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

来自医学百科

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形成疾病。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下肢深静脉。多见于产后、骨折创伤、手术后的病人。若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并沿静脉可触之索条状物,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超声多普勒、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可助诊断。血栓形成早期易于脱落,可造成大片肺梗塞,常是猝死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应选用链激酶尿激酶溶栓治疗,继用肝素香豆素类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再形成及蔓延。

静脉血栓的原因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要素──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内膜损伤,至今仍为血管外科界所公认。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下肢的深静脉,这与下肢静脉的解剖及功能有密切关系:下肢静脉具有较多的静脉瓣,人体站立或坐位时,下肢的静脉压远高出身体其他部位。下肢静脉回流端赖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泵"的作用,因此,站立和坐位时,下肢静脉血回流较缓慢。当无明显的静脉内膜损害时血栓形成常常发生在静脉瓣膜袋里。血栓血管壁无紧密粘连,易于脱落并可导致肺栓塞。 70%的下肢血流经深静脉流回心脏,30%经浅静脉(大隐、小隐静脉)。浅静脉在大腿根部流入深静脉(股静脉)。因此,髂静脉、股静脉内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流阻塞后浅静脉将扩张,血流增加,以补偿深静脉的血流阻塞。于是出现大隐静脉曲张及患肢可凹性水肿。血栓形成在静脉者,小腿肌肉压痛明显,前足急剧背屈时,诱发小腿肌肉深部疼痛(霍曼斯氏征)。

静脉血栓的诊断

1.询问有无外伤史,受伤时间及治疗情况,有无长期卧床、手术、妊娠、分娩及口服避孕药物史,有无反复静脉穿刺或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史。症状和病期是否一致,起病的部位及发展情况,疼痛的性质,有无发热、患肢肿痛等。

2.局部检查时应注意患肢有无压痛,压痛的部位,肿胀情况(须每日用卷带尺在最粗平面精确地测量周长,并与健侧同一平面作比较),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与对侧相比,最好用皮肤温度测量器测量),肢体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否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无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溃疡形成等。

3.诊断有困难时或为明确病变范围,可行超声检查、脉冲多普勒频谱检查、静脉造影术(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

4.静脉测压,行足背静脉穿刺,针接压力传感器或有刻度的透明塑料管(盛满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测量静脉压,正常压力一般为12.7kPa(130cmH20),作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腓肠肌收缩,压力明显下降,一般可降至5.9kPa(60cmH20),停止活动后压力回升,回升时间超过20s。主干静脉有血栓形成和堵塞者,无论静息或活动时的压力均明显升高,回升时间增速,一般不超过12s。

静脉血栓的鉴别诊断

静脉血栓症状需要做如下鉴别。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往往不困难。产后、骨折创伤、手术后的病人,若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应考虑本病的可能。诊断有困难时,可行静脉压测量及静脉造影术放射性核素下肢静脉造影有助于诊断,且较安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可用以检查外、股静脉血栓形成,对肌肉深层或盆腔内的静脉血栓的检查不准确。125I标记人体纤维蛋白原试验对诊断新鲜的肌肉深层的小腿静脉血栓形成最有价值,若能连续检查数天,准确率可达85%以上。

疼痛不显著,肢体肿胀明显者,应当注意与淋巴水肿鉴别,后者病程缓慢,皮肤增厚,无浅静脉曲张,卧床抬高肢体后,肿胀消退不明显。

1.询问有无外伤史,受伤时间及治疗情况,有无长期卧床、手术、妊娠、分娩及口服避孕药物史,有无反复静脉穿刺或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史。症状和病期是否一致,起病的部位及发展情况,疼痛的性质,有无发热、患肢肿痛等。

2.局部检查时应注意患肢有无压痛,压痛的部位,肿胀情况(须每日用卷带尺在最粗平面精确地测量周长,并与健侧同一平面作比较),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与对侧相比,最好用皮肤温度测量器测量),肢体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否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无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溃疡形成等。

3.诊断有困难时或为明确病变范围,可行超声检查、脉冲多普勒频谱检查、静脉造影术(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

4.静脉测压,行足背静脉穿刺,针接压力传感器或有刻度的透明塑料管(盛满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测量静脉压,正常压力一般为12.7kPa(130cmH20),作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腓肠肌收缩,压力明显下降,一般可降至5.9kPa(60cmH20),停止活动后压力回升,回升时间超过20s。主干静脉有血栓形成和堵塞者,无论静息或活动时的压力均明显升高,回升时间增速,一般不超过12s。

静脉血栓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静脉血栓日常保健

1、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颜色的变化:如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颜色加深,温度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置。

2、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患肢抬高略超过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浅静脉内压力,使疼痛减轻。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3、避免碰撞伤肢:在护理过程中嘱患者注意安全,严防再次碰撞伤。.刷牙用软毛牙刷,可用电动刮胡刀刮胡子。

4、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急性期患者需大量静注血管、抗凝及溶栓药物,发热患者需输注抗生素。为保护静脉血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

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咯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将情况通知医生。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