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

来自医学百科

枸骨又名老虎刺、猫儿刺、鸟不宿,其株形紧凑,叶形奇特,碧绿光亮,四季常青,入秋后红果满枝,经冬不凋,艳丽可爱,是优良的观叶、观果树种,在欧美国家常用于圣诞节的装饰,故也称“圣诞树”。常见的品种有无刺枸骨、小叶枸骨、黄果枸骨、多刺冬青等。

形态特征

Bkmkm.jpg
枸骨

常绿小乔木灌木,高3~8米。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小枝粗壮,当年生枝具纵脊,无毛。枝开展而密生,形成阔圆形树冠。 叶片厚革质,两型,四方状圆形而宽三角形,先端有硬针刺的齿,或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而全缘,但先端仍具硬针刺,长(3~)4~8厘米,宽2~4厘米先端尖刺状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截形,全缘或波状,每边具1~3(~5)硬针刺,上面有光泽,侧脉5~6对;叶柄长2~8毫米,被微毛。 花序簇生叶腋,每枝具单花;花4数;雄花花梗长5~6毫米,无毛,花萼直径2.5毫米,裂片膜质,宽三角形,背疏柔毛,花冠直径7毫米,花瓣长垣状卵形,基部稍结合,雄蕊与花冠等长;雌花花梗长8~9毫米,结果后长到1.3~1.5厘米,雌花的花萼跟花冠似雄花,子房长圆状卵形,柱头盘状。 核果球形,红色直径8~10毫米;分核4粒,表面具皱洼穴,背部有1纵沟或部分有沟,内果皮骨质。 花期4~5月,果期9月  

地理分布

产安庆、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生于山坡谷地灌木丛中;现各地庭园常有栽培;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省。  

习性

水:耐干旱。

肥:每年冬季施入基肥。

土:喜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盐碱。

温:较耐寒,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能耐-5℃的短暂低温

光:喜阳光,也能耐阴。  

栽培技术

繁殖:扦插繁殖为主。梅雨季节实行嫩枝扦插,成活率较高。

枸骨喜欢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及排水良好的酸性肥沃土壤,耐寒性较差,生长得缓慢,要多施磷肥,才能果密色鲜。枸骨的果实很吸引鸟雀啄食,因而在果期要加以遮盖保护,夏季还要将盆移置阴处。枸骨的繁殖多采用播种法和扦插法,其中由于其种皮坚硬,种胚休眠,秋季采下的成熟种子需在潮湿低温条件下贮藏至翌年春天播种。

枸骨枝叶繁茂,叶形奇特,尤其是秋后红果累累,鲜艳美丽,是观叶观果兼优的花卉品种。

(l)浇水

生长旺盛时期需勤浇水,一般需保持盆土湿润、不积水,夏季需常向叶面喷水,以利蒸发降温。

(2)施肥

一般春季每2周施一次稀薄的饼肥水,秋季每月追肥一次,夏季可不施肥,冬季施一次肥。

(3)修剪

枸骨萌发力很强,很耐修剪,对成景的作品,平时可剪去不必要的徒长枝、萌发枝和多余的芽,以保持一定的树型。对需加工的树材,可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枝条,以利加工造型。

(4)翻盆

枸骨盆景通常2~3年翻盆一次,常于春季2~3月进行,也可在秋后树木进人体眠期时进行。翻盆时可修去部分老根,施足基肥,保留1/2旧土,重新上盆。

(5)病虫害防治

枸骨病虫害很少,有时枝于因生木虱而引起煤污病,可在梅雨季节前4~5月,每10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或于早春喷洒50%乐果乳油剂2000倍液,毒杀越冬木虱,每周一次,连续3次即可防治木虱的危害。偶见介壳虫危害时,可用砷酸铅喷杀即可。

(6)养护场所

枸骨耐阴,宜放于阴湿的环境中生长。夏季需在阴棚下或林阴下养护。冬季需人室越冬。  

用途

叶、果实和根都供药用,叶能治肺结核潮热咯血,果实常用于白带过多和慢性腹泻,根常用治风湿痛和黄疽肝炎;种子含油,可制肥皂;树皮可作染料。叶含皂苷鞣质、苦味质等;树皮含生物碱等。装饰应用可在庭院作绿篱栽培,也可盆栽,陈设于厅堂,放在几架上,因有刺勿让儿童触摸,以免受伤。  

药用价值

中药名 枸骨茶,枸骨叶功劳子

药用部分 嫩叶(枸骨茶),叶(枸骨叶),果实(功劳叶);根。

性味功能 1.枸骨茶,叶:微苦,凉。养阴清热补益肝肾。2.枸骨子:苦,涩,微温,补肝肾止泻。3.根:苦,凉。祛风,止痛,解毒

主治 1.枸骨茶,叶:肺结核咯血,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痛。2.枸骨子:体虚低热,月经过多,白带,泄泻。3.根:清火,骨节酸痛。

应用参考 肺结核咯血:枸骨茶,沙参麦冬桑白皮各9~15克,水煎服。2.神经性头痛:枸骨茶15克,水煎代茶。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