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芦木

来自医学百科
黄芦木
Huánɡ Lú Mù
黄芦木
别名 狗奶根、刀口药、黄连、刺黄檗、小檗
功效作用 清热燥湿解毒。主肠炎痢疾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肝炎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目赤口疮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基本资料》

【药名】 黄芦木

【别名】狗奶根、刀口药黄连、刺黄檗、小檗

【汉语拼音 】huang lu mu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Berberis amurensis Rupr.  

《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尖刺碱10mg注入麻醇犬股动脉,可此起给药侧下肢血管张,全身血压显著下降。此碱具有利胆作用,强度较小檗碱为弱,但较持入。40μg/ml能抑制小鼠腥水癌细胞的氧摄取。在体外无抗结核菌作用。在麻醇、二仙迷走神经切断及人工呼吸的狗身上,尖刺碱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压上升及肾血这收缩有阻断作用。

2.对平滑肌心脏的作用,黄芦木叶酊剂能引起动秀子宫肌收缩,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根制剂作用相比例尺 。欧小檗作用与大叶小檗相似,并能降低胆囊收缩张力,减少收缩次数,增加胆汁流量,减轻疼痛及炎症现象。

中药化学成分】

根含小檗碱(berberine)1.16 %,小檗胺(berbamine)1.28%,还含药根碱(jatrorrhizine),大叶小檗碱(berbamunine),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尖刺碱(oxyacanthine)。

茎含小檗碱、掌叶防己碱。  

《功能与主治》

【功效】 清热燥湿解毒

性味】 味苦;性寒

【主治】肠炎痢疾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肝炎;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目赤;口疮

【科属分类】 小檗科

【功效分类】 清热燥湿药;解毒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20g。外用:适量,研粉撒布或调敷;煎水洗或点眼。  

《环境与分布》

Bkdaq.jpg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250-2850m山坡灌丛中山沟、山区地埂上。

【采收和储藏 】春、秋季采挖根及茎,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陕西等地。  

《植物形态》

【动植物形态】黄芦木,落叶灌木,高1-3cm。枝有沟,灰黄色,老枝灰色。刺粗大,常3分叉,稀单一,长8-20mm。叶5-7片簇生;叶柄长5-15mm;叶片长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3-8cm,宽2.5-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下延成柄,边缘密生刺状细锯齿,齿距1-2mm,上面绿色,下面有时被白粉,网脉明显。总状花序开展或下垂,花序长4-10cm,有花10-25朵或稍多,花梗长5-10mm,花淡黄色;小苞片2,三角形;萼片倒卵形;花瓣椭圆形,先端微缺,内面近基部有1对蜜腺;雄蕊6,花药瓣状开裂;子房卵圆形,内含2胚珠,柱头头状,扁圆形。浆果椭圆形,长约1cm,直径6mm,鲜红色,常被白粉,先端无宿存花柱。花期6-7月,果期8-9月。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黄芦木的根和茎、枝。  

《资料来源》

【出处】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