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鹳草

来自医学百科
老鹳草
Lǎo Guàn Cǎo
老鹳草
别名 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五叶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贯草、天罡草、五叶联、生扯拢、破铜钱、老鸹筋、五齿耙、老鸹嘴、鹌子嘴、五齿粑
功效作用 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
英文名 Carolina Cranesbill Herb, Common Heronsbill Herb,Granesbill Herb, Herb of Common Heronsbill, Herb of Wilford Cranesbill
始载于 本草纲目拾遗
毒性  
归经 脾经膀胱经
药性
药味

  

植物介绍

学名】Geranium wilfordii Maxim.

【别名】鸭脚草 老观草

【分类】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老鹳草属Geranium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茎伏卧或略倾斜,多分枝。叶对生,叶柄长1.5~4厘米,具平伏卷曲的柔毛,叶片 3~5深裂,近五角形,基部略呈心形,裂片近菱形,先端钝或突尖,边缘具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具伏毛,下面淡绿色,沿叶脉被柔毛。花小,径约1厘米,每 1花梗2朵,腋生,花梗细长;花萼5,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疏生长柔毛,先端有芒;花瓣5,倒卵形,白色或淡红色,具深红色纵脉;雄蕊10,全具花药:花柱 5裂,延长并与果柄连合成喙。蒴果先端长喙状,成熟时裂开,喙部由下而上卷曲。种子长圆形,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及路旁。

【分布】

国内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陕西,甘肃和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国外分布:俄罗斯远东,朝鲜和日本有分布。

【用途】入药,详见下文。  

中药材

【英文名】 HERBA ERODII/HERBA GERANII

【别名】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 老观草

【来源】本品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 、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尼泊尔老鹳草、西伯利亚老鹳草、块根老鹳草及其变种高山块根老鹳草(或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 的带果实全草干燥干燥入药。

以牻牛儿苗(习称“长嘴老鹳草”),老鹳草、野老鹳草(二者习称“短嘴老鹳草”)较常见。

【采制】夏、秋二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捆成把,晒干;再除去残根及杂质,略洗,切段,晒干。

【原形态】

①牻牛儿苗(《救荒本草》),又名:斗牛儿(《救荒本草》),牵巴巴(《植物名实图考》),太阳花、狼巴巴草、土列列。

一年生草本,长1~1.5米。茎纤弱,平铺或斜上,淡紫红色,具钝棱,有白色开展长毛,节明显。叶对生;2回羽状全裂,裂片5~9,基部下延,再成羽状分裂,全叶长4~5厘米,宽几相等,小裂片狭长不整齐,具缺刻状长齿,上面近于无毛,下面沿叶脉有软毛;基生叶的柄长达10余厘米,茎生叶的柄较短,均被白色长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达1厘米,质薄有毛。花2~5朵成伞形排列,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6~10厘米,被白手;总苞6~7片,披针形,具缘毛;小花梗长2~3厘米,被毛:花径约1厘米;花萼5,卵状椭圆形,先端具长芒,背面被白色长毛;花瓣5,蓝紫色,倒卵形;雄蕊10,外轮5枚无药,内轮5枚具黄色花药,花丝下部膨大,蜜腺5,显著;花柱5,均密被短柔毛。蒴果,先端长喙状,长约3~5厘米,5室,每室具种子1粒,熟时5果瓣与中柱分离,果瓣的喙部螺旋状卷曲,内侧被白毛。种子长倒卵圆锥形,褐色,长2~2.5毫米。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于山坡、田野间。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

②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茎伏卧或略倾斜,多分枝。叶对生,叶柄长1.5~4厘米,具平伏卷曲的柔毛,叶片3~5深裂,近五角形,基部略呈心形,裂片近菱形,先端钝或突尖,边缘具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具伏毛,下面淡绿色,沿叶脉被柔毛。花小,径约1厘米,每1花梗2朵,腋生,花梗细长;花萼5,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疏生长柔毛,先端有芒;花瓣5,倒卵形,白色或淡红色,具深红色纵脉;雄蕊10,全具花药:花柱5裂,延长并与果柄连合成喙。蒴果先端长喙状,成熟时裂开,喙部由下而上卷曲。种子长圆形,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草地及路旁。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③尼泊尔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形态与上种相近,但植物较矮小,高30~45厘米,逆生平伏毛。叶3~5深裂,裂片小,卵状披针形或狭卵形,先端钝尖,缘具不整齐粗齿。花径约1厘米,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于山野草丛或路旁。分布福建、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④西伯利亚老鹳草又名:鼠掌草。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升,全体被柔毛。叶通常5深裂,裂片菱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再2~3中裂,先端钝尖,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花径约0.7~0.8厘米,淡红色或近白色,每花梗着生1花,花瓣具紫色网纹。花期7~9月。果期10月。

分布我国东北、新疆等地。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野老鹳草(江苏、浙江)、块根老鹳草及其变种高山块根老鹤草(东北、西北及四川)等的全草亦同等入药。

【性状】

长嘴老鹳草:茎长30~50cm,直径0.3~0.7cm,多分枝,节膨大。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有纵沟纹及稀疏茸毛。质脆,断面黄白色,有的中空。叶对生,具细长叶柄;叶片卷曲皱缩,质脆易碎,完整者为二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线形。果实长圆形,长0.5~1cm。宿存花柱长2.5~4cm,形似鹳喙,有的裂成 5瓣,呈螺旋形卷曲。无臭,味淡。

短嘴老鹳草:茎较细,略短。叶片圆形,3 或5 深裂,裂片较宽,边缘具缺刻。果实球形,长0.3~0.5cm。花柱长1~1.5cm,有的5 裂向上卷曲呈伞形。

野老鹳草:叶片掌状5~7深裂,裂片条形,每裂片又3~5深裂。

尼泊尔老鹳草:形态与老鹳草相近,但植物较矮小,高30~45厘米,逆生平伏毛。叶3~5深裂,裂片小,卵状披针形或狭卵形,先端钝尖,缘具不整齐粗齿。花径约1厘米,白色、淡红色或紫色。

西伯利亚老鹳草:茎直立或斜升,全体被柔毛。叶通常5深裂,裂片菱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再2~3中裂,先端钝尖,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花径约0.7~0.8厘米,淡红色或近白色,每花梗着生1花,花瓣具紫色网纹。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

【用法用量】 9~15g 。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制剂】老鹳草软膏

【摘录】《中国药典》

【植物染料】老鹳草不仅可以做药物用,还可以作为天然染料使用。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祛诸风皮肤发痒。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虫牙,痘疹疥癞等症。

2.《纲目拾遗》: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治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3.《现代实用中药》:止久痢,厚肠胃,调中健脾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止刀伤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气

5.《药材学》:清热解毒。治热病消渴,痈疽疮肿。

【验方】

一味老鹳草,专治“吊线风”(老鹳草治颜面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口眼歪斜))

用老鹳草一把(大约鲜草二-三两左右),洗净,切碎,水煎二大碗,头煎熏洗,二煎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