颚口线虫病

来自医学百科

【概述】

颚口线虫病(gnathostomiasis spinigera)系由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幼虫侵入人体所致的蠕虫蚴移行症。  

病因

颚口线虫成虫寄生于犬、猫、虎、野猪、狮、豹等动物的胃壁中,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第一期幼虫,被剑下蚤吞食后发育为第二期幼虫。受感染的剑水蚤被蛙、鳝鱼泥鳅、蛇(半龙首赤链蛇、红点锦蛇、银环蛇等)、鸡、鸭、淡水鱼等吞食后,幼虫经肠壁至肌肉形成第三期幼虫。猫、犬、野猪等吞食感染的鱼、泥鳅、蛙等后,第三期幼虫在其胃壁发育为成虫。[医学教 育网 搜集整理]  

流行特征

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以泥鳅作美容剂敷面或生食作强壮剂)以日本和泰国最严重。澳大利亚、墨西哥 等国亦有本病。我国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区随着生食 的意向在增加,其发病率亦随之增加。  

发病机制

人进食未烧熟含感染性第三期幼虫的鱼、蛙、蛇肉 等;生食泥鳅、猪肉鸡肉等也可受感染;偶接触以上 肉类等可经皮肤感染。幼虫侵入人体后移行于皮肤皮下组织形成皮肤颚口线虫病;移行至内脏由于幼虫 机械性或毒素刺激与过敏反应所致的急性阑尾炎、胸 膜炎、膀胱炎等,幼虫侵入眼、脑、脊髓引起相应病变, 病变部位有明显组织炎症,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一)皮肤颚口线虫病 疾病初期有发热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前驱症状,随后身体各部皮肤可间歇出现丝状疹、点状匐形疹或移行肿块,局部轻度发红、水肿、疼痛、瘙痒感,呈游走性。虫体近体表则呈皮肤硬结

(二)内脏颚口线虫病 眼部病变引起视力障碍或眼球突出失明;耳部病变引起听力障碍;消化系统病变引起腹痛等症状;呼吸系统病变在咽喉部可引起局部水肿、呼吸困难。胸肺型则引起咳嗽胸闷、咯出幼虫,肺部发生炎症或胸膜炎泌尿系统病变可引起膀胱炎,阴茎肿块;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脑脊髓炎,出现头痛瘫痪癫痫、甚至昏迷,中枢受累者预后较差,病死率达13%;心血管系统病变偶可引起急性心肌梗塞休克,病死率高。  

实验检查

外周血象、脑脊液中有嗜酸粒细胞增多;采用本成虫或幼虫制备的抗原作皮试或血清酶免疫吸附试验阳性可协同诊断;体表、眼、子宫颈、尿、痰及脑脊液中发现虫体可确诊。  

诊断说明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泥鳅、鳝鱼、鸡、鸭、猪、蛇、青蛙等肉史;皮肤反复出现匐形疹、移行肿块;发热或内脏、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外周血象、脑脊液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本虫成虫或幼虫制备的抗原作皮试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可协助诊断;体表、眼、尿、痰及脑脊液中发现虫体可确诊。  

治疗说明

手术摘除病灶内幼虫是主要治疗方法,但一时难以将体内全部幼虫摘除彻底。可采用阿苯哒唑每次mg,日一次顿服,疗程7~14天。个别反复出现匐形疹、移行肿块或脑、肺部实质脏器病变者可重复数疗程。  

预防说明

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泥鳅、鸡、鸭、蛇、猪肉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