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丸

来自医学百科

《内外伤辨》卷下:草豆蔻丸

【处方】 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枳实(麸炒黄色)白术各30克 大麦蘖(面炒黄色)半夏(汤洗七次,日干)黄芩(刮去皮,生)神曲(炒黄色)各15克 干生姜 橘皮 青皮各6克 炒盐1.5克

【制法】 上药研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与作用】 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白汤下。

【摘录】 《内外伤辨》卷下

脾胃论》卷下:草豆蔻丸

【处方】 泽泻0.3克(小便数减半)柴胡0.6~1.2克(消息胁痛多少用)神曲 姜黄各1.2克 当归生甘草甘草 青皮各1.8克 桃仁(汤洗,去皮、尖)2.1克 白僵蚕 吴茱萸(汤洗去苦烈味,焙干)益智仁 黄耆 陈皮 人参各2.4克 半夏3克(汤洗七次)草豆蔻仁4.2克(面裹烧,面熟为度,去皮用仁)麦蘖面(炒黄)4.5克

【制法】 上药十八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同细末一处研均,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主脾胃气虚,恶风怕寒,耳鸣,腰背疼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眩,食入反出,心胃疼痛,咽膈不通,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项转动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 《脾胃论》卷下

《圣惠》卷二十八:草豆蔻丸

【处方】 草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丁香3分,高良姜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虚劳,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姜、枣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八

片玉心书》卷五:草豆蔻丸

【处方】 草豆蔻(面包煨去油)1钱,陈皮6钱,泽泻1钱,半夏1钱,桃仁(去皮尖)7粒,麦芽(炒)2钱半,神曲(炒)4钱,柴胡4钱,姜黄4钱。

【制法】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功效与作用】 小儿外感风寒,内伤冷物,胃气当心而痛,啼哭闷绝,手足冷,或吐或不吐,以热手按摩则止者。

【用法用量】 白汤送下。

【摘录】 《片玉心书》卷五

《丹溪治法心要》卷三:草豆蔻丸

【处方】 白豆蔻3钱,白术1两,三棱1两,草豆蔻1两,半夏1两,砂仁5钱,片姜黄5钱,枳实5钱,青皮5钱,良姜(一作干姜)5钱,陈皮5钱,桂皮5钱,丁香5钱,蓬术5钱,木香5钱,藿香5钱,小草5钱。

【制法】 生姜汁蒸饼为丸。

【功效与作用】 肥人胃脘当心痛,或痞气中脘不散。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白汤送下。

【摘录】 《丹溪治法心要》卷三

《圣惠》卷十八:草豆蔻丸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白术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热病后,脾胃气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二十九:草豆蔻丸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木瓜半两,当归3分,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槟榔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虚劳心腹痞满,胁下妨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四十八:草豆蔻丸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茴香子1两(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桂心1两,干姜1两(炮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七疝,四肢寒冷,脐下妨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丸

【处方】 草豆蔻(去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远志(去心)1两,桂心1两,细辛1两,干姜(炮裂,锉)1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效与作用】 五膈气,饮食难下,胸膈噎闷,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不拘时候,含1丸咽津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丸

【处方】 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缩砂1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半分,鸡舌香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 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五膈气,脾胃久冷,呕吐酸水,脾腹(疒丂)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草豆蔻丸

【处方】 草豆蔻(去皮)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诃黎勒皮(焙)半两,甘草(炙)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脾久虚,不下食,痰逆恶心;脾胃久冷,气攻心腹,肠鸣胀满。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豆蔻丸”。

【摘录】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草豆蔻丸

【处方】 草豆蔻仁1两,丁香1两,麝香1分,藿香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零陵香半两,莎草根(去毛)半两,木香半两,白芷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效与作用】 心脾蕴热,随气上熏,发为口臭

【用法用量】 每含化1丸,咽津液,日3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

中药方专题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附:中药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关页面

本草图书


中药相关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