缘故”。后来,一位随团采访的《羊城晚报》记者看到了这篇新闻,他将之妙手改写成了《“中国魔水”风靡洛杉矶》。当这条“出口转内销式”的新闻在晚报上刊出后,居然被迅速广泛转载。“中国魔水”与“东方魔女”(对中国女排的昵称)的交相辉映,在早已沸腾的奥运热上再添了一份充满神秘气息的骄傲。从此,健力宝一夜而为天下知。 
 +
 +
红牛的一枝独秀 
 +
 +
1995年12月,被公认为世界功能饮料第一品牌的"红牛"来到中国,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也将功能饮料这个全新概念带进了中国市场。红牛在短短的一两年里,让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都成为红牛的忠实消费群体。红牛一举成为中国功能性饮料第一品牌,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
 +
群雄争霸 
 +
 +
 2004年在功能饮料市场,乐百氏的“脉动”掀起一股狂风巨浪,取得了7亿元的销售成绩。
 +
娃哈哈收拾了2003年“康有利”没有利润的郁闷,紧跟其后推出“激活”,也取得3亿元的销售业绩;汇源推出“他+她”水,养生堂推出“尖叫”。功能饮料市场好不热闹,饮料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功能饮料,以期分得功能饮料一杯羹。2005年准备不足的本土品牌纷纷淡出江湖,如:“他+她”,“尖叫”等,娃哈哈的“激活”惨淡经营,只有被国际饮料巨头完全掌控的乐百氏的“脉动”后劲十足。
 +
== 市场规模 ==
 +
2000年世界功能性饮料市场销售额已达138亿美元, 2003年全球功能性饮料销售额为260亿美元,占世界功能性食品销售额的59%,2006年超过280亿美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是功能性饮料的8个主要市场,自1998年以来,连续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功能饮料市场,从1997年的26.8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47亿美元,2005年销售80亿美元,其市场涉及的功能性饮料有运动饮料、能量饮料、钙强化饮料、强化水等。
 +
 +
功能性饮料在欧美市场的发展蒸蒸日上,亚太地区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日本作为功能性饮料的发源地,2005年功能性饮料的销售额为45亿美元,其年人均消费功能性饮料36美元,总销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
 +
中国是功能性饮料在亚太地区除日本以外的主要市场。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药食同源”的理念贯穿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两广地区的老百姓1000多年前就开始饮用各种草药和根茎制成的药茶,用来祛寒、除湿、解暑等。中国工业化生产功能饮料始于80年代,健力宝公司生产的碳酸型运动饮料成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饮料,曾取得40多亿元的可观销售收入。
 +
 +
90年代“红牛”进入中国,开始传播能量饮料的概念,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市场磨练之后,近几年来市场急剧上升。2000年后的“王老吉”凉茶饮料、“脉动”营养素饮料在中国市场盛行。可见功能饮料已成为饮料市场的亮点,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已经开始启动。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 目前我国功能饮料中运动人体饮料占68% ,营养素强化饮料占25% , 其它为7% 。如近年来出现的“激活”、“脉动”、“尖叫”、“体能365”、“劲跑”、“体饮”、“他+她”和“东东”等产品<ref name="multiple" />。2006年初,在北京市场排名前五名中只有具有深厚法国血统的脉动是中国品牌。2008 年功能性饮料整体增速约为29%。2011 年增速达到34%。我国功能饮料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上市品种不断增加,品类进一步丰富,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 年,我国将成为世界饮料第一大国,其中功能饮料市场潜力巨大。2010 年,我国功能性饮料市场规模达到 88 亿元,2011 年 末市场规模达到近 100 亿元,2012 年第一季度我国功能型饮料市场规模在50 亿元左右,预计2016 年产量将,突破 400 万吨。
 +
 +
== 现存问题 ==
 +
=== 价格 ===
 +
功能性饮料由于价格的原因,发展势头已经有所减缓。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的价格基本上在3~5元的区间内,远远高于饮用水1元左右的价格,与碳酸饮料、果汁、茶饮料相比也高出1元左右。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功能饮料的价格可接受程度主要集中在3元以内。这说明了功能饮料要赢得市场,降价成为必然趋势。事实上,功能饮料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产品成份的组成上都与普通的饮料有着很大的区别,就这决定了功能饮料本身的附加值要高于普通的饮料。如果整体品类市场形不成一定的销售规模,必将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限制功能性饮料平民化的进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功能饮料的价格必然会竞相降低,这意味着进入这一市场的企业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做支撑,如果5年连续处于亏损的状态,就难以持续进行市场运作。一方面,消费者要求价格平民化,另一方面,成本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对企业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
