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胡荽

来自医学百科
Bkmsu.jpg

   释名: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形态:为一年生草本。茎匍匐或披散,基部多分枝,无毛或略被短毛。叶互生,细小,倒卵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下延成狭楔形,仅上部边缘有疏齿。花开呈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内,扁球形,无柄,苞片矩圆形,花小,无柄。淡黄色。花期于春季。瘦果四棱形,无冠毛。

分布与采集:生于田野、路旁湿地、园边等草地上。全草,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温、无毒。通窍散寒,祛风利湿,散瘀消肿

主治:伤风感冒,急、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疟疾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蛔虫性肠梗阻毒蛇咬伤。  

验方参考

1、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

2、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为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有的配方中减去青黛。此方名为“碧云散”。

3、塞鼻治翳。治法总结为诗歌一首:赤眼之余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入鼻内频频换,三日间复旧明。

4、牙痛。用棉裹鹅不食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

5、一切肿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浇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

6、湿毒胫疮。夏季采石胡荽,晒收为末,每取末五钱、汞粉五分,加桐油调成膏。先以茶洗净患处,然后贴膏包好。将有黄水流出。五、六日病愈。

7、脾寒疟疾。用石胡荽一把,捣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

8、痔疮肿痛。用石胡荽捣烂敷贴。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