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香杜鹃

来自医学百科

烈香杜鹃,为杜鹃花科常绿灌木,生于高山坡、山地林下、灌丛中,常为灌丛优势种。多分枝,动枝淡绿色,密生鳞片和柔毛,老枝发黄褐色或灰色。花密集,顶生有10余朵花,有强烈香气,花冠淡黄绿或绿白色,罕粉色,近杯状;花柱粗短,红褐色,蒴果卵形。该植物用途较多:花、叶或带叶嫩枝均可入药,具有清热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内服治慢性气管炎,外用消炎散肿。烈香杜鹃叶及花富含挥发油,是很好的香料和化工原料。此外,其植株及花叶秀丽芳香,为有价值的观赏植物。

烈香杜鹃(图1)

  

形态特征

烈香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常绿灌木,高1-1.5(-2)米,直立。枝条粗壮而坚挺,幼时密生鳞片或疏柔毛;叶芽鳞早落。叶芳香,革质,卵状椭圆形、宽椭圆形至卵形,长(1.5-)2-3.5(-4.7)厘米,宽1-1.8(-2.3)厘米,顶端圆钝具小突尖头,基部圆或稍截形,上面蓝绿色,无光泽,疏被鳞片或无,下面黄褐色或灰褐色,被密而重叠成层的暗褐色和带红棕色的鳞片;叶柄长2-4(-5)毫米,被疏鳞片,上面有沟槽并被白色柔毛。花序头状顶生,有花10-20朵,花密集,花芽鳞在花期宿存;花梗短,长1-2毫米,常无鳞片及毛;花萼发达,长3-4(-4.5)毫米,淡黄红色或淡绿色,裂片长圆状倒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外面无鳞片,边缘蚀痕状,具少数鳞片或睫毛;花冠狭筒状漏斗形,长1-1.4厘米,淡黄绿或绿白色,罕粉色,有浓烈的芳香,外面无鳞片,或稍有微毛,花管长5-11毫米,内面特别在喉部密被髯毛,裂片开展,长1.5-3毫米,远较花管短,长约为管长的1/4;雄蕊5,内藏于花冠;子房长约1-2毫米,5室,被鳞片,花柱短,约与子房等长,光滑。蒴果卵形,长3-4.5毫米,具鳞片,被包于宿萼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2900-3700米高山坡、山地林下、灌丛中,常为灌丛优势种。产于甘肃、青海及四川西北部。  

化学成分

叶含酚类物质,有机酸,黄酮,三萜(或甾体化合物),甙类,鞣质,还原糖和挥发油(2.1%~2.5%)等。挥发油含4-苯基-2-丁酮(4-phenyl-2-butanone)。右旋柠檬烯(limonene),β-月挂烯(β-myrcene),α,γ,η-芹子烯(α,γ,η-selinene),大牻牛儿酮(germacrone),杜鹃烯(neofuranodiene),杜鹃次烯(neocurzerene),桧脑(juniper camphor),苄基丙酮(benzyl-acetone)。黄酮类中有小叶枇杷素-1-(槲皮甙quercitrin)。小叶枇杷素-2(槲皮素quercetin),小叶枇杷素-3(棉花皮素gossypetrin),棉花皮素-3-O-半乳糖甙(gossypetin-3-O-β-galac-toside),8-申氧基槲皮素(8-ethoxyquercetin)和金丝桃甙(hy-perin)。  

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

中药名:小叶枇杷

考证:出自《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

烈香杜鹃(图2)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的叶及嫩枝。

性味功效:味辛、苦,性微温。祛痰,止咳,平喘。

附注:

烈香杜鹃藏药名为“塔丽”,药材基源为为杜鹃花科植物烈香杜鹃的花、叶或带叶嫩枝。其中,

叶用于培根寒、热病。花用于滋补益寿,培根寒性病,肺病呃逆,龙病,赤巴病。  

其它用途

该种在高山地区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叶及花富含挥发油,是很好的香料和化工原料;叶并为羚、、山羊等的饲料;植株及花叶秀丽芳香,为有价值的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