=== 口味 ===
 +
口味差几乎成了目前功能性饮料的一个代名词。口味差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实现一些功能不得不加入适量的功能成分而造成的。“难喝”将一些消费者挡在功能性饮料的“回头客”行列之外。惯用的方法是在功能性饮料中加入香精来改善口味。目前功能性饮品的发展趋势是利用天然产物作为原料,如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通过提取后再适量添加色、香、味俱全的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通常是在确保原有产品的滋味和口感的基础上提升其香味质量,并通过加香对原有产品中
 +
的异味加以改善和修饰,真正提升人们对产品的“嗜好性”。
 +
=== 市场规范 ===
 +
如今社会倡导紧张、积极的生活方式,由此添加了中草药、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的功能性饮料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目前一些品牌的功能饮料名不副实, 过于炒作饮料本身的功能,更有甚者,将功能饮料夸大其词地说成保健品。具备各种功能的饮料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和检验,就会对市场的长期发展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不少医学界人士提醒,功能性饮料的产品成分有它的特殊性,不是人人都可以饮用,特别是运动型的功能饮料要慎用。这要求我们的企业应针对产品的功能特点与适用人群做尽可能详细地界定与说明,才能避免产生误导。由此,功能性饮料将面临更严格的市场规范。 
 +
 +
在这方面美国做出了榜样,其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美国 有足够的权威以确保
 +
产品的安全性和标签的真实性。
 +
 +
我国也应建立起一系列功能性饮料的市场规范,从产品审批、注册、生产、销售等环节入手,严格审查和检验,使生产销售的产品真实有效地具有说明书和广告所述的功能性,在将功能性饮料推向消费者时,应当拿出建立在坚实科学基础之上的确切证明和告知人们达到宣扬的功效所需的功能性食品的数量的说明书,从而最有效地教育和引导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功能性饮料的市场影响力,而虚假和苍白乏力的说明是不能用于功能性食品的销售之中的<ref name="multiple" />。
 +
=== 标准问题 ===
 +
目前中国功能饮料标准还不完善,只有运动饮料具有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运动饮料标准技术要求》,除此之外,国内尚无针对功能饮料而制订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就连什么是功能饮料还没有一个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作出解释。行业监管将功能功能饮料,暂时划归到中国饮料分类标准中特殊用途饮料管理。对于功能饮料中一些营养元素添加的添加量也只是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能用的用量来添加。
 +
=== 安全问题 ===
 +
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专家认为,功能性食品强调的是适应的人群,适宜的场合,也就说功能饮料的安全是相对的,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群饮用才是安全的,否则就可能不安全。在缺乏标准的中国市场,安全问题成了功能饮料发展的拦路虎。随着功能饮料标准的出台,管理的加强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相信功能饮料的安全会逐步被消费者所认可。
 +
== 发展前景 == 
 +
随着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同需求人数也众多,功能饮料的潜力并没有被好好开发。相比其他饮料,功能饮料有更高的利润和相对较为固定的消费者,也将是“百花齐放”的一块阵地。如:佳得乐,脉动,激活,红牛,力加满,菊花茶,冬瓜茶,西洋参茶等都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
 +
健康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功能性饮料将激起更巨大的市场空间。含有维他命矿物质、不含防腐剂、天然、有机、低含量定位(低糖、低胆固醇、低卡路里)的产品以及有利于心脏、肠胃健康的有机保健果汁、低糖产品、添加纤维的产品将继续流行并且有增长趋势。如今,还出现了对于美容或医疗方面的需求,一些即饮冰茶提供美容或药物方面的额外功效,它们效仿其它的食品以及酒类产品,有的可以帮助消化、血液流通,也有的可以清洁肌肤,或从身体内部清热排毒。天然能量型饮品及饮食替代型饮料也会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此外,果汁、乳品、茶饮料的复合产品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
我国的功能性饮料将向强化功能、强化营养和低能量方向发展。从功能饮料看,大豆类饮料、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乳制品、新型功能性食品(如添加番茄红素、叶黄素和胶原蛋白等)将受到市场青睐。从适宜人群看,儿童有机产品、时尚白领抗疲劳产品及老年产品将继续成为中国功能性饮料发展的主要适用人群。 
 +
总之,纵观全球的饮料市场,在新型饮料的开发中,人们更注意具有免疫、防病、美容和抗衰老等特殊功能饮料的开发,今后国际市场走俏的功能性饮料,更以疗效型天然植物饮料有着广泛的前景。
 +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分类:饮料]][[分类:维生素]]
 
