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

来自医学百科

来自河豚鱼体内的河豚毒

河豚毒的母体

河豚鱼,又名气泡鱼,古名:鯸鲐(hóu tái),别名:也称鲀鱼、气泡鱼、辣头鱼,在江浙一带称小玉斑、大玉斑、乌狼等,在广东一带称乘鱼、鸡泡、龟鱼,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称乖鱼,而在河北附近则称腊头。  

河豚毒的毒性

河豚大都是热带海鱼,只有少数几种生活在淡水中。河豚一旦遭受威胁,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天敌很难下嘴。 许多种类的河豚的内部器官含有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神经毒素。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其实,河豚的肌肉中并不含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河豚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国内外,都有吃河豚丧命的报道。虽然,品尝河豚要冒着生命危险,但是由于河豚的味道十分鲜美。所以,还是有众多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饭店。厨师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毕业考试时,厨师要吃下自己烹饪的河豚。因此,有些技术不过硬的人,就不敢参加考试逃跑了。

河豚虽然有剧毒,但其肉鲜美柔嫩无比,人们常把河豚鱼片与日本绘画相提并论,柔和细腻,回味无穷。  

临床资料:

Bkahw.jpg

一般资料:本组共41例,为93年4月~98年7月所收治病人,其中男39例,女2例,年龄23~52岁,平均43.7岁。入选标准:有进食或误食河豚鱼史;食用后出现上唇发麻、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等重症因无法检测排除在外;无心、脑、肾、肝、肺等疾患。  

解毒方法:

方法:入院后经洗胃,导泻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后立即作脑电图检查,第2周及第4周复查脑电图。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用国产十三道程脑电图仪,以单极导联及3个以上双极导联描记,在双极记录中睁眼;闭眼试验及过度换气3分钟试验,每次记录20~30分钟。  

临床结果

结果:41例脑电图中,未见异常1例(占2.44%),脑电图轻度异常11例(占26.83%),主要表现为:基本波频率变慢,有2例出现慢α波,α指数少于60%4例;θ波数量增多,θ指数超过20%7例,一个月后脑电图都恢复正常。脑电图弥散性异常22例(占53.66%),主要特征是:基本节律解体,α指数少于20%者14例;慢活动数量显著增多,θ指数超过30%者9例,θ指数超过15%者5例。慢波绝大多数弥散而对称地分布在两侧大脑半球各区,一个月后有18例恢复正常,4例持续4~6个月恢复正常。脑电图阵发性异常和弥散性异常背景上有局灶性活动7例(占17.67%),其中3例为阵发性θ节律伴有同步尖波,棘波,棘一慢波,一个月后2例恢复正常,4例6个月后恢复,1例持续至今(已有5年余)仍未恢复正常,并出现震颤等表现。在弥散性和阵发性异常脑电图的29例中有8例出现额部间歇性节律性θ活动。  

有关河豚毒的讨论

讨论:TTX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最毒非蛋白质物质之一,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和河豚酸两种,它首先作用于胃肠道,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其次进入血液后迅速发生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抑制作用。本组中有1例脑电图正常可能与进食量极少有关,异常脑电图40例,占97.56%说明TTX对脑电波传导有抑制作用,脑电图异常有轻有重,从分布情况看以弥散性异常最多,占53.66%,部分阵发性和弥散性异常背景上有局灶活动,占17.07%,表现为频率变慢,电压变低,α波减少或消失,以Q波或δ波为主。从出现形式看,半数为持续性,部分为阵发性。河豚毒中毒后毒后脑电图改变可能是河豚毒选择性地阻断了丘脑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上升激活系统膜对Na+的通透性,造成脑电波起步结构的代谢紊乱,引起脑电波的弥散性异常,或造成皮层活动的超同步化而呈现阵发性异常。本组中有8例出现额部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这种节律的出现,推测是影响到丘脑的背内侧核髓板内核、触发了位于这些结构中的该波起搏点所致。本组脑电图的异常表现和上述病理特点是一致的,但脑电图的这些表现与其它疾病所致的脑电图改变类似,并无特异性,故不能单一依靠脑电图改变来确定诊断,但对尚不知何类毒物中毒时是用来帮助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一个月后复查脑电图共有31例恢复正常,9例未恢复,半年后有8例恢复,提示河豚中毒后,患者大脑功能的损害是可逆的,但持续时间较长,而病情愈重,脑电图改变愈大,持续时间更长。其中1例至今仍未恢复,并逐渐出现震颤麻痹、记忆力减退等改变,不同病期脑电图的表现是不同的,急性期脑电图异常程度较重,随着病情的好转,脑电图也逐渐恢复正常,也有稍慢于临床恢复者,因而在病程中多次进行脑电图描记可以帮助估计病情程度、判断治疗效果和转归。脑电图多次复查见阵发性慢波,而普遍持续性或阵发性慢波出现是皮质下损害的特点之一。当河豚毒中毒患者出现上述特点时,可能预示预后不良。河豚毒中毒后的脑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不能单靠脑电图来确定河豚中毒,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检查,才有辅助诊断意义。由于脑电图比较敏感,异常率高,用来判断治疗效果和转归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但本组观察例数尚少,且重危濒死病人未纳入观察,可能较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