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斑鸠菊

来自医学百科
驱虫斑鸠菊
Qū Chónɡ Bān Jiū Jú
别名 野茴香
功效作用 祛风活敌国;杀虫解毒。主白癜风;蛔早;蛲虫;疮疖肿
英文名 stem of Anthelmintic Ironweed
始载于 中国植物志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药 名】:驱虫斑鸠菊

【拉 丁 名】Ver-nohia anthelmintica (L. ) willd

【名称考证】印度山茴香,艾特日拉力  

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驱虫斑鸠菊的果实。  

植物形态

驱虫斑鸠菊 一年生高大草本。茎直立,粗壮,高达60cm,上部多具分权,肯明显的沟槽,被腺状柔毛。叶互生;叶基部渐狭成1cm的叶柄;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5cm,宽1.5-4.5cm,顶端尖或渐尖,边缘具粗或锐锯齿,侧脉8对或更多,网状,两面被短柔毛,在下面脉上毛较密,具腺点;叶膜质。头状花序较多数,较大,直径15-20mm,在茎和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花序梗长5-15mm,先端较增粗,被短柔毛及腺点;总苞半球形,总苞片约3层,的等长,外层线形,稍展开,长10-12mm,绿色,叶质,中展长圆状线形,先端尖,上面常缩狭,绿色,叶质,内层长圆形,从基部向先端渐膜质,先端尖;总苞片在结果后全部反折,花托平或稍凹,有蜂宣传员状突起;小花40-50个,淡紫色,全部结实,药冠管状,长9-10mm,管部细长,长6-7mm,檐部狭钟状,有5个披地形裂片。瘦果近圆柱形,黑色,长约4mm,具10条纵肋,被微毛;冠毛2层,淡红色,外层极短,近膜状,突存;内层糙毛状,短于瘦果的2倍,易脱落。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从挥发油中分离出40多个组分,鉴定了24个组分,占挥发油量91.42%,主要为丁香烯(caryophyllene)43。08%,β蒎烯(β-pinene)21.66%,其次为乙基丁基醚(ethybutylether)6.4%,冰片烯(bornylene)2.87%,4-蒈烯(4-carene)2.67%及芹子烯(lilinene)3.57%等。从种子中分得斑鸠菊黄烷甙-对-羟基苯甲酯(p-hydroxybenzoyl-vernovan),斑鸠菊黄烷甙(vernovan),斑鸠菊醇(vernodalol),斑鸠菊大苦素(vernodalin),紫铫花素(butein),3,4,2,4,5-五羟基6-甲氧基-2-甲基查耳酮(3,4,2,4,5-pentahydroxy-6-methoxy-2-methylchaltone),β-香树脂醇(β-amyrin),胡萝卜甙(daucosterol),斑鸠菊酸(vernol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从种子中还分得α-香树脂醇(α-amyrin),羊齿烯醇(fernen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friedoolean-14-enol),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9β,19-cyclolanost-24-enol),羽扇豆醇(lupeol),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 ,24-methyl-9β,19-cy-clolanost-24-(24)-enol],甘遂-7,24-二烯醇(tirucalla-7,24-dienol),4α-甲基麦角甾-7,24(24)-二烯醇[4α-methylergosta-7,24(24)-dienol,gramiserol],柠檬甾二烯醇[]citrostadienol,4α-methylistigmata-7,24(24)-Z-dienol,4α-甲基豆甾-8,14,24(24)-Z-三烯醇[4α-methylstigmata-8,14,24(24)-Z-trienol],4α-methylvernoterol],24-甲基-31-去甲羊毛甾-8,24(24)-二烯醇[24-methyl-31-norlanosta-8,24(24)-dienol],obtusitoliol,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24-methyl-9β,19-cyclol-31-norlanost-24-(24)-dienol],豆甾-7,24(24)-Z-二烯醇[stigmasta-7,24(24)-Z-dienol,aenasterol],豆甾-8,14,24(24)三烯醇[stigmasta-8,14,24(24)-Z-trienol,vernosteol],豆甾烷醇(stigmastanol),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22-二氢菜子甾醇(22)-dihy-drobrassic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5,24(24)-Z-二烯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24α/R-麦角甾-7-烯醇(24α/R-ergost-7-enol),24β/S-麦角甾-7-烯醇(24β/S-ergost-7-enol,fungisterol),24α/R-豆甾-7-烯醇(24α/R-stigmast-7-enol,schottenol),菠菜甾醇(spinasterol),麦角甾-7,24(24)-二烯醇[ergosta-7,24(24-dienol,episterol)],24α/S-麦角甾-5,22-二烯醇(24α/S-ergosta-5,22-dienol ,crinosterol),24α/S-麦角甾-5,22-二烯醇(24α/S-ergosta-5,22-dienol,crinosterol),24α/R-麦角甾-5,22-二烯醇(24β/R-ergosta-5,22-dienol,bienol,brassicasterol)。  