[[分类:饮料]][[分类:维生素]]

2014年12月11日 (四) 13:31的版本

功能饮料是应市场的需求而生产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饮料,功能饮料里面都含有着丰富的营养,并且有一定的提神效果,主要是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之下的工作人员提神而研制出来的饮料类型。功能饮料主要作用为抗疲劳和补充能量。

《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给功能性饮料,即特殊用途饮料下了定义: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保健/功能性饮料是由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监管。

品牌

最早国产功能饮料

国产的最早的功能饮料是王老吉,曾经很长的时间之内王老吉占据了中国功能饮料的市场。

现在国产的功能饮料有:健力宝、加多宝、和其正等品牌。

外国功能饮料

对饮料食品等日常消费品,中国市场有很大的消费能力,外国的功能饮料也在中国的市场比较活跃,这些功能饮料有:脉动饮料、王老吉饮料、红牛饮料、激活饮料、尖叫饮料、劲跑饮料、他+她饮料等功能饮料[1]

概述

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的饮料。据有关资料对功能性饮料的分类,认为广义的功能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功能饮料是2000年来风靡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种健康饮品。它含有钾、钠、钙、镁等电解质,成分与人体体液相似,饮用后更能迅速被身体吸收,及时补充人体因大量运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

当饮用功能性饮料成为一种时尚,这一产业也随之欣欣向荣。行业刊物《饮料系列》编辑巴里·纳坦松说,功能性饮料的产业价值已高达15亿美元,产品类型超过150种。然而营养学家提醒消费者,面对功能性饮料,应三思而后“饮”。目前功能饮料在我国的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我国逐渐成为功能性饮料的消费大国[2]

分类 

根据国际饮料行业协会的新规定, 功能性饮料是指具有保健作用的软饮料。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给功能性饮料,即特殊用途饮料下了定义: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四大类。 

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的定义(GB15266-2000 )为: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运动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要的软饮料。运动饮料属于功能性特殊饮料中具有特定功用,能使运动员或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员在饮用后迅速补充水分和多种营养元素的饮品。目前,运动饮料的消费量约占整个功能饮料的50%以上。现今运动饮料按产品性状分为充气运动饮料和不充气运动饮料两大类,其中不充气运动饮料又分为液体和固体2种。目前在市场上,充气型运动饮料如健力宝公司推出的碳酸型运动饮料,不充气的液体饮料如 的赞助品牌—“佳得乐”,在广州、上海等南方城市销售不错,固体型运动饮料如“威创高能固体饮料”,饮用时自己冲配即可。由于碳酸气会引起胃部的胀气和不适,大量饮用碳酸饮料有可能引起胃痉挛甚至呕吐等症状,同时为了饮用方便,运动饮料逐渐向不充气的液体饮料形式发展。 

