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耳源性脑脓肿

来自医学百科

耳源性脑脓肿中耳乳突感染侵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脑炎,继而在脑组织内形成的脓肿。多发生于邻近中耳的颞叶小脑。颞叶脓肿多于小脑脓肿,两者之比为2∶1。颞叶脓肿主要通过感染破坏骨壁,直接向颅内扩展引起。小脑脓肿多由侧窦病变作为中间病灶,继发感染而形成。耳源性脑脓肿预后不佳,在颅内并发症死亡率最高。

【诊断】

1.

(1)初期:急性局限性脑炎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婴幼儿可以有倦怠,嗜睡抽搐。检查时可见颈部轻度强直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含量轻度或中度升高。历时数日。

(2)潜伏期:脑组织化脓期,此期症状不明显,可以有间歇性头痛,低热,易激动或抑郁食欲减退便秘体重减轻等。历时数周不等。

(3)显著期:脓肿形成并不断扩大,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3类症状。①感染中毒症状:低热,消瘦乏力等。②颅内压增高症状:持续性难以忍受的头痛,呕吐缓脉视乳头水肿。精神改变可有抑郁,淡漠,嗜睡,萎靡;亦可为兴奋,欣快,呻吟,躁动,无意识用手挖鼻,摸睾丸,不停撕纸,哭闹,打哈欠等。③脑脓肿占位性症状:颞叶脓肿的病灶体征可有失语,同侧偏盲,对侧中枢性面瘫,或上、下肢瘫痪等。颞叶脓肿出现定位征少而晚,且不显著。小脑脓肿的病灶体征表现为同侧肌张力减弱,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检查可见昂伯氏征阳性,指鼻试验阳性,轮替运动障碍,中枢性眼震。

(4)终期:脑脓肿危象,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为脑疝形成,颞叶脓肿可引起小脑幕裂孔疝,表现为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偏瘫瞳孔不等大等体征;小脑脓肿可发生枕骨大孔疝,表现为双侧瞳孔缩小,继而同时散大,双侧肌张力减弱或消失,呼吸变浅或突然停止。来势较小脑幕裂孔疝凶险。其二为脓肿破裂,脓液进入脑室,引起暴发性或致死性脑室炎。以上两种情况均为脑脓肿致死的重要原因。

2.早期诊断对病人的预后影响极大,由于该症常伴有一种或多种颅内并发症,加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常常会出现症状不典型,而使耳源性脑脓肿诊断更为复杂。临床上对胆脂瘤中耳炎急性发作,乳突根治术中发现鼓室盖、侧窦骨板硬脑膜有病变,或乳突根治术后症状持续加重,对症治疗无效者;耳源性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治疗后,症状一度好转后又恶化,或有精神、性格方面的某些改变者,要坚持临床动态观察,随时注意有脑脓肿症状体征的出现,保持警惕。

3.辅助检查:可选用脑超声波脑电图、脑血流图、血管造影等检查。CT核磁共振MRI)扫描,对明确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治疗】

耳源性脑脓肿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抗生素,支持及对症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时机。对脑脓肿的处理,有穿刺、切除等方法。穿刺可经乳突术腔或经颅骨钻孔穿刺。在反复穿抽症状无好转,多房性脓肿,有脑疝危象者,应开颅切除脓肿。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