医用效果

【功 效】:清热消肿、杀虫疗癣。

【主 治】:用于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瘀血肿胀跌打损伤皮肤红肿痛等。可用于疥疮、疥癣、皮肤斑等症。

性味归经】:苦,凉。入肝、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1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或研末涂调。

【别 名】:印度山茴香(《中国植物志》)、艾特日拉力(维吾尔语)  

资源分布

分布云南西部、新疆和田县有栽培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果实;味苦,性凉。有清热消炎,活血化瘀,杀虫的功能。用于治疗某些皮肤斑、驱虫。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新疆地理环境恶劣,但却是世界著名的长寿区,归因于其丰富的药材资源。新疆生长着许多象雪莲冬虫夏草这样的神奇植物。驱虫斑鸠菊就是这样一种对白斑病有着神奇疗效的植物,它只生长在高海拔的南部新疆以及巴基斯坦、印度的少数地区。

早在1763年,维吾尔医学经典著作《药用总库》中就详细记载了如何使用驱虫斑鸠菊治疗皮肤白斑

驱虫斑鸠菊是维吾尔医治疗白斑病最主要的药材。

1993年驱虫斑鸠菊作为新疆南部独有药材收载于第1版《维吾尔药材标准》和《维吾尔药志》上册。

1975年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在新疆研制成功,后来提取工艺又经过不断地改进完善,大大提高了驱虫斑鸠菊的药用价值。

三十年临床应用安全奇效,使其已成为维医治疗皮肤白斑体系中的核心用药,并使得维医治疗皮肤白斑的疗效享誉天山内外!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皮肤白斑机制

除了增加紫外线的光敏作用外,目前已证实驱虫斑鸠菊注射液至少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1、激活体内酪氨酸酶mRNA基因表达

酪氨酸酶在黑素合成过程中起关键的限速酶作用。VW可在体外激活酪氨酸酶有活性,并通过试验证明这种作用可在转录水平发生,从而加速黑素的生成。

2、抑制体液免疫

使血清总IgG含量降低特别使体内黑素细胞抗体显著降低,从而减少黑素细胞的破坏,防止皮肤白斑的扩大。

3、补充体内多种微量元素和稀有元素

VW富含Cu、Zn等微量元素和Sr、As、Pb、Rb、Li等稀有元素,特别是铜、锌、钴等在黑素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改善皮肤微循环血流。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皮肤白斑的特点

1、安全无毒全部选用特产于南疆帕米尔高原高寒地区纯天然无污染原料,安全无毒,作用温和,局部刺激小。

2、高效

三十年临床总有效率超过95%,居世界领先水平。

按照维医理论,汉族人津液偏热,疗效更佳。

3、复发率低

多靶点作用于各发病环节基因水平高效激活酪氨酸酶活性,解决了皮肤白斑易复发的难题,复发率低于1.5%。

4、皮肤白斑治疗核心用药,专业治疗皮肤白斑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皮肤白斑的特点

1、安全无毒全部选用特产于南疆帕米尔高原高寒地区纯天然无污染原料,安全无毒,作用温和,局部刺激小。

2、高效

三十年临床总有效率超过95%,居世界领先水平。

按照维医理论,汉族人津液偏热,疗效更佳。

3、复发率低

多靶点作用于各发病环节基因水平高效激活酪氨酸酶活性,解决了皮肤白斑易复发的难题,复发率低于1.5%。

4、皮肤白斑治疗核心用药,专业治疗皮肤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