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样癌

来自医学百科

表皮样癌(鳞状细胞癌),是发生在皮肤、附属器或粘膜的恶性肿瘤。损害呈状,中央溃疡,边缘宽而高起,外翻如菜花状,有腥臭的脓性分泌物排出。破坏性大,常转移。组织病理示癌肿向下突入真皮,瘤团由正常鳞状细胞和不典型或间变的鳞状细胞组成。可见角珠,癌细胞可为已分化、未分化或低分化,可将鳞癌分成Ⅰ~Ⅵ级。

病因:

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目前还不清楚细胞发生恶性变的原因。但有些诱发因素己明确,如日晒、电离辐射、局部组织慢性损伤以及化学等因素。就外阴部发生鳞状细胞癌而言,创伤疤痕慢性溃疡、化学物品的长期接触等可能是致癌的重要诱因。

临床表现

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常见于面部、头皮下唇手背前臂、阴部等处。尤其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更易发生。初起为暗红色坚硬的疣样小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有角质物附着,不易剥离,用力剥后可出血。皮损逐渐扩大,形成坚硬的红色斑块,表面有少许鳞屑,边境清楚,向周围浸润,触之较硬,迅速扩大形成溃疡,溃疡向周围及深部侵犯,可深达肌肉骨骼,损害互相粘连形成坚硬的肿块,不易移动,溃疡基底部为肉红色,有坏死组织,有脓液、臭味,易出血。溃疡边缘隆起外翻,有明显炎症,自觉疼痛。如发生在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固潮湿与摩擦更易出血,发展更快,可形成菜花状,破坏性大,有明显疼痛,易转移,预后不良。

鉴别诊断要点:

鳞癌与尖锐湿疣鉴别要点是:

①鳞癌多发于疤痕组织或慢性溃疡等病变基础上,而尖锐湿疣则多发生于外观正常的皮肤组织上。

②鳞癌损害特征为硬结疣状增生溃疡,界线不清,向表皮侵袭性生长,触之有明显浸润,炎性症状明显。而尖锐湿疣界线清楚,向外生长,无浸润,不形成溃疡,无明显炎症表现。

组织病理学特征:鳞状细胞癌的组织病理学基本特征是肿瘤由不典型角朊细胞组成,该角朊细胞向真皮内侵袭性生长达真皮网状层。瘤体中可见到角珠、鳞状涡以及个别角化不全或角化不良细胞。瘤细胞大,核大小不一,胞浆红染,染色质丰富,可见丝状分裂。

防治:

避免日光照射,积极治疗原发病。

手术治疗:争取早期手术,对较大肿瘤及分化良好者,首选手术切除,切口要注意广度和深度,手术后照X线,切除标本送病检。

其它疗法二氧化碳、电烙、液氮冷冻均有效。

验方偏方

验方:

板兰根120g,银花9g,连翘9g,皂刺9g。每日剂,煎2次分眼。

疗效:按本方f台疗多例,疗效显著,1例服药2.5个月治愈。

蟾酥软膏: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加磺胺软膏40g,配成20%蟾酥软膏外敷,一般用药3天,癌组织开始脱落,约18天基本愈合。

疗效:青岛白求恩医院用此方治愈皮肤癌13例。

偏方

①樟乳散:樟丹30g,乳香10g。研末以小麻油制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1次。

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黄芪30g,蚤休15g,穿曲甲10g,甘草10g。水煎服,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