能量饮料

英国Canadean公司将能量饮料定义为一种果汁风味或无果汁风味、能够提供能量的一类软饮料,多数充有碳酸气,但也有不充气以及粉状产品。产品一般含有牛磺酸、咖啡因、瓜拉拿藤、葡萄糖和植物萃取物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目前市场上的能量饮料如“红牛”,作为世界销量第一的功能饮料,年在全球年销量达40亿罐。含有咖啡因、具有提神功能的能量饮料原产于日本和泰国,全球市场增长迅速。

营养素饮料

营养素饮料是指在饮料中加入人体日常所需要的一些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和保健品类似的功效,大多以抗疲劳、提精神为主。人体硒、锗、铬等元素含量严重威胁影响人类健康的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因此,通过饮料等食品途径补充适量微量成分及其他钙、钾等人体易缺乏成分,不仅有益人体健康,而且对厂家开发新产品也是一条新途径。天然产物中硒含量普遍较低,通过人工法变无机硒为有机硒,不仅提高硒的生理活性和吸收率,同时可降低其毒性。目前各种转化方法跟饮料相关的就是富硒茶叶的栽培与富硒茶的开发。CNI,085,750 介绍,蘑菇、银耳含丰富多糖与硒、锗,加人甜味剂、防腐剂、香精香料,也可加人黄蔑、灵芝、刺五加、拘祀等制作功能饮料。

其他类型功能饮料

除了上述主要的几种功能性饮料外,还有添加膳食纤维、低聚糖(双歧杆菌增殖因子)、活性益生菌饮料和微量元素(Zn 和 Se)等的功能性饮料。膳食纤维饮料,如大豆膳食纤维饮料、魔芋可食性膳食纤维饮料和果皮膳食纤维饮料等。含有益生菌的饮料如酸乳饮料,益生菌是一类通过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的组成,从而产生有利于宿主健康作用的单一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益生菌可促进乳糖消化,有效缓解乳糖不耐症,此外,益生菌还可减缓过敏反应,通过菌体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调节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3]。 == 发展历史 == 

“东方魔水”的风靡 

1984年,广东三水酒厂推出“健力宝”,在当年便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在8月7日的女排决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击败东道主美国队,实现了“三连冠”。在11日的《东京新闻》上,记者有贺发表了一篇花边新闻稿《靠“魔水”快速进击?》,他好奇地发现中国女排运动员比赛间歇在喝一种从没有看到过的饮料——事实上,健力宝在当时除了供给中国奥运代表团以外,在国内市场上几乎没有任何销量——于是便猜测“中国运动员取得了15块奥运金牌,可能是喝了某种具有神奇功效的新型运动饮品——健力宝的缘故”。后来,一位随团采访的《羊城晚报》记者看到了这篇新闻,他将之妙手改写成了《“中国魔水”风靡洛杉矶》。当这条“出口转内销式”的新闻在晚报上刊出后,居然被迅速广泛转载。“中国魔水”与“东方魔女”(对中国女排的昵称)的交相辉映,在早已沸腾的奥运热上再添了一份充满神秘气息的骄傲。从此,健力宝一夜而为天下知。 

红牛的一枝独秀 

1995年12月,被公认为世界功能饮料第一品牌的"红牛"来到中国,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也将功能饮料这个全新概念带进了中国市场。红牛在短短的一两年里,让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都成为红牛的忠实消费群体。红牛一举成为中国功能性饮料第一品牌,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群雄争霸 

