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期奔马律

来自医学百科

正常成人心脏跳动有两个心音,称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奔马律为出现在第二心音后的附加心音,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合而成的韵律,酷似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故称为奔马律。根据奔马律出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舒张早期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和重叠性奔马律,其中以舒张早期奔马律最为常见,它出现在第二心音后0.12-0.18秒内;舒张晚期奔马律发生较晚,出现在收缩期开始之前,即第一心音前0.1秒,故也称收缩期奔马律;当同时存在舒张早期奔马律和舒张晚期奔马律时,加上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听起来就象平行发生的四个音响,又称“四音律”,“火车头奔马律”。一般认为舒张早期奔马律是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肌张力减低与顺应性减退,以致心室舒张时,血液充盈引起室壁震动。所以奔马律的出现是心肌严重受损的重要体征

舒张期奔马律的原因

多见于压力负荷过重引起心室肥厚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也可见于心肌受损出现的心肌顺应性下降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舒张期奔马律的诊断

听诊特点:①音调较低;②强调较弱;③距S2较远,距S1近;④听诊最清晰部位:在心尖区稍内侧(如来自右房者则在胸骨左缘3.4肋间;⑤呼吸的影响:呼气末最响(如来自右房者则在吸气末加强)。

舒张期奔马律的鉴别诊断

第三心音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是指病理性的第三心音而言,是舒张早期血液极快的充盈到扩大的心室引起室壁的振动或振动房室瓣所产生的声音,常见于严重的心肌损害、左心衰竭瓣膜关闭不全、大量左至右分流等。病人左侧卧位用钟型听诊头在心尖部听诊最清楚,是一种低调的声音。如果是右心病变则应在胸骨左下缘听诊最清楚,病理性第三音即使心率不快临床上也趋向于称为奔马律。也叫室性奔马律。因为它实际上是由病理性S3与S1、S2所构成的节律,故又称第三心音奔马律。

舒张晚期奔马律:发生较晚,出现在收缩期开始之前,即第一心音前0.1s,故也称为收缩期前奔马律。其产生机制是舒张末期左心室压力增高和顺应性降低,左心房为克服增大的心室充盈阻力而加强收缩所致,因而也称为房性奔马律(atrial gallop)。来自右心房的舒张晚期奔马律极少见。听诊特点:①音调较低。②强度较弱。③额外心音距S2较远,距S1 近。④听诊最清晰部位在心尖区稍内侧(如来自右房者则在胸骨左缘3、4肋间)。⑤在左侧卧位时听诊最明显,坐位或立位时,可减轻或消失。⑥呼气末最响(如来自右房者则在吸气末加强)。

四音心律:又称火车头奔马律,是指病理性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同时出现,即在舒张期有两个额外心音,与第一、第二心音一起组成四音心律。在舒张期有两个额外心音,与第一、第二心音一起组成四音心律。若心率在100~110次/min时易听到,其节奏似火车奔驰时车轮碰撞铁轨的声音,故又称火车头奔马律。若心率进一步增快至120~130次/min,舒张期缩短,病理性第三、第四心音近于重叠,尤其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时,心房收缩落在心室快速充盈期内,加速了心室的快速充盈,使第四心音与第三心音重叠变响,于舒张中期出现非常响亮的单一声音,称重叠性奔马律。若按压颈动脉窦使心率变慢时,重叠奔马律又会分开,恢复四音心律。

听诊特点:①音调较低;②强调较弱;③距S2较远,距S1近;④听诊最清晰部位:在心尖区稍内侧(如来自右房者则在胸骨左缘3.4肋间;⑤呼吸的影响:呼气末最响(如来自右房者则在吸气末加强)。

舒张期奔马律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卧床休息早期、合理的休息极为重要,可使发生炎性病变的心肌尽快修复,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一般的心肌炎患者需卧床休息至体温下降后3~4周,有心力衰竭或心脏扩大者应休息0.5~1 年,或至心脏大小恢复正常,血沉正常之后。(2)防治诱因心肌炎最常见的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因而要预防感冒,防止病 毒侵犯机体。因病毒感染往往与细菌感染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且细菌感染常可使病毒活跃,机体抵抗力降低,心脏损害加重,故而适当应用抗生素及时控制细菌感染十分必要。对于一些易感染的患者如扁桃体反复发炎者,必要时可进行扁桃体摘除术以去除诱因/或注射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复发。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