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鞘花

来自医学百科
穿鞘花
Chuān Qiào Huā
穿鞘花
别名 独竹草、纳闹红
功效作用 清热利尿解毒。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毒蛇咬伤
英文名 Hispid Amischotolype
始载于 新华本草纲要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药 名】:穿鞘花

【拼 音】:CHUANQIAOHUA

【来 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

【功 效】:祛风除湿、祛瘀止痛。

【主 治】: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一15克。

【别 名】:独竹草(广西北流)、纳闹红(广西龙州)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

【拉丁名】:原植物穿鞘花hotolype hispida (Less et A。Rich) Hong-Forretia chi- nensis N. E. Brow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英文简介

所属卷:Amischotolype Hassk.

所属科:Commelinaceae

中文名:穿鞘花

文献来源:Amischotolype hispida(Less.et A.Rich.)Hong(1974);图鉴(1976)*.

Forrestia hispida Less.et A.Rich.(1834);C.B.Clarke(1881);F.chinensis N.E.Brown(1903).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粗状,高1—1.5米。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稀宽卵形,长15—27厘米,宽3-6(—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背面通常无毛;叶鞘被疏生短柔毛,口部有明显长柔毛。花序为稠密的头状花序,直径2-3厘米,无总花梗,自叶鞘近基处穿鞘而出;苞片长卵形,长约6毫米,顶端急尖;萼片狭长圆形或长圆形,长8-12毫米,顶端风帽状,顶端及龙骨状凸起上被锈色茸毛,边缘具疏长柔毛,果宿存;花瓣白色,膜质,倒披针状长圆形,长4-6毫米,顶端钝,无毛;花丝顶端具念珠状长毛;子房长圆形,上部具数丛硬粗毛,中下部无毛,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花柱线形,约与子房等长。 蒴果倒卵状三棱形,比萼片短,长约7毫米,上部被硬粗毛,顶端具细小尖头,果壳薄;种子每室2颗,灰白色。 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分布地区

产勐海、景洪、勐腊、普文、思茅、景东、碧江、马关、砚山、河口、屏边等地;生于海拔1100—1700米的山坡林阴处及沟谷林下。分布于我国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越南、印度尼西亚至伊里安岛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