 2004年在功能饮料市场,乐百氏的“脉动”掀起一股狂风巨浪,取得了7亿元的销售成绩。 娃哈哈收拾了2003年“康有利”没有利润的郁闷,紧跟其后推出“激活”,也取得3亿元的销售业绩;汇源推出“他+她”水,养生堂推出“尖叫”。功能饮料市场好不热闹,饮料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功能饮料,以期分得功能饮料一杯羹。2005年准备不足的本土品牌纷纷淡出江湖,如:“他+她”,“尖叫”等,娃哈哈的“激活”惨淡经营,只有被国际饮料巨头完全掌控的乐百氏的“脉动”后劲十足。

市场规模

2000年世界功能性饮料市场销售额已达138亿美元, 2003年全球功能性饮料销售额为260亿美元,占世界功能性食品销售额的59%,2006年超过280亿美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是功能性饮料的8个主要市场,自1998年以来,连续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功能饮料市场,从1997年的26.8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47亿美元,2005年销售80亿美元,其市场涉及的功能性饮料有运动饮料、能量饮料、钙强化饮料、强化水等。

功能性饮料在欧美市场的发展蒸蒸日上,亚太地区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日本作为功能性饮料的发源地,2005年功能性饮料的销售额为45亿美元,其年人均消费功能性饮料36美元,总销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是功能性饮料在亚太地区除日本以外的主要市场。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药食同源”的理念贯穿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两广地区的老百姓1000多年前就开始饮用各种草药和根茎制成的药茶,用来祛寒、除湿、解暑等。中国工业化生产功能饮料始于80年代,健力宝公司生产的碳酸型运动饮料成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饮料,曾取得40多亿元的可观销售收入。

90年代“红牛”进入中国,开始传播能量饮料的概念,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市场磨练之后,近几年来市场急剧上升。2000年后的“王老吉”凉茶饮料、“脉动”营养素饮料在中国市场盛行。可见功能饮料已成为饮料市场的亮点,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已经开始启动。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 目前我国功能饮料中运动人体饮料占68% ,营养素强化饮料占25% , 其它为7% 。如近年来出现的“激活”、“脉动”、“尖叫”、“体能365”、“劲跑”、“体饮”、“他+她”和“东东”等产品[3]。2006年初,在北京市场排名前五名中只有具有深厚法国血统的脉动是中国品牌。2008 年功能性饮料整体增速约为29%。2011 年增速达到34%。我国功能饮料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上市品种不断增加,品类进一步丰富,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 年,我国将成为世界饮料第一大国,其中功能饮料市场潜力巨大。2010 年,我国功能性饮料市场规模达到 88 亿元,2011 年 末市场规模达到近 100 亿元,2012 年第一季度我国功能型饮料市场规模在50 亿元左右,预计2016 年产量将,突破 400 万吨。

现存问题

价格

功能性饮料由于价格的原因,发展势头已经有所减缓。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的价格基本上在3~5元的区间内,远远高于饮用水1元左右的价格,与碳酸饮料、果汁、茶饮料相比也高出1元左右。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功能饮料的价格可接受程度主要集中在3元以内。这说明了功能饮料要赢得市场,降价成为必然趋势。事实上,功能饮料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产品成份的组成上都与普通的饮料有着很大的区别,就这决定了功能饮料本身的附加值要高于普通的饮料。如果整体品类市场形不成一定的销售规模,必将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限制功能性饮料平民化的进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功能饮料的价格必然会竞相降低,这意味着进入这一市场的企业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做支撑,如果5年连续处于亏损的状态,就难以持续进行市场运作。一方面,消费者要求价格平民化,另一方面,成本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对企业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口味

口味差几乎成了目前功能性饮料的一个代名词。口味差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实现一些功能不得不加入适量的功能成分而造成的。“难喝”将一些消费者挡在功能性饮料的“回头客”行列之外。惯用的方法是在功能性饮料中加入香精来改善口味。目前功能性饮品的发展趋势是利用天然产物作为原料,如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通过提取后再适量添加色、香、味俱全的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通常是在确保原有产品的滋味和口感的基础上提升其香味质量,并通过加香对原有产品中 的异味加以改善和修饰,真正提升人们对产品的“嗜好性”。

