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苋

来自医学百科
杯苋
Bēi Xiàn
别名 蛇见怕、镜而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镜面草、小马鞭草、细样倒扣草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痈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瘀肿
英文名  
始载于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药名

杯苋

别名

蛇见怕、镜面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小马鞭草、细样倒扣草

汉语拼音

bei xi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Cyathula prostrata(L.) Bl.[Achyranthesprostrata L.」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中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1]。

考证

出自《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科属分类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河边或山谷荫蔽处。

各家论述

1.《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2.《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止痛,拔弹,除诸毒。治各种蛇咬伤肝脾肿大,子弹入肉。

采收和储藏

夏季植株生长盛期采收,除去泥土,鲜用或晒干用。

资源分布

分布于华南及台湾、云南等地。

功效分类

解毒药;止痛药

性味

苦;性凉

药材基源

为苋科植物杯苋的地上部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Og。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主治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主治

痈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瘀肿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木,高可达50厘米。茎常有四陵,被柔毛,基部常匍匐。叶对生,椭圆形或倒卵状菱形,长2~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两面被伏贴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束疏生,总苞1枚着生于花束基部,卵形;花小,无花梗;小苞片2枚,阔卵形;萼片5,长卵形,长2~2.5毫米,具脉纹3条,外面密被长柔毛;雄蕊5枚,基部合生;不育雄蕊短舌状,先端钝或两浅裂;不育花的花萼及苞片变态为钩状芒刺。胞果不开裂。花期9~11月。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长短不等,常有4棱,有少量分枝;表面有柔毛。单叶对生,具柄或近无柄;完整叶片椭圆形或菱状矩圆形,长1.5-5cm,先端钝或短尖,常从中部以下渐窄,全缘,两面有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梗及小花梗纤细;小花淡绿色,干后枯绿色。