市场规范

如今社会倡导紧张、积极的生活方式,由此添加了中草药、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的功能性饮料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目前一些品牌的功能饮料名不副实, 过于炒作饮料本身的功能,更有甚者,将功能饮料夸大其词地说成保健品。具备各种功能的饮料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和检验,就会对市场的长期发展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不少医学界人士提醒,功能性饮料的产品成分有它的特殊性,不是人人都可以饮用,特别是运动型的功能饮料要慎用。这要求我们的企业应针对产品的功能特点与适用人群做尽可能详细地界定与说明,才能避免产生误导。由此,功能性饮料将面临更严格的市场规范。 

在这方面美国做出了榜样,其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美国 有足够的权威以确保 产品的安全性和标签的真实性。

我国也应建立起一系列功能性饮料的市场规范,从产品审批、注册、生产、销售等环节入手,严格审查和检验,使生产销售的产品真实有效地具有说明书和广告所述的功能性,在将功能性饮料推向消费者时,应当拿出建立在坚实科学基础之上的确切证明和告知人们达到宣扬的功效所需的功能性食品的数量的说明书,从而最有效地教育和引导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功能性饮料的市场影响力,而虚假和苍白乏力的说明是不能用于功能性食品的销售之中的[3]

标准问题

目前中国功能饮料标准还不完善,只有运动饮料具有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运动饮料标准技术要求》,除此之外,国内尚无针对功能饮料而制订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就连什么是功能饮料还没有一个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作出解释。行业监管将功能功能饮料,暂时划归到中国饮料分类标准中特殊用途饮料管理。对于功能饮料中一些营养元素添加的添加量也只是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能用的用量来添加。

安全问题

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专家认为,功能性食品强调的是适应的人群,适宜的场合,也就说功能饮料的安全是相对的,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群饮用才是安全的,否则就可能不安全。在缺乏标准的中国市场,安全问题成了功能饮料发展的拦路虎。随着功能饮料标准的出台,管理的加强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相信功能饮料的安全会逐步被消费者所认可。 == 发展前景 ==  随着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同需求人数也众多,功能饮料的潜力并没有被好好开发。相比其他饮料,功能饮料有更高的利润和相对较为固定的消费者,也将是“百花齐放”的一块阵地。如:佳得乐,脉动,激活,红牛,力加满,菊花茶,冬瓜茶,西洋参茶等都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健康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功能性饮料将激起更巨大的市场空间。含有维他命矿物质、不含防腐剂、天然、有机、低含量定位(低糖、低胆固醇、低卡路里)的产品以及有利于心脏、肠胃健康的有机保健果汁、低糖产品、添加纤维的产品将继续流行并且有增长趋势。如今,还出现了对于美容或医疗方面的需求,一些即饮冰茶提供美容或药物方面的额外功效,它们效仿其它的食品以及酒类产品,有的可以帮助消化、血液流通,也有的可以清洁肌肤,或从身体内部清热排毒。天然能量型饮品及饮食替代型饮料也会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此外,果汁、乳品、茶饮料的复合产品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功能性饮料将向强化功能、强化营养和低能量方向发展。从功能饮料看,大豆类饮料、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乳制品、新型功能性食品(如添加番茄红素、叶黄素和胶原蛋白等)将受到市场青睐。从适宜人群看,儿童有机产品、时尚白领抗疲劳产品及老年产品将继续成为中国功能性饮料发展的主要适用人群。  总之,纵观全球的饮料市场,在新型饮料的开发中,人们更注意具有免疫、防病、美容和抗衰老等特殊功能饮料的开发,今后国际市场走俏的功能性饮料,更以疗效型天然植物饮料有着广